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现行的文科考试,只能看到分数,却缺乏深入的针对性批改和评价,因此,改变原有的考试模式,健全考试评价体系,完善考试功能,对提高高校文科考试的整体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 高校; 文科; 考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64-01
现行文科考试的结果是学生一般只知道自己的分数,而不能深入知晓为什么。因此,考后要有针对性地讲评试卷,拓展思考深度;改革考题内容,张扬学生个性;改变考试固有模式;完善考试评价体系,力求考试结果效益最大化。此做法在高校的一些班级和小组进行初步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若大面积推广进而制度化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考试功能,有效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文化素养,不断促进高校文科考试的整体发展水平。
一、文科考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改革措施
当前,文科课程考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考试一结束,教师阅卷判分,给出简单的评语后就立即上交存档,束之高阁。因此,学生看不到教师的批改和评价,只知道分数,却不知晓为什么,需要作哪些改进,失去了提升自己见解的机会,中断了求知和创造的兴趣。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建议对文科课程考试的流程进行改革。在期末快要结课,寒、暑假快要到来的前两到三周里,专门安排充足的课时,作为教师考试阅卷后组织学生听取讲评和互相讨论的环节。教师的讲评要有针对性,学生的讨论,教师要加以引导。教师要用心选择和设计讲评的试题,拟好讨论的主题,使学生在讨论中观点有碰撞,讨论有深度。通过考试后的知识反馈,学生就会引以为戒,在之后的考试中就会记忆深刻,就不会犯相同的或类似的错误,从而提高考试成绩,增加知识积累。
二、对文科考试内容进行改革,张扬学生个性
考试命题的设立,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出发点。一般不要照搬课本内容,或者仅作稍微改动就编在试题里。命题要具有开放性,答案没有统一标准,不唯一,需要学生自己发挥。所以,学生在答题时既要动脑动手,又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学生创新能力和开创性思维得到较好的培养。例如,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师只需要给学生一个宽泛的参考题目,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依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对问题思考的角度再细化题目的选择。爱好体育的学生对体育产业化问题可能会饶有兴趣,就可以从体育的产业与经济这个方向上进行解答和剖析;喜爱影视传媒的学生,可以写一写自己对影视业改革方面的见解。总而言之,只要属于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的范畴,并且有探究价值的主题学生可以涉猎。这样,学生既得到了全面发展,又各有专攻。高校文科考试的创新在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的局面下,将朝着不断发展的方向前进。
三、文科考试模式的改进对策
当前高校文科考试普遍还是传统的一卷定终身的现状。其中包含闭卷和开卷两种形式,还有半开卷的。这样的考试模式,就是“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只要考试成绩过关,就皆大欢喜,谈不上更广泛和更深层的学习,因此这些存在弊端的考试模式亟待改进。但是,传统考试也有着一些合理的地方,如,严格的考场纪律保障了考生成绩的真实性。笔者建议,在保留传统考试好的方面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借鉴其他学科和国外大学的考试模式,创造一种多种形式并存,突出一两种考试模式的办法。如模仿“翻转课堂”而设计的“翻转考试”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考试卷命题和内容的构思和设计上来,自己为自己和其他同学编写出一套文科试卷,然后由教师挑选出优秀的试题,对学生进行考核,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讲。这样,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考试进行充分的衔接和融和,学生记忆深刻,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四、完善文科考试的评价体系
当今的考试必须具有“评价”的功能。因为,通过考试,学生才能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进行自我评价。同时,教师也能清楚自己教学状况的成效,找出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评价大多是以教师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或以学校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检查。而学生对自身掌握知识的程度所进行的评价,少之又少。正确的考试评价体系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导,但现实情况是,学生未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学生自身的考试成绩的评价功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新的考试理念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就课程教与学的一种互动。完善文科考试评价体系,就是为了不能将考试单单理解为一种评价,而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通过评价,使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进一步的交流和融合。
当今时代,社会发展多元化,信息传播广泛化,学生的学习思维十分活跃。教师在文科考试的改革和发展中要引导有方。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和成长负责,也是对教师自身职业素质的提升。高校在文科考试改革上要有前瞻性,面对新时代、新特点、新要求,凝心聚力,大胆创新,以此鼓励教师和学生敢于质疑,积极参与,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王秀丽,何云峰.高校文科课程“研究式考试”模式的构建[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學版),2011(8).
