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充满了情感与内涵,是对生活的总结。因此初中美术教学就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将美术生活化。此种教学方式能够使美术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此便可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术教学 初中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063
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美术教学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学生活化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由此便可激发学生的美术热情,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美术知识。此种教学方法激活了学生,也激活了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初中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么高超的绘画技巧,而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运用生活化教学法,由此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一、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应当精心为学生设计生活化教学情景,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可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来创设情境。还可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为学生设计一些新奇有趣、能够激发主动性的生活情境。例如在《现代绘画》中,教师可通过“成语预测”游戏,引导学生体会杜尚的艺术。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艺术美,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而在讲解色彩时,假如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告诉学生哪些是色彩三要素,为何有冷色调与暖色调之分,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但假设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如提问“在心情好的时候,会选择哪些颜色的糖果来吃?”“款式相同的衣服,哪些颜色更加适合儿童?”等等,从中学生就能够产生深刻的体会,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学习美术的意义。虽然初中生缺乏系统的美术知识学习,但是他们的经验与美术知识间会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假如能够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环境或者社会环境入手,他们就能够从生活中提取经验,由此更容易接受新的美术知识。
二、开展生活化的主题实践活动
初中美术的每一节课都应当有明确的主题,如韵律与表情、江南民间艺术等,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巧,提高审美水平。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将美术主题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如此便可使学生体会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服装设计为主题,在班上开展T恤设计大赛,以“母亲节”为主题,每人准备一件白色的T恤,图案的设计按照自己母亲的气质来定,有些学生会将母亲最美丽的瞬间画下来,有些学生会将母亲最喜欢的水果以及母亲最喜欢的明星等画出来。通过此类活动,能使学生掌握绘画的技能,如丙烯风干以后不会溶于水,可用来在衣服或者鞋子上作画。更为关键的是,增进了学生与家人间的距离。在教学中,教师可多为学生设计此类活动,如让学生亲手制造工艺品随后进行义卖,将钱捐给希望小学等。这些都是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展现,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三、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借助课余时间帮学生拓展学习领域,例如可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或者美术馆等,开拓学生的事业。此外当地的自然风光或者民族文化遗产等,也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在此过程中,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感受能力。另外,最为便捷的方式就是借助互联网,通过现代化的信息资源来调动学生的美术兴趣。在网络上充满了大量具有参考价值与欣赏价值的美术资源,且形式非常多元化,如图片、纪录片以及PPT等。在教学中,教师可按照时代的发展特点,将当前最流行的美术元素以及视觉元素融入美术课堂上,如此便可增加美术课堂的容量,开拓学生的视野。总而言之,自然文化资源以及信息技术资源等,都能够充满生活气息,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素材。另外,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品味美术作品。即使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美术资源,假如学生没有足够的鉴赏能力也是枉然,因此美术鉴赏课是非常关键的。当代视觉信息泛滥,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分辨哪些是高雅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美术资源,由此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时才会更加顺利,而且美术作品的质量也能够得到保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将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帮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应当为学生预留思考与活动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优化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瞿佳佳. 浅谈新型美术课堂中教师的行为转变——以欣赏课《瓷器风韵》为例[J]. 中国培训,2016(6).
[2]易前峰. 生活化教学,让思想品德课堂生机勃勃[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5).
[3]吴光俊. 过犹不及——新课标后美术“基本技能”学习的再思考[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责任编辑 斯陌)
[关键词]美术教学 初中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063
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美术教学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学生活化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由此便可激发学生的美术热情,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美术知识。此种教学方法激活了学生,也激活了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初中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么高超的绘画技巧,而在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运用生活化教学法,由此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一、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应当精心为学生设计生活化教学情景,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可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来创设情境。还可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为学生设计一些新奇有趣、能够激发主动性的生活情境。例如在《现代绘画》中,教师可通过“成语预测”游戏,引导学生体会杜尚的艺术。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够体会到艺术美,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而在讲解色彩时,假如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告诉学生哪些是色彩三要素,为何有冷色调与暖色调之分,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但假设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如提问“在心情好的时候,会选择哪些颜色的糖果来吃?”“款式相同的衣服,哪些颜色更加适合儿童?”等等,从中学生就能够产生深刻的体会,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学习美术的意义。虽然初中生缺乏系统的美术知识学习,但是他们的经验与美术知识间会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假如能够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环境或者社会环境入手,他们就能够从生活中提取经验,由此更容易接受新的美术知识。
二、开展生活化的主题实践活动
初中美术的每一节课都应当有明确的主题,如韵律与表情、江南民间艺术等,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美术技巧,提高审美水平。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将美术主题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如此便可使学生体会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服装设计为主题,在班上开展T恤设计大赛,以“母亲节”为主题,每人准备一件白色的T恤,图案的设计按照自己母亲的气质来定,有些学生会将母亲最美丽的瞬间画下来,有些学生会将母亲最喜欢的水果以及母亲最喜欢的明星等画出来。通过此类活动,能使学生掌握绘画的技能,如丙烯风干以后不会溶于水,可用来在衣服或者鞋子上作画。更为关键的是,增进了学生与家人间的距离。在教学中,教师可多为学生设计此类活动,如让学生亲手制造工艺品随后进行义卖,将钱捐给希望小学等。这些都是美术教育生活化的展现,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三、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借助课余时间帮学生拓展学习领域,例如可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或者美术馆等,开拓学生的事业。此外当地的自然风光或者民族文化遗产等,也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在此过程中,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感受能力。另外,最为便捷的方式就是借助互联网,通过现代化的信息资源来调动学生的美术兴趣。在网络上充满了大量具有参考价值与欣赏价值的美术资源,且形式非常多元化,如图片、纪录片以及PPT等。在教学中,教师可按照时代的发展特点,将当前最流行的美术元素以及视觉元素融入美术课堂上,如此便可增加美术课堂的容量,开拓学生的视野。总而言之,自然文化资源以及信息技术资源等,都能够充满生活气息,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素材。另外,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品味美术作品。即使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美术资源,假如学生没有足够的鉴赏能力也是枉然,因此美术鉴赏课是非常关键的。当代视觉信息泛滥,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分辨哪些是高雅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美术资源,由此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时才会更加顺利,而且美术作品的质量也能够得到保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将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帮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应当为学生预留思考与活动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优化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瞿佳佳. 浅谈新型美术课堂中教师的行为转变——以欣赏课《瓷器风韵》为例[J]. 中国培训,2016(6).
[2]易前峰. 生活化教学,让思想品德课堂生机勃勃[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5).
[3]吴光俊. 过犹不及——新课标后美术“基本技能”学习的再思考[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责任编辑 斯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