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包含计算与思维两种并行模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是学好数学知识的象征,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引导学生重视自身的计算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以严格要求学生;牢牢掌握算理;加强计算训练为主要论据,致力于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形成良好、正确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实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加强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1-325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会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数学法则与算理,但是在计算能力方面有所忽视,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在心理上产生轻视计算的态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突出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并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工作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带来帮助。
一、前提:严格要求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學大纲中,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位数、两位数与三位数的计算要求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对数学算理、口算能力、运用法则等牢记于心,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习惯都在培养中,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时刻提醒学生计算的重要性,为学生计算能力把好关,为以后更复杂的数学计算打好地基。
例如,教师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计算达到熟练的程度,因此教师首先严格要求学生掌握该计算法则,并在课堂中开展随堂训练,及时检验学生的计算能力与算理记忆与理解,一旦出现个别错误,教师也要带领学生进行重现计算,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认识到计算错误,防止学生以后再出现类似错误。同时教师也要秉承“熟能生巧”的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练习,且认真检验学生的计算成果,要求学生总结错误经验,形成深刻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总之,严格要求不仅是对学生的计算,也要依据教学大纲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让学生打好计算基础,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二、关键:牢牢掌握算理
正确的运算必须以透彻理解算理为基础,当数学算理深刻地印在学生脑海中时,那么在计算时,便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计算,以正确的思维来进行计算,从而确保答案的准确性。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乘法》时,不仅要遵循乘法的运算法则,同时也要注意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一规律,包括在小数与百分数互换的过程,都需要在心理时刻注意,以防出现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在课件上显著表明这一规律,在计算过程中时刻提醒学生,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这一规律的重要性,并熟练地运用。
学生掌握计算法则的关键在于理解,学生不仅要知道应该这样计算,同时也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如此便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算理,也能够在遇到计算难题时,灵活化解,训练思维等,加强学生的计算实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加减运算》时,需要学生牢牢掌握“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需要先把分母统一,才能够计算。”此时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向学生解释为什么一定要同分母才能相加减,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算理,从而在以后的计算中才能够具体应用。
三、巩固:加强计算训练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会采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学生在面对单调、重复的计算题时,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需要寻求更有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计算训练,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自主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应重视基本的口算系统。”因此在计算训练时,首先从口算入手,融合游戏方式让学生的计算兴趣更加浓郁。
例如,在引导学生记忆“乘法口诀”时,在课堂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游戏训练,借助希沃白板的课件制作平台,将计算与游戏机制融合,如树上掉落的苹果上都印刻一个计算式,学生必须及时口算出答案,苹果才不会掉到地上。该游戏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快学生的口算速度。再比如,教师也可以制作乘法口诀的卡片,随机发放给每一位学生,然后让大家自己组队,既能够检验学生的乘法口诀记忆情况,也能够为学生带来训练兴趣。总之多样化的计算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刻地记忆。
四、提升:增强日常应用
学生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大部分都将计算当作日常数学学习中才会涉及的问题,而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师可以为学生能够布置趣味化的计算作业,让学生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计算,让学生发现计算可以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从而切实提升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对计算进行应用。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对生活中涉及到的计算问题进行搜集,并且自己设计计算题,写出详细的运算过程,将其拿到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出题。有的学生发现,在日常购物的时候会涉及到很多计算,将购物中涉及到的数字进行罗列并且按照课堂上学习的方式进行计算,能够更快地得出结论。按照这个思路,学生设计了计算题:小明和妈妈一起去买东西,妈妈买了5斤白菜,白菜每斤2.5元,又买了6瓶可乐,每瓶3元,妈妈拿出20块钱说,好像钱不太够。请问:妈妈带的钱足够买这些东西吗?如果不够,需要补多少钱呢?如果够了,老板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呢?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了自己设计的问题,并实现了很好地计算应用。通过日常应用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习惯在生活中主动使用数学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计算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智力活动,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时,也会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间接性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等,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为学生打好基础,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数学算理知识,并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计算验证习惯,确保计算的准确性,提高学生的计算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教师博览,2020,10(21):70-71.
