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言二拍》中记载了多起术士冒充可以“点石成金”的高人骗人钱财的故事,在更早的秦汉时期,儒生和道士们就梦想用丹砂、雄黄等作为原料炼出可以使人长生不死的仙丹,后来又演变到用一些富含金属元素的矿物来“点铁成金”或者“点石成金”,企图用便宜常见的原料来获得黄金等贵金属,以达到一夜暴富的目的。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运用类似的手段来达到目的显然无异痴人说梦,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是否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进行相关尝试呢?
一篇名为《点金术》的科幻小说描述过一个很有创意的构思:以铜元素(原子序数29)、锡元素(原子序数50)为原料,利用一种“特殊溶剂”实现原子融合,就形成了黄金(原子序数79),但是这样的黄金性质不稳定,像放射性元素一样有着半衰期,放出一种有极强放射性能够置人于死地的射线,而后转化为青铜(铜锡合金)。这样的“特殊溶剂”目前并不存在,所以“点金术”仍旧只是小说家们炮制的那些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中的重要桥段。
稍有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元素是不能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或消失的,所以以其他金属矿物为原料在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都制不出贵金属。那些充斥在影视、文学作品中的“点石成金”故事,不过是一些魔术师或者职业骗子导演的调包计或者障眼法,所以无论是具有超强政治嗅觉的秦代大骗子徐福,还是在暗室和洞穴中致力于口诀秘术修炼的西方术士,他们最终的努力都只能成为后人嘴中扑朔迷离的传说。
具有探索精神的科学家们却一直没有停止类似的尝试,在无数次用化学方法证明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之后,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原子核的融合。
1919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元素使氮变成了氧。这是一次伟大的尝试,人们有理由相信,用某些常见元素为母体,可以合成一些不常见元素甚至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元素。自此之后,类似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1941年,科学家们用原子加速器实现了重要突破——把元素汞转化成了100号元素镄,这是有人造黄金美誉的人造元素。1980年,美国科学家用惰性气体氖和碳原子一起高速轰击铋金属靶,得到了针尖大小的金属金——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点石成金”,因为金属铋作为一种用途比较广泛的“绿色金属”,其价格远比黄金便宜。
原子加速器创造了一些具备极高速率的微粒,当这些微粒相互撞击时,就能实现原子核的融合,从而合成新元素——元素周期表中94号元素钚之后的都是人造元素,其合成原理大致如此。当然,很多新元素其性质相当不稳定,只能在特定环境中存在,且寿命短至用微秒来计算,所以这样的“新元素”目前并不具备实际利用价值。但原子的核变作为一种开发新元素的重要手段,已经在很多方面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虽然在现阶段由于技术条件所限,很多过程还只能停留在实验室中,难以在工业层面上得到推广,但原子核变毕竟已经为人类指明了一条正确的“点石成金”的道路,在诸如新超导体的开发等诸多尖端领域都出现了原子核变的影子。
在技术的层面上精益求精可以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点石成金”。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块毛坯铁,蹩脚的铁匠会把它打成一块马蹄铁,灵巧的铁匠会用它打制精巧的线圈,而最高超的大师则用它制出了直径仅仅相当于头发1/20的细丝——牙医用它钩出那些最细微的牙神经,其价格要远远超过等质量的黄金。
在现实中,“点石成金”思维也是无处不在。创新精神与创造性劳动是实现这一超能力的唯一途径——两家欧洲公司都派业务员去非洲某地推销皮鞋,他们到了目的地发现该地的人都不穿鞋。其中一个业务员致电公司说,这里的人根本就不穿鞋,没有市场。另一个则说,这里的人都没有鞋穿,市场大得很。最后,第二个人代表的公司成功了。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获得了点石成金的效果。
编辑/梁宇清
一篇名为《点金术》的科幻小说描述过一个很有创意的构思:以铜元素(原子序数29)、锡元素(原子序数50)为原料,利用一种“特殊溶剂”实现原子融合,就形成了黄金(原子序数79),但是这样的黄金性质不稳定,像放射性元素一样有着半衰期,放出一种有极强放射性能够置人于死地的射线,而后转化为青铜(铜锡合金)。这样的“特殊溶剂”目前并不存在,所以“点金术”仍旧只是小说家们炮制的那些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中的重要桥段。
稍有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元素是不能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或消失的,所以以其他金属矿物为原料在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都制不出贵金属。那些充斥在影视、文学作品中的“点石成金”故事,不过是一些魔术师或者职业骗子导演的调包计或者障眼法,所以无论是具有超强政治嗅觉的秦代大骗子徐福,还是在暗室和洞穴中致力于口诀秘术修炼的西方术士,他们最终的努力都只能成为后人嘴中扑朔迷离的传说。
具有探索精神的科学家们却一直没有停止类似的尝试,在无数次用化学方法证明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之后,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原子核的融合。
1919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元素使氮变成了氧。这是一次伟大的尝试,人们有理由相信,用某些常见元素为母体,可以合成一些不常见元素甚至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元素。自此之后,类似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1941年,科学家们用原子加速器实现了重要突破——把元素汞转化成了100号元素镄,这是有人造黄金美誉的人造元素。1980年,美国科学家用惰性气体氖和碳原子一起高速轰击铋金属靶,得到了针尖大小的金属金——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点石成金”,因为金属铋作为一种用途比较广泛的“绿色金属”,其价格远比黄金便宜。
原子加速器创造了一些具备极高速率的微粒,当这些微粒相互撞击时,就能实现原子核的融合,从而合成新元素——元素周期表中94号元素钚之后的都是人造元素,其合成原理大致如此。当然,很多新元素其性质相当不稳定,只能在特定环境中存在,且寿命短至用微秒来计算,所以这样的“新元素”目前并不具备实际利用价值。但原子的核变作为一种开发新元素的重要手段,已经在很多方面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虽然在现阶段由于技术条件所限,很多过程还只能停留在实验室中,难以在工业层面上得到推广,但原子核变毕竟已经为人类指明了一条正确的“点石成金”的道路,在诸如新超导体的开发等诸多尖端领域都出现了原子核变的影子。
在技术的层面上精益求精可以实现另一种意义上的“点石成金”。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块毛坯铁,蹩脚的铁匠会把它打成一块马蹄铁,灵巧的铁匠会用它打制精巧的线圈,而最高超的大师则用它制出了直径仅仅相当于头发1/20的细丝——牙医用它钩出那些最细微的牙神经,其价格要远远超过等质量的黄金。
在现实中,“点石成金”思维也是无处不在。创新精神与创造性劳动是实现这一超能力的唯一途径——两家欧洲公司都派业务员去非洲某地推销皮鞋,他们到了目的地发现该地的人都不穿鞋。其中一个业务员致电公司说,这里的人根本就不穿鞋,没有市场。另一个则说,这里的人都没有鞋穿,市场大得很。最后,第二个人代表的公司成功了。与众不同的创新思维获得了点石成金的效果。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