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的文房用具,可谓包罗万象,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造型奇巧别致,取材新颖各异。文房用具在工艺品中虽然多是小器,但一器之微,往往穷工极巧,考工考史,源远流长。它们从古至今,互相影响,互为促进;它们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由实用品变为精美的艺术品;它们在各个时代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并且出现诸多精美绝伦的旷世佳作,光耀古今。下面掇取几件取材新颖的书案文具用品,以飨读者及同好。
明代铜铸双龙笔架(图1),造型为双龙相对,细柔的身体扭转灵动,缠绕在一起,特殊的造型呈现多处弯曲,可用以承笔,显然为有意而作。其造型新颖别致,雕琢古拙极有童趣。笔架亦为常见之物,乃为必不可少的文房用器。此件笔架奇巧,但并不华丽,观其风格、质地、造型、包浆及纹饰韵味,当为明代尤物。
清代铜铸蟾蜍形砚滴(图2),蟾蜍翘首,口衔一碗形器,双目圆瞪,后背微隆,尾部下折,两前足自然曲蹲支撑,两眼至颈饰桃叶形纹饰一对,背部间饰卷带纹,腹光素,背上有一圆形注孔插入一圆柱形栓,腹部中空用以盛水,整体体态丰满,线条柔和,纹饰简朴,情致优雅,造型奇妙,敦厚可爱,给人丰富的美感。腹部阴刻“万年子孙怀疆永寿用之”篆字,书体古雅,为文人书房案头之器。
民国茶晶雕松鹤同春纹笔筒(图3),笔筒仿制竹刻之形,取天然茶色水晶随料而制,近根处雕松树形,阳刻云朵纹布满器身,藉以表现树皮之肌理,松枝穿插虬劲,松针如轮,重重叠叠。枝杈倾向一侧,表现山松经历风雨的姿态。另一侧树皮开裂剥落,露出瘿瘤。不同侧面的不同结构,形成繁简、动静对比,从而显示出张驰有致的节奏感。茶晶为水晶中之极品,纯度极高,莹澈剔透。笔筒整材掏膛而成,用材硕大,雕艺绝伦,颇为难觅。
清代邵友廷制紫砂水盂(图4),水盂方口无颈,斜肩,弧腹,由口至下腹,器渐向外弧,近底处,渐收敛。近底一侧有楷书题款:“友廷自制”,有三方阳文印,分别为:“为记”叶形印、“福”字圆印和“友廷”篆书印(见图)。此器素净,无多装饰,以单纯的紫砂色和洗练的造型彰显器物内在美。水盂的造型优美别致,有两点尤见巧思:一、底部大,平平地落在一个平面上,摆置稳重。从肩以下,盂体逐渐溜圆,使造型的重心亦随之下移,从而在底部增加了足够的重力。二、坚致洗练的坯胎,外观呈优雅单一的紫砂色,表面且有极细小的针状砂粒,并不细腻。盂身成型工艺采用打筒技法打成,片子匀平而坚巧,边线劲直而有力,制作工艺简洁工整,准确紧凑,舒展大方,毫无刻意做作的痕迹,体现了水盂的整体气势,反映出作者的构思和造型确是深有创意。
邵友廷,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宜兴上袁村人,紫砂名手,精工壶艺,所制大多工整、规矩,尤其擅长制作方圆器和加彩壶,自制器物上大多有“友廷”篆书阳文印,系近代制壶名家程寿珍的养父。其制砂工艺名誉极高,颇具影响。
清代象牙雕麦穗纹水盂(图5),水盂象牙质地细腻、坚韧,取嘉禾之形,编绕而成雀巢状,形象生动,野趣横生,镂雕穿空,一丝不苟。“暖巢铺就,哺育学成”。教子苦心油然而起,闲置案头,生爱添情。水盂整体雕琢细致入微,方寸之间,气韵生动,密而不乱,繁中求稳,体态轻盈薄润,可见作者之功力,作品利用象牙优良的可视性,将牙雕工艺发挥到极至。
青金石雕佛手水盂(图6),水盂以佛手为主题,精雕细刻,使造型充满立体感,而细腻的质地,使人感到它滋润的肌理,生动逼真,巧夺天工,充分表现佛手的表面凹凸,真实感极强,且小巧宜于摆设玩赏。这件别出心裁的器型,精细的制艺,合体的装饰,格外引人注目,它以完美的状态展现在世人面前。青金石原料主要产自西域,从古至今以琢器者发现极其稀少,这件用青金石制成的文房水盂堪称精心之作,颇为珍贵。