[2]张浩.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2):72-73.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加强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1-325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会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数学法则与算理,但是在计算能力方面有所忽视,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在心理上产生轻视计算的态度。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突出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并设计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工作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带来帮助。
一、前提:严格要求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學大纲中,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位数、两位数与三位数的计算要求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对数学算理、口算能力、运用法则等牢记于心,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习惯都在培养中,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时刻提醒学生计算的重要性,为学生计算能力把好关,为以后更复杂的数学计算打好地基。
例如,教师在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计算达到熟练的程度,因此教师首先严格要求学生掌握该计算法则,并在课堂中开展随堂训练,及时检验学生的计算能力与算理记忆与理解,一旦出现个别错误,教师也要带领学生进行重现计算,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认识到计算错误,防止学生以后再出现类似错误。同时教师也要秉承“熟能生巧”的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练习,且认真检验学生的计算成果,要求学生总结错误经验,形成深刻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总之,严格要求不仅是对学生的计算,也要依据教学大纲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让学生打好计算基础,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二、关键:牢牢掌握算理
正确的运算必须以透彻理解算理为基础,当数学算理深刻地印在学生脑海中时,那么在计算时,便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计算,以正确的思维来进行计算,从而确保答案的准确性。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乘法》时,不仅要遵循乘法的运算法则,同时也要注意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一规律,包括在小数与百分数互换的过程,都需要在心理时刻注意,以防出现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在课件上显著表明这一规律,在计算过程中时刻提醒学生,从而让学生意识到这一规律的重要性,并熟练地运用。
学生掌握计算法则的关键在于理解,学生不仅要知道应该这样计算,同时也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如此便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算理,也能够在遇到计算难题时,灵活化解,训练思维等,加强学生的计算实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加减运算》时,需要学生牢牢掌握“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需要先把分母统一,才能够计算。”此时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向学生解释为什么一定要同分母才能相加减,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算理,从而在以后的计算中才能够具体应用。
三、巩固:加强计算训练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会采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是学生在面对单调、重复的计算题时,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需要寻求更有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计算训练,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自主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应重视基本的口算系统。”因此在计算训练时,首先从口算入手,融合游戏方式让学生的计算兴趣更加浓郁。
例如,在引导学生记忆“乘法口诀”时,在课堂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游戏训练,借助希沃白板的课件制作平台,将计算与游戏机制融合,如树上掉落的苹果上都印刻一个计算式,学生必须及时口算出答案,苹果才不会掉到地上。该游戏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快学生的口算速度。再比如,教师也可以制作乘法口诀的卡片,随机发放给每一位学生,然后让大家自己组队,既能够检验学生的乘法口诀记忆情况,也能够为学生带来训练兴趣。总之多样化的计算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刻地记忆。
四、提升:增强日常应用
学生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大部分都将计算当作日常数学学习中才会涉及的问题,而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师可以为学生能够布置趣味化的计算作业,让学生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计算,让学生发现计算可以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从而切实提升学生对计算的兴趣,也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在实际生活中对计算进行应用。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对生活中涉及到的计算问题进行搜集,并且自己设计计算题,写出详细的运算过程,将其拿到课堂上向全班同学出题。有的学生发现,在日常购物的时候会涉及到很多计算,将购物中涉及到的数字进行罗列并且按照课堂上学习的方式进行计算,能够更快地得出结论。按照这个思路,学生设计了计算题:小明和妈妈一起去买东西,妈妈买了5斤白菜,白菜每斤2.5元,又买了6瓶可乐,每瓶3元,妈妈拿出20块钱说,好像钱不太够。请问:妈妈带的钱足够买这些东西吗?如果不够,需要补多少钱呢?如果够了,老板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呢?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了自己设计的问题,并实现了很好地计算应用。通过日常应用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习惯在生活中主动使用数学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计算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智力活动,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时,也会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间接性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等,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为学生打好基础,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数学算理知识,并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计算验证习惯,确保计算的准确性,提高学生的计算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晓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J].教师博览,2020,10(21):70-71.
[2]张浩.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