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浅谈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00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三学段课外阅读的要求是:“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达到这一目标,整个小学阶段都应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笔者的做法是:
  一、激发兴趣,增强动力
  1. 晓之以理,明确意义。让学生明白广泛、健康的课外阅读在语文学科及其他学科中的地位,对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2. 动之以情,榜样激励。用生动而有说服力的例子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如学了毛泽东同志的《长征》,告诉学生毛泽东能写下那么多优美的诗词与博览群书是分不开的。即使在战争年代,在政务缠身的情况下,他也手不释卷。另外,还可以让自己班上优秀学生现身说法介绍读书经验和意义。
  3. 赏析片段,激发兴趣。教师利用一精彩片段,有表情地朗读,做到抑扬顿挫,用情感来打动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 阅读教学,以点带面。新课程标准强调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不要一味地挖掘、分析。课后,可精选几本补充读物,让学生去独立阅读。努力做到“少做题,多读书”。
  5. 作文教学,学以致用。可结合作文内容和要求,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学生学以致用,自然会产生阅读兴趣。
  二、结合课堂,择书阅读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小学由于年龄、学识、经历等原因,判别能力不强,教师要培养他们的精品意识,帮助他们择真(真知灼见)而读,择善(思想健康)而读,择美(审美情趣)而读。
  1. 就文体扩读。老师在教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指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如学习了《亡羊补牢》,让学生读读《小学生多用成语故事》;学习了课文中的古诗后,就参考课标中的“小学古诗背诵篇目”,适时指导学生读、背相关的古诗。
  2. 因作者促读。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紧接着介绍该作者在这一时期写的系列作品。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加深学生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如学习了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介绍他的《野天鹅》《拇指姑娘》《丑小鸭》等童话故事。
  3. 据内容导读。根据学习课文的需要,或课前或课后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如学习朱自清的《匆匆》,由于年代久远,生活阅历完全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可以提前一周让学生搜集有关朱自清生平及他的一些文章,了解他的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课后补充学习朱自清的另外一些作品,开展“走近朱自清”的综合学习,从而加深对《匆匆》一文所表达的青年朱自清刚觉醒时对前途的迷茫、困惑的理解。
  三、教给方法,有效阅读
  1. 指导制订计划。要指导学生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计划要具体、详实,具有可操作性。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可一曝十寒。
  2. 指导阅读方法。像冰心的《繁星·春水》中的精美诗篇,便要让学生精读,指导学生随时利用各种工具书和有关书籍查检不懂的字词、典故等,边读边勾画圈点。像《汤姆·索亚历险记》那样的鸿篇巨制,便要指导学生采取略读的方法。读前先让学生找一些有关作品的内容梗概、名家评点来读读,这样学生便可先粗知大体内容。略读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速度,要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真正达到“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要求,并且要逐步提高,力争做到“一目十行”。另外,我们还可指导学生尝试运用“三遍阅读法”。茅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像这类名人的读书方法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3. 指导学做笔记。宋代苏轼诗云:“作诗火急追亡捕,清景一失后难摹。”作诗写景急得像追捕逃亡一样,做笔记也应如此。要指导学生在摘抄佳词妙句后反复揣摩、吟诵、领悟,从不同角度加以比较和分析,写出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4. 指导学会交流。教师要适时组织学生举行作品讨论及阅读经验交流会,指导他们与别人交流阅读的方法、经验与体会,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人物的评价、技法的运用等。另外,如条件许可,教师可邀请当代作家等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将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深远影响。
  5. 指导观看影视。现在,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成功地搬上银屏,我们应指导学生将阅读原著与观看影视结合起来。观看影视可采取集中观看与自由观看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利用好电影、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教师可组织影评征文、座谈等活动,以巩固其效果。
  6. 指导联系课堂。应指导学生将课外阅读与日常的语文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如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时阅读《城南旧事》,学生就更能理解文章中那种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以及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
  四、营造氛围,扩大成果
  举办“班级读书会”,是营造读书氛围的有效方式。班级读书会可以有自己的会名、口号,形式应多样化,如:写读书笔记,上阅读指导课,班级课前五分钟古诗诵读活动,开“妈妈进商场,孩子进书店”亲子阅读课等。上阅读指导课,可以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如读《青鸟》时开诵读会,师生分角色诵读,带学生进入情境,培养读书兴趣。漫画阅读指导课“哆啦A梦在我家”,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让学生挖掘漫画故事书有价值的东西,并逐步将阅读兴趣由漫画转到文字书中。两堂课中有讲漫画故事、说漫画中人物性格、为漫画人物配音、分析漫画和文字书的区别、说漫画书《哆啦A梦》吸引人的原因,还以“哆啦A梦在我家”为主题展开想象,并用故事、漫画创作、表演等方式呈现想象创作的结果。
  社团的活动能使读书会与学校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整合学校资源,为读书活动注入活水。如,广播社:交流阅读心得,推荐新书。写作社:写读后感,续写故事,改编故事,仿写,鼓励创作自己的故事。漫画社:创作自己的漫画故事。演艺社:改编故事,在学校、社区表演。美术、音乐老师的参与可弥补语文老师的不足,使学生在阅读后的创造有更多的手段,也使学生读书后的创造有更多的展示舞台。学校广播系统的使用,可使学生的阅读有更多的交流平台。
  (作者:福建省厦门市江头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和全部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儿童之间的一条通道.”16年的教育生涯里,就是这句充满爱的语言,一直激励着
期刊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5~6年级的学生,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还要求“学习略读和浏览”。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呢?我校语文课题组老师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实践与跟踪,针对不同的年级总结出不同的行之有效的快速阅读方法。  一、不回视  所谓回视就是在阅读的时候,有意或无意地回过头去看看前面的内容。这种回视现象大大地减慢了阅读的速度。教学中,实验班的教师发现
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要求学前教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老师和学校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加强科学建设,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提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各科教师的教学活动迎来全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思想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需求,教师只有改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设计理念】  当今社会,各种传媒信息丰富,“偶像”“粉丝”“追星”也进入小学校园,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本次口语交际活动设计立足学生实际,选择特定的交际情境,让教师、学生和各种生动详实的影像资料之间多维互动,展开交际活动。努力营造一个现实的交际情境,使学生在动态交际过程中得到切实的锻炼,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明白什么人才是真正的偶像、如何正确对待偶像,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
1rn实验进展得非常缓慢,几乎没有任何成就,乔斯常常感到很疲倦,哪怕是稍稍一抬手,也能听见骨骼发出的嘎嘎声.假如实验室装有心灵探测器之类的东西,那些西装革履的投资者一定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就是说,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既要注意“声”的指导——让学生读正确,又要注意“情”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即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朗读表现”等形式加强朗读指导。在朗读指导中,如何“声”“情”并
小学生受年龄特点的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往往还不稳定,他们对教材中的文本内容理解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但语文教材中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性素材,语文教师要充分利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因为互联网这种强大的覆盖性,致使其已经被应用到教育领域,成为教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