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财务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本科层次的人才更应具备很强的实践技能,即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实际动手能力,才能满足社会需求,更具竞争力。目前,本科层次的实践教学存在观念上不重视,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等主要问题。对此,应转变观念,通过学校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合作加快师资力量培养,建立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等措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用人单位满意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让学生站在企业财务管理“当事人”的角度,身临其境,学生尝试独立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明辨是非,提出方案,处理问题,实现了“实践—学习—理论—实践”的良性环节,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及时客观地了解自己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智能水平,从而改善学习方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学习效率,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差距,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方案,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改变过去纯理论教学中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
所谓实践教学体系,就是为了配合专业理论的教学,通过提供现实与仿真的实践平台,强化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拓展学生专业训练和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中一个关键内容,也是理论学习到社会实践的中间衔接环节。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培养人才的学校不重视;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没担当起人才培养的责任。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地位不突出主要表现在3方面:一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的认识,认为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则不被重视。二是由于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而有畏难情绪。实践教学不但需要模拟、仿真教材,而且需要实物、场地;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协调校外有关单位。教学组织工作较复杂,从实验(实训)设计、实验(实训)准备到实验(实训)报告批改,特别是校外实践、实习,除去学生方面难于管理的因素外,其出行安全保障及实习大纲的检查指导都要详细安排,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所以有很多教师怕麻烦就轻避重,即使安排实践实习,走马观花,效果很差,甚至干脆不搞校外实践教学。因此,在实验(实训)、实习时只是走过场,不愿做深层次的研究,更不愿付诸于实践,应付过关了事。三是学校不重视,实习经费紧张,不足以满足实习所需,不能落实。
用人单位不重视表现在:企业或用人单位、实习单位不愿接受学生实习,财务岗位更是难以接受学生实习,接收实习影响工作,泄露商业机密,岗位空缺,接受实习生,培养成才后,跳槽,不如直接到人才市场招聘,省时省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财务管理专业招生时,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由于经验不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体系整体不够完整,内容不够全面,可操作性差,执行的效果不理想,起不到辅助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目的。表现有以下方面:
1. 校内实验室建设有待完善。国内高校单独建立财务管理实训室才刚刚起步,许多高校还是空白,甚至有高校毕业生在学校时没有见过财务软件;实训实践环节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践环节的课程,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和保证而形同虚设,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实践技能的培养目的。
2.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不完善。应该说,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对于实践教学的环节管理、质量监控还不够健全,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得到客观的评价,指导教师各行其是,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
3.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比例不合理。据有关研究数据,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的比例为1:3~1:2,这还只是书面上的,实际情况是理论课时占用了实践课时的量;而发达国家的比例是3:1~2:1。
(三)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高校的师资来源主要是高校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基本没有在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经历,也就是没有实践经验,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效果可想而之。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大招生,教师教学工作量有所增加,许多教师没有大量精力去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方法,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很难产生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在高校专职实践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力军,但是目前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强调较多,而对其实践能力要求并不突出。实践指导教师指导能力的不一,也是影响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例如:某些实践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知识结构等条件的限制,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有的甚至还可能误导学生,从而制约了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使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进修、培训的机会较多,而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和实践管理人员相应机会较少,长期把实践教师队伍和实践管理队伍视做“教辅”的观念根深蒂固,把一些不能胜任理论教学的教师、低学历的人员安排到实验(实训)室工作。导致学历结构极不合理,总体素质不高,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二、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树立重视实践教学的观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突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作用。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充分肯定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推进教学改革与发展、突出办学特色与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重要意义,彻底根除头脑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偏见思想。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把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放到突出的位置。
国家政策的支持。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是培养创新型、科学研究型人才的重点大学,如清华、北航、哈工大的本科生都要在校内的实习工厂做一段时间技术工人的工作,何况占我国高校大多数,培养直接满足企事业单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重视和强化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经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国家应重视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别是各类企业应承担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责任,培训学生获得财务管理方面的相应的资格证书。
(二)重视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将学校教师派到企事业单位去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既是教师,又是理财师、会计师、财务经理;将有实践经验,基本适应学校教学工作并具备一定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企事业单位人员,请到高校讲台,将理财师、会计师、财务经理培养成为合格的高校教师。或者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请这些非高校教师的成为工作人员指导学生实践。建立本校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量,实践教学成果、论文奖励,实践教学工作考评,职称评审及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等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建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达的今天,社会对财务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要求: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国际化视野、较强的适应能力、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公共道德与职业道德,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精神,能胜任经管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实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符合上述要求的才是符合企事业单位需求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达到上述要求的有效路径,便是加强实践教学,要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构建符合财务管理专业学科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使之有机地统一于教学的实践中去。
