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医院财务管理时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发展。国家为了规范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就出台实施了新医院会计制度。本文就浅要的阐述了新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986—01
引言
新医院会计制度是国家在2011年7月1日起开始出台实施的,致力于对全国各公立医院的财务制度进行改革。至2012年初,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加强了新旧医院会计制度的衔接,并对旧会计制度中的相关条例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旨在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促使医院健康、持续的发展。
1 我国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医院财务管理是对医院资金进行处理、分配的管理活动。医院财务管理体系是整个医院体系的核心部分,但是在医院日常运行中,财务管理不仅没有得到重视,且存在着很多的管理漏洞[1]。财务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出现大量的资金浪费;方法落后,使医院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指导,出现盲目性;医院管理的成本预算方式不科学,导致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成本预算意识淡薄;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 新旧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之间的区别
2.1两种会计制度背景和目的之间的区别
通过对比发现,旧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是在全国性医院会计制度下出现的,其目的是为了统一全国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以此来增强信息收集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新医院会计制度则是在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基础上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弥补旧的医院会计制度中的缺陷,提高财政投资资金的合理使用性,且新医院会计制度减少了对初级卫生保健部门的管理限制。
2.2两种会计制度的对于管理措施的实施过程的区别
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对于财务管理过程的规范性要求严格,但是却并不要求细致,所采用的管理方式也比较单一,而新医院会计制度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细致性要求极高。新医院会计制度对于旧的医院会计制度薄弱的医疗补贴、管理费用和科研项目投资等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技术基础是网络化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更加的规范、科学,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 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对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3.1有利于医院建立信息化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预算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医院建立信息化医院预算管理制度。信息化医院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对医院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利于加强对医院日常经济活动的管理;有利于实现医院的收支平衡;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科研成果[2]。但是信息化医院预算管理制度的能否顺利执行取决于两点,一、医院管理者对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意义的认识,就可以帮助其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用信息化形式将医院的所有医疗活动费用都纳入预算管理体系中,以期对医院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减少资源浪费。二、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可以让预算工作顺利开展,避免预算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医院的整体发展计划,医院具体服务项目,并综合医院相关的政策、社会、市场环境,以此来决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选择正确的预算方法,现在效果最好,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零基预算、弹性预算和增量预算相结合的方法。
3.2有利于提高医院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规定,医院必须建立健全会计机构组织,且配备专业素质强的会计业务人员,进行医院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工作[3]。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可以采用现代企业的会计管理方法,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以此提高医院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
3.3有利于实现医院的全成本核算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医院的全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就是指医院将日常运作中所需的各类成本消耗,按照成本核算对象来进行收集和分配,再计算出所有成本总值的过程。但是会计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之前要先对医院的直接成本进行核算,其方法就是根据医院的核算原则和标准,将医疗辅助器材成本、技术成本平均分摊到临床治疗和护理服务中。医院的全成本核算运行的前提是会计人员的成本意识强,所收集的信息准确度高。
4 结语
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影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要提高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并调动会计人员的自我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并提高对新医院会计制度的了解,以此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对香.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J].时代金融,2011(27).158.
[2] 岳玮.探讨在新的会计制度改革下医院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J].时代金融, 2012(2).253.
[3] 吳世飞,于润吉.《医院会汁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修订情况的评价与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13).163.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986—01
引言
新医院会计制度是国家在2011年7月1日起开始出台实施的,致力于对全国各公立医院的财务制度进行改革。至2012年初,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加强了新旧医院会计制度的衔接,并对旧会计制度中的相关条例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旨在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促使医院健康、持续的发展。
1 我国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医院财务管理是对医院资金进行处理、分配的管理活动。医院财务管理体系是整个医院体系的核心部分,但是在医院日常运行中,财务管理不仅没有得到重视,且存在着很多的管理漏洞[1]。财务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出现大量的资金浪费;方法落后,使医院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指导,出现盲目性;医院管理的成本预算方式不科学,导致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成本预算意识淡薄;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 新旧医院财务管理系统之间的区别
2.1两种会计制度背景和目的之间的区别
通过对比发现,旧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是在全国性医院会计制度下出现的,其目的是为了统一全国各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以此来增强信息收集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新医院会计制度则是在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基础上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弥补旧的医院会计制度中的缺陷,提高财政投资资金的合理使用性,且新医院会计制度减少了对初级卫生保健部门的管理限制。
2.2两种会计制度的对于管理措施的实施过程的区别
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对于财务管理过程的规范性要求严格,但是却并不要求细致,所采用的管理方式也比较单一,而新医院会计制度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细致性要求极高。新医院会计制度对于旧的医院会计制度薄弱的医疗补贴、管理费用和科研项目投资等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技术基础是网络化技术,在实施过程中更加的规范、科学,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3 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对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3.1有利于医院建立信息化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预算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医院建立信息化医院预算管理制度。信息化医院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对医院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利于加强对医院日常经济活动的管理;有利于实现医院的收支平衡;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加科研成果[2]。但是信息化医院预算管理制度的能否顺利执行取决于两点,一、医院管理者对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意义的认识,就可以帮助其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用信息化形式将医院的所有医疗活动费用都纳入预算管理体系中,以期对医院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减少资源浪费。二、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可以让预算工作顺利开展,避免预算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和主观性。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医院的整体发展计划,医院具体服务项目,并综合医院相关的政策、社会、市场环境,以此来决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选择正确的预算方法,现在效果最好,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零基预算、弹性预算和增量预算相结合的方法。
3.2有利于提高医院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规定,医院必须建立健全会计机构组织,且配备专业素质强的会计业务人员,进行医院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工作[3]。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可以采用现代企业的会计管理方法,完善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以此提高医院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
3.3有利于实现医院的全成本核算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医院的全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就是指医院将日常运作中所需的各类成本消耗,按照成本核算对象来进行收集和分配,再计算出所有成本总值的过程。但是会计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之前要先对医院的直接成本进行核算,其方法就是根据医院的核算原则和标准,将医疗辅助器材成本、技术成本平均分摊到临床治疗和护理服务中。医院的全成本核算运行的前提是会计人员的成本意识强,所收集的信息准确度高。
4 结语
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影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医院要提高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并调动会计人员的自我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并提高对新医院会计制度的了解,以此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对香.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研究[J].时代金融,2011(27).158.
[2] 岳玮.探讨在新的会计制度改革下医院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J].时代金融, 2012(2).253.
[3] 吳世飞,于润吉.《医院会汁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修订情况的评价与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1(1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