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k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有机会自己质疑,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为质疑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求疑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为此我校进行了“师生质疑,双边互动”的课堂教学改革,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使学生“爱问”
  新课程倡导开放的课堂教学,但我们现在的学生许多还是“唯书’是从,为“师命”是从,不愿意也不想去质疑,还有我们的教师对于学生少有的质疑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甚至打击学生,也使大多数学生的质疑精神不够。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质疑书本上的内容或你的方法,不论是对是错,都说明他在认真思考,而质疑正是提出问题的开始,当今科学的很多成就都是由于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敢于质疑那些所谓的定理或学说而做出的。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同学回答的问题进行辨析,对于书本上的结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对于老师的方法或说法敢于质疑。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应认真对待,及时给出结论,对于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轻易作答,可以课后查阅资料后再对学生予以答复,对于有探索性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寻求答案。通过学生不断地质疑、探究,学生质疑的积极性会有很大提高,课堂教学会擦出许多思想的火花
  二、创设情境 ,让学生乐于质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所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乐于质疑。
  三、掌握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首先,从常见的思维方法中进行训练:观察质疑、比较质疑、联想质疑。其次,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渗透质疑方法,主要有概念、计算、应用题三方面。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四、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质疑的兴趣
  长期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者有问题也不愿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景,调动学生提问的兴趣。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各种形式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比如:角色置换、打擂台等。例如:我在讲《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这一课时,采取了小竞赛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提问的兴趣。课前学生们收集大量关于笔算乘法方面的资料。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手中资料的内容自由结组。小组间互相提问,指名回答。学生们都想提出问题难住对方,这激发了他们提问的兴趣,他们逐渐地想问、敢问,也乐于提问。我还采用角色置换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当老师,向其他学生提问。这样也同样能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五、在创新教学的课堂上,应开放教学,让学生勇于质疑,并学会释疑。
  1、自学挑疑、沟通求疑信息。从自学中挑出疑问是学生从自我需要出发,自由宽松地自我发现。有疑则问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求疑信息的交流。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看书自学,使新知识的信息直接由书本输入学生的大脑,同时让学生从中找出其中的疑点,从而产生急于解决的心理,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情况及知识的理解情况,以便集中力量解决问题。
  2、讨论辩疑,探究解题途径。辩疑是引导学生在操作、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对疑问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发表见解。经过学生参与合作辩疑,彼此启发,探索出解疑的途径,使学生“辩”中有“获”。通过辩论争论,讨论磋商,使学生在各种认识矛盾的焦点处集中正确意见,选择最佳思路。总结一般规律,从而探究出解疑途径,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和深化。
  3、训练布疑,深化求疑成果。针对学生对新知有所掌握和理解并争于“试一试”的心理,可设计一些趣味性、多样化的基本题满足学生的求疑欲望。在训练中,教师应激发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以至达到深化求疑成果的目的。
  4、课后拓疑,跨越时空限制。课后提问可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对知识整体理解很有裨益。课后的疑问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组合、联想后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总之,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勇敢地问,那么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其他文献
针对灾害现场应急指挥决策风险性大、时效性强和机断性高的特点,研究并提出了分级与分步决策模式,以符合应急决策快速、高效、随机决断的要求。分析了分级决策的职责和任务,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发生在一对相依为命的兄妹之间的一个感人故事。妹妹身患重病,需要输血。哥哥在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的情况下,毅然决然为妹妹献了血。而当得知输血并不会产生他所想像的可怕后果时,他又决定献一半血给妹妹,与妹妹平分生命。课文礼赞了哥哥的无私、真诚,讴歌了血缘亲情、人类的至真至纯的爱。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的70例口腔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
目的:观察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4例结肠癌患者(2015年10月17日到2016年10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取x线进行诊断)
《带小狗的女人》(the lady with the pet dog),是契诃夫在1899年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在1972年经改编发表了同名短篇小说《带小狗的女人》。本论文主要
2004年下半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两次对玉溪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大量的石器、陶器以及动物骨骼。考古工作人员将T0403探方的东、北隔梁的土样分别按地层进行采集,并于2014年对这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国家中经济和科技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同时对于衣食住行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特别是在目
目的: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s)属中医学心悸病范畴。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应酬的增多,节奏的加快,人体正气虚弱,易感外邪,耗气伤阴,日久导致气血
大学物理实验的课程结构分为4个层次,其中综合性实验从项目安排和教学模式上更能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说明了综合性实验设置的意义,分析了综合性实验项
无论在法国文坛上,还是在法国影坛上,阿兰·罗伯—格里叶都是一位有名气的人物。他既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也曾经是“左岸派”电影的重要编导。 今年6月,罗伯—格里叶在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