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建立体现各校学科定位和区域特色,符合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规律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般按照以下4个原则来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过程管理原则。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等4个亚体系。
着眼实验室专业化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层面。实验室与实习基地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随着现代经济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学科专业建设方向的不断调整,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软硬件条件的合理化建设力度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加强实验室专业化建设,加快更新实验室应用系统步伐,逐步实现实践教学环境现代化是摆在专业建设面前的首要问题。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是实践教学体系得以实施的主要载体。大部分经济管理类高校都有模拟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真正能够完全满足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的并不多,国内具有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的高校还很少。因此,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专业化软硬件建设,建立完整的模拟数据系统,是实验室现代化、专业化建设进程中的基础。例如,在金融证券实验室的基础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分析能力和职业领域的认知。如果实验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真实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岗位职能,会大大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
尽管深入企业实习存在着前述诸多困难,它还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积极开拓建立一批有层次、有质量、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实施实践教学方案的有效途径。以我院财务管理专业实际情况为例,目前,实践教学基地已有一定规模,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进一步加快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很有必要。一方面要吸引和聘请基地所在单位的领导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一起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增强实践教学的指导和管理力量;另一方面,参加实践的师生要积极投入到基地所在单位开展员工培训、实习服务和实际顶岗等工作中,使实践基地同时成为师资培训提高和学生专业实习基地,在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新路子。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化,调动师生积极性。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师生互助,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把学生的科研创新列入培养计划,在学分制教学改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通过建立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加强学科竞赛活动,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各类创业大赛活动,让学生创办各类公司等,鼓励学生搞科研创新。同时,健全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逐渐全方位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建立实验技术平台,为加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条件。
注本论文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115C——578)资助。
参考文献:
[1]胡爱荣等.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8,12.
[2]袁江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3.
编辑/谭添夏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让学生站在企业财务管理“当事人”的角度,身临其境,学生尝试独立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明辨是非,提出方案,处理问题,实现了“实践—学习—理论—实践”的良性环节,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及时客观地了解自己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智能水平,从而改善学习方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学习效率,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差距,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方案,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改变过去纯理论教学中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
所谓实践教学体系,就是为了配合专业理论的教学,通过提供现实与仿真的实践平台,强化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拓展学生专业训练和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中一个关键内容,也是理论学习到社会实践的中间衔接环节。
一、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培养人才的学校不重视;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没担当起人才培养的责任。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地位不突出主要表现在3方面:一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的认识,认为实践教学仅是作为理性认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则不被重视。二是由于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而有畏难情绪。实践教学不但需要模拟、仿真教材,而且需要实物、场地;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协调校外有关单位。教学组织工作较复杂,从实验(实训)设计、实验(实训)准备到实验(实训)报告批改,特别是校外实践、实习,除去学生方面难于管理的因素外,其出行安全保障及实习大纲的检查指导都要详细安排,同时还要协调好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所以有很多教师怕麻烦就轻避重,即使安排实践实习,走马观花,效果很差,甚至干脆不搞校外实践教学。因此,在实验(实训)、实习时只是走过场,不愿做深层次的研究,更不愿付诸于实践,应付过关了事。三是学校不重视,实习经费紧张,不足以满足实习所需,不能落实。
用人单位不重视表现在:企业或用人单位、实习单位不愿接受学生实习,财务岗位更是难以接受学生实习,接收实习影响工作,泄露商业机密,岗位空缺,接受实习生,培养成才后,跳槽,不如直接到人才市场招聘,省时省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财务管理专业招生时,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由于经验不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体系整体不够完整,内容不够全面,可操作性差,执行的效果不理想,起不到辅助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目的。表现有以下方面:
1. 校内实验室建设有待完善。国内高校单独建立财务管理实训室才刚刚起步,许多高校还是空白,甚至有高校毕业生在学校时没有见过财务软件;实训实践环节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践环节的课程,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和保证而形同虚设,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实践技能的培养目的。
2.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不完善。应该说,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对于实践教学的环节管理、质量监控还不够健全,由于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得到客观的评价,指导教师各行其是,实践教学的质量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
3.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比例不合理。据有关研究数据,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的比例为1:3~1:2,这还只是书面上的,实际情况是理论课时占用了实践课时的量;而发达国家的比例是3:1~2:1。