木变石雕福在眼前笔洗(图7),木变石纹理优美,色彩古雅,略带琥珀质感,木纹丝丝相扣。该笔洗形如鼓墩,外环雕琢蝙蝠,中间拱出金钱眼一枚,寓意“福在眼前”。整体形态雍容大气,具有强烈的古拙感,虽然是立体雕,却又充满了线条的趣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责编:石晓)
明代铜铸双龙笔架(图1),造型为双龙相对,细柔的身体扭转灵动,缠绕在一起,特殊的造型呈现多处弯曲,可用以承笔,显然为有意而作。其造型新颖别致,雕琢古拙极有童趣。笔架亦为常见之物,乃为必不可少的文房用器。此件笔架奇巧,但并不华丽,观其风格、质地、造型、包浆及纹饰韵味,当为明代尤物。
清代铜铸蟾蜍形砚滴(图2),蟾蜍翘首,口衔一碗形器,双目圆瞪,后背微隆,尾部下折,两前足自然曲蹲支撑,两眼至颈饰桃叶形纹饰一对,背部间饰卷带纹,腹光素,背上有一圆形注孔插入一圆柱形栓,腹部中空用以盛水,整体体态丰满,线条柔和,纹饰简朴,情致优雅,造型奇妙,敦厚可爱,给人丰富的美感。腹部阴刻“万年子孙怀疆永寿用之”篆字,书体古雅,为文人书房案头之器。
民国茶晶雕松鹤同春纹笔筒(图3),笔筒仿制竹刻之形,取天然茶色水晶随料而制,近根处雕松树形,阳刻云朵纹布满器身,藉以表现树皮之肌理,松枝穿插虬劲,松针如轮,重重叠叠。枝杈倾向一侧,表现山松经历风雨的姿态。另一侧树皮开裂剥落,露出瘿瘤。不同侧面的不同结构,形成繁简、动静对比,从而显示出张驰有致的节奏感。茶晶为水晶中之极品,纯度极高,莹澈剔透。笔筒整材掏膛而成,用材硕大,雕艺绝伦,颇为难觅。
清代邵友廷制紫砂水盂(图4),水盂方口无颈,斜肩,弧腹,由口至下腹,器渐向外弧,近底处,渐收敛。近底一侧有楷书题款:“友廷自制”,有三方阳文印,分别为:“为记”叶形印、“福”字圆印和“友廷”篆书印(见图)。此器素净,无多装饰,以单纯的紫砂色和洗练的造型彰显器物内在美。水盂的造型优美别致,有两点尤见巧思:一、底部大,平平地落在一个平面上,摆置稳重。从肩以下,盂体逐渐溜圆,使造型的重心亦随之下移,从而在底部增加了足够的重力。二、坚致洗练的坯胎,外观呈优雅单一的紫砂色,表面且有极细小的针状砂粒,并不细腻。盂身成型工艺采用打筒技法打成,片子匀平而坚巧,边线劲直而有力,制作工艺简洁工整,准确紧凑,舒展大方,毫无刻意做作的痕迹,体现了水盂的整体气势,反映出作者的构思和造型确是深有创意。
邵友廷,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宜兴上袁村人,紫砂名手,精工壶艺,所制大多工整、规矩,尤其擅长制作方圆器和加彩壶,自制器物上大多有“友廷”篆书阳文印,系近代制壶名家程寿珍的养父。其制砂工艺名誉极高,颇具影响。
清代象牙雕麦穗纹水盂(图5),水盂象牙质地细腻、坚韧,取嘉禾之形,编绕而成雀巢状,形象生动,野趣横生,镂雕穿空,一丝不苟。“暖巢铺就,哺育学成”。教子苦心油然而起,闲置案头,生爱添情。水盂整体雕琢细致入微,方寸之间,气韵生动,密而不乱,繁中求稳,体态轻盈薄润,可见作者之功力,作品利用象牙优良的可视性,将牙雕工艺发挥到极至。
青金石雕佛手水盂(图6),水盂以佛手为主题,精雕细刻,使造型充满立体感,而细腻的质地,使人感到它滋润的肌理,生动逼真,巧夺天工,充分表现佛手的表面凹凸,真实感极强,且小巧宜于摆设玩赏。这件别出心裁的器型,精细的制艺,合体的装饰,格外引人注目,它以完美的状态展现在世人面前。青金石原料主要产自西域,从古至今以琢器者发现极其稀少,这件用青金石制成的文房水盂堪称精心之作,颇为珍贵。
木变石雕福在眼前笔洗(图7),木变石纹理优美,色彩古雅,略带琥珀质感,木纹丝丝相扣。该笔洗形如鼓墩,外环雕琢蝙蝠,中间拱出金钱眼一枚,寓意“福在眼前”。整体形态雍容大气,具有强烈的古拙感,虽然是立体雕,却又充满了线条的趣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责编: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