2019年各地中考题集锦(七)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l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综观2019年各地中考试题,涉及文言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考点指津】
  考点一:划分朗讀节奏
  【考点透视】划分朗读节奏是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其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标示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选出朗读停顿标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解题指津】一般来说,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
  1.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
  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可以参照以下几种方法来断句:
  一是理解大意分层次。要联系上下文,弄懂这个片段的大体意思,然后看能不能分出一个大概的层次来。
  二是抓住名词理句子。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一般都是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看看它们的前后可不可以断句。
  三是寻找虚词分句子。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如“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一般用于句首;“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关联词一般用于复句中间;“也、矣、焉、耳、耶、与(欤)、邪”等经常用于句尾;“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疑问词一般代表此处是一个疑问句;“曰、云、言”表示人物在说话。我们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四是分析语法辨句子。“……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何……为”“孰与……乎”“岂……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是典型的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是典型的固定结构。
  五是巧用修辞断句子。对偶、排比、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可以利用修辞方法来断句。
  【真题解析】例1.(2019年山东省滨州市)请用“/”给文中画线语句断句,限断两处。
  邑 人 贫 者 贷 之,不 善 者 教 之。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断句能力。文言文断句必须在理解整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六种情况: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还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一个词划开。句意为:同乡里生活贫困的我就借钱借物给他,行为不端正的我就教导他。故可划分为: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
  考点二: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考点透视】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文言虚词的数量比文言实词要少得多,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却很高,用法也比实词灵活。其考点一般集中在“之”“其”“而”“于”“以”等几个常见的文言虚词上,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解题指津】要掌握这些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妨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积累整理,系统归纳。可以分篇目进行,对每篇文言文中出现的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典型例句进行分析,以加深理解。
  2.结合语境,灵活运用。理解文言虚词要注意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结合具体语句,确定其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真题解析】例2.(2019年山东省滨州市)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其他文献
统编版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目标其一是: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问难,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学习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做课后第五题“恐龙灭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假说,其实还有多种相关的假说。课外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小短文阐述你的认识,并相互交流。”大多数同学只是写了自认为是什么原因,无推理过程。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问题早已被人论证过,学生缺少探究的
【编者按】本期选取的微型小说,写的都是人性。每个故事中的人物,无论有名字还是没有名字,都是个别代表整体,一个人的故事就是整个人类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看到复杂的内心,看到布满云雾的人性,既让人感动,也令人警醒。  卧 铺  刘洪文   在外地实习半年的刘凤放假了,因为几个高中时的好友要来这边聚一聚,所以刘凤没有马上回家,没想到这一耽搁就是一周多的时间,于是就赶上了春运。  
我不能动弹,也难以喘息。每次尝试都无法挣脱,它逐渐收缩,像一只恶犬,想要把我的肉和骨撕碎,它的尖牙闪着光泽,又透着鲜红……  我痛彻心扉,却又无力摆脱。这一切的痛苦,都源于我一再的“贪婪”。  那时,我照旧在街上,机灵地穿行于人群间,但他们拿我没办法。我又找到一个垃圾箱,但里面又只是装满着失望。肚子在抗议,鼻子又传来消息,那是肥美的香油和甜美的酱料对我的呼唤。跟随香味仙子的指引,我来到一户人家。铁
中央的话语就是官话,也就是国语。官话之所以叫官话,是因为只有在官员当中,这种民族共同语才推行得开。这也不奇怪。想那时一般民众守着祖上传下来的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谁也不轻易往外跑,没什么对外交流的需要。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會说土话,就足以打招呼、走亲戚,拿鸡蛋换油盐酱醋的了。要想让这些普通老百姓都学会“普通话”,不比让黄河水变清容易多少,也没这个必要。有此必要的,是那些必须得在外边跑来跑去的人。这些
午后,微风和煦,秋阳在前方铺了一条大道。我享受着微风的温柔,带着愉悦的心情出发去图书馆了。  到了图书馆,人挺多的,但没任何噪响,宁静的空气和浓郁的书香夹杂在一起,别有一番美好。我寻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打开书,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接着,有两个人同时进来了,坐在我对面。我抬头好奇地打量了一下,是两个青年。我接着看我的书了。正当看得入神,突然,一只脚狠狠地踢在我腿上,一阵钻心的痛。  沉醉在书中精
我们知道,《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那么,《桃花源诗》是怎样的呢?  晚年的陶渊明,已经看透了黑暗的政治和污浊的社会现实,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诗》就是在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写道: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
端午节前后,陪妻和女儿以及外孙女往四马路购物。广场有“应节塑像”:中秋是嫦娥,农历新年是财神爷;端午节,当然轮到屈原了。此类塑像我向来不很留意。譬如财神爷,总是一个样儿——谁知道他长得什么样儿?至于嫦娥,也同为神话人物,只要塑成个古典美女就行。  这一次,却令我刮目相看。不同于嫦娥和财神爷,屈原到底是名列史传的古代大诗人,虽没人见过他,诗人却有作品传世,而这作品便成为历代画家按图索骥的灵感来源。“
塔拉·韦斯特弗,美国历史学家、作家。1986年生于爱达荷州的山区,十七岁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18年出版处女作《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2019年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这本书被比尔·盖茨评为年度荐书NO.1,上市第一周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至今已累计80
充满渴望的目光,透过已有些许铁锈的护栏,游离到了窗外面的世界,不甘地回首望向堆积如山的国庆作业,眼中的它们仿佛也已锈迹斑斑。  静谧的房间里,唯独空调仍保持着亘古不变的呼呼声,但它所释放的丝丝凉意,并未抚平盘踞在男孩心头的燥热,倒是周围随意摆放的杂物,令男孩心中的不快如火上浇油。  “咔——”不知过了多久,房门被打开了。房里的灰尘们好像因为这室内浑浊空调气中被注入一丝新鲜空气而感雀跃,四处飘动起来
家里做了简装,玄关处需要一幅装饰画,于是上网搜索,结果系统推送一大批有关“鹿”的各式挂画。这才忽然意识到,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鹿”这种温顺可爱、体态矫健的动物,逐渐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集合了人们渴望得到的许多美好寓意。  首先,“鹿”是美丽的代言。“丽”的繁体字“麗”,是一个形声字,它的形旁就是“鹿”。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研究“丽”在甲骨文中的写法,就会发现,它的造型很像一只鹿,长着一对美丽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