[2]廖瑞斌.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19).
[关 键 词] 高校; 文科; 考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64-01
现行文科考试的结果是学生一般只知道自己的分数,而不能深入知晓为什么。因此,考后要有针对性地讲评试卷,拓展思考深度;改革考题内容,张扬学生个性;改变考试固有模式;完善考试评价体系,力求考试结果效益最大化。此做法在高校的一些班级和小组进行初步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若大面积推广进而制度化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考试功能,有效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文化素养,不断促进高校文科考试的整体发展水平。
一、文科考试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改革措施
当前,文科课程考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在考试一结束,教师阅卷判分,给出简单的评语后就立即上交存档,束之高阁。因此,学生看不到教师的批改和评价,只知道分数,却不知晓为什么,需要作哪些改进,失去了提升自己见解的机会,中断了求知和创造的兴趣。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建议对文科课程考试的流程进行改革。在期末快要结课,寒、暑假快要到来的前两到三周里,专门安排充足的课时,作为教师考试阅卷后组织学生听取讲评和互相讨论的环节。教师的讲评要有针对性,学生的讨论,教师要加以引导。教师要用心选择和设计讲评的试题,拟好讨论的主题,使学生在讨论中观点有碰撞,讨论有深度。通过考试后的知识反馈,学生就会引以为戒,在之后的考试中就会记忆深刻,就不会犯相同的或类似的错误,从而提高考试成绩,增加知识积累。
二、对文科考试内容进行改革,张扬学生个性
考试命题的设立,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出发点。一般不要照搬课本内容,或者仅作稍微改动就编在试题里。命题要具有开放性,答案没有统一标准,不唯一,需要学生自己发挥。所以,学生在答题时既要动脑动手,又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学生创新能力和开创性思维得到较好的培养。例如,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师只需要给学生一个宽泛的参考题目,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依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对问题思考的角度再细化题目的选择。爱好体育的学生对体育产业化问题可能会饶有兴趣,就可以从体育的产业与经济这个方向上进行解答和剖析;喜爱影视传媒的学生,可以写一写自己对影视业改革方面的见解。总而言之,只要属于媒介经营与管理课程的范畴,并且有探究价值的主题学生可以涉猎。这样,学生既得到了全面发展,又各有专攻。高校文科考试的创新在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的局面下,将朝着不断发展的方向前进。
三、文科考试模式的改进对策
当前高校文科考试普遍还是传统的一卷定终身的现状。其中包含闭卷和开卷两种形式,还有半开卷的。这样的考试模式,就是“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只要考试成绩过关,就皆大欢喜,谈不上更广泛和更深层的学习,因此这些存在弊端的考试模式亟待改进。但是,传统考试也有着一些合理的地方,如,严格的考场纪律保障了考生成绩的真实性。笔者建议,在保留传统考试好的方面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借鉴其他学科和国外大学的考试模式,创造一种多种形式并存,突出一两种考试模式的办法。如模仿“翻转课堂”而设计的“翻转考试”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考试卷命题和内容的构思和设计上来,自己为自己和其他同学编写出一套文科试卷,然后由教师挑选出优秀的试题,对学生进行考核,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讲。这样,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考试进行充分的衔接和融和,学生记忆深刻,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四、完善文科考试的评价体系
当今的考试必须具有“评价”的功能。因为,通过考试,学生才能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进行自我评价。同时,教师也能清楚自己教学状况的成效,找出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评价大多是以教师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或以学校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检查。而学生对自身掌握知识的程度所进行的评价,少之又少。正确的考试评价体系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导,但现实情况是,学生未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学生自身的考试成绩的评价功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新的考试理念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就课程教与学的一种互动。完善文科考试评价体系,就是为了不能将考试单单理解为一种评价,而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通过评价,使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进一步的交流和融合。
当今时代,社会发展多元化,信息传播广泛化,学生的学习思维十分活跃。教师在文科考试的改革和发展中要引导有方。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和成长负责,也是对教师自身职业素质的提升。高校在文科考试改革上要有前瞻性,面对新时代、新特点、新要求,凝心聚力,大胆创新,以此鼓励教师和学生敢于质疑,积极参与,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王秀丽,何云峰.高校文科课程“研究式考试”模式的构建[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學版),2011(8).
[2]廖瑞斌.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