(三)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高校的师资来源主要是高校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基本没有在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经历,也就是没有实践经验,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效果可想而之。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大招生,教师教学工作量有所增加,许多教师没有大量精力去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方法,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很难产生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在高校专职实践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力军,但是目前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强调较多,而对其实践能力要求并不突出。实践指导教师指导能力的不一,也是影响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例如:某些实践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能力、社会经验、知识结构等条件的限制,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有的甚至还可能误导学生,从而制约了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使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进修、培训的机会较多,而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和实践管理人员相应机会较少,长期把实践教师队伍和实践管理队伍视做“教辅”的观念根深蒂固,把一些不能胜任理论教学的教师、低学历的人员安排到实验(实训)室工作。导致学历结构极不合理,总体素质不高,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二、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树立重视实践教学的观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突出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作用。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充分肯定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推进教学改革与发展、突出办学特色与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重要意义,彻底根除头脑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偏见思想。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把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放到突出的位置。
国家政策的支持。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是培养创新型、科学研究型人才的重点大学,如清华、北航、哈工大的本科生都要在校内的实习工厂做一段时间技术工人的工作,何况占我国高校大多数,培养直接满足企事业单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重视和强化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经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国家应重视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别是各类企业应承担起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责任,培训学生获得财务管理方面的相应的资格证书。
(二)重视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将学校教师派到企事业单位去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既是教师,又是理财师、会计师、财务经理;将有实践经验,基本适应学校教学工作并具备一定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企事业单位人员,请到高校讲台,将理财师、会计师、财务经理培养成为合格的高校教师。或者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请这些非高校教师的成为工作人员指导学生实践。建立本校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量,实践教学成果、论文奖励,实践教学工作考评,职称评审及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等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建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达的今天,社会对财务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要求: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国际化视野、较强的适应能力、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公共道德与职业道德,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精神,能胜任经管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实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符合上述要求的才是符合企事业单位需求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实践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达到上述要求的有效路径,便是加强实践教学,要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构建符合财务管理专业学科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使之有机地统一于教学的实践中去。
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建立体现各校学科定位和区域特色,符合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规律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一般按照以下4个原则来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过程管理原则。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等4个亚体系。
着眼实验室专业化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层面。实验室与实习基地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场所。随着现代经济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学科专业建设方向的不断调整,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软硬件条件的合理化建设力度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加强实验室专业化建设,加快更新实验室应用系统步伐,逐步实现实践教学环境现代化是摆在专业建设面前的首要问题。财务管理模拟实验室是实践教学体系得以实施的主要载体。大部分经济管理类高校都有模拟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真正能够完全满足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的并不多,国内具有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的高校还很少。因此,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专业化软硬件建设,建立完整的模拟数据系统,是实验室现代化、专业化建设进程中的基础。例如,在金融证券实验室的基础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分析能力和职业领域的认知。如果实验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真实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岗位职能,会大大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
尽管深入企业实习存在着前述诸多困难,它还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积极开拓建立一批有层次、有质量、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实施实践教学方案的有效途径。以我院财务管理专业实际情况为例,目前,实践教学基地已有一定规模,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进一步加快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很有必要。一方面要吸引和聘请基地所在单位的领导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一起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增强实践教学的指导和管理力量;另一方面,参加实践的师生要积极投入到基地所在单位开展员工培训、实习服务和实际顶岗等工作中,使实践基地同时成为师资培训提高和学生专业实习基地,在共同合作、互惠互利的过程中,不断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新路子。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化,调动师生积极性。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师生互助,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把学生的科研创新列入培养计划,在学分制教学改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通过建立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加强学科竞赛活动,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开展各类创业大赛活动,让学生创办各类公司等,鼓励学生搞科研创新。同时,健全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逐渐全方位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建立实验技术平台,为加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条件。
注本论文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115C——578)资助。
参考文献:
[1]胡爱荣等.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8,12.
[2]袁江云.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3.
编辑/谭添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