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中有新意,“动”中显精彩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的课改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语文课真难教啊,简直不知道该怎么上才好。”“要是有一个模式就好了,我们就可以照着上课了。”很多教师盼望专家或实验区的老师来指点,以便学一学别人的模式。其言下之意,是课改教学如果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模式,大家照着模式上课最好。否则,这语文课还真不知该怎么上。
  其实,语文教师的这种困惑,或许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进行课改的必要性。众所周知,以前的语文教学,由于在师生的头脑中先有了“应试”这根弦,于是语文课堂便“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起来。为追求各个知识点的细致、完整、实用,教师不惜让学生沉湎于“书山题海”,让本该灵动的语文课变成了机械性地练习、作业、解题过程,致使语文课堂万马齐喑、死气沉沉,失去了应有的趣味,只剩下了语文教师的滔滔不绝。在这种机械的教学过程中,各种所谓模式应运而生。当然,模式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运用它。如果能够活学活用,大胆创新,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那么学习别人的模式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只管拿来,不去思考,固守模式,不求变化,那么这种模式势必陷入僵化之中,成为桎梏语文教学创新的枷锁。而课改正是要破除那些僵化的模式,建立具有互动、合作、探究、创新等理念的全新的语文课堂。须知,语文其实是一门“模糊科学”,是“教无定法”的样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蕾特”。在课改中,语文教师应该让课堂成为展示自己个性、灵性和创造性的圣殿,切忌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丧失自己的教学风格,让语文课堂再次陷入僵化的模式,让课改走上改表不改里,改外不改内,“穿新鞋走老路”的歧途。
  语文课堂改革的方向在哪里呢?语文教学究竟应该如何进行呢?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两大弊端——谓之“死”,谓之“静”,即教师死讲硬灌、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死气沉沉——我们认为,应该让语文课堂“活”“动”起来。
  首先,语文课堂要“活”起来,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含义。
  其一,学生的思维要“活”起来。以前由于要“应试”,要追求“标准答案”,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全力引导学生“千人一面、异口同声”,不敢越雷池一步。在这种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死的、僵化的,只能这样,不可那样。因此,语文课堂首先要着眼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要采取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抽象、形象、发散、辐射、扩展、聚合、逆向、反向等各种思维训练,言别人未发之言,道别人未道之理。我们认为,验证语文课堂教学成败的首要因素,就是看它是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其二,教师的教法要“活”起来。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师不敢放手,只敢死讲,是因为怕:怕“能放不能收”,怕放开后学生无法“应试”。因而语文教学很容易陷入僵化的模式,这些模式以如何有利于学生应试、取得高分为佳。课改则要求教师转变方法,灵活地实施课堂教学。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像以前一样,一个人唱独角戏,要充分运用讨论、置疑、设问、探究等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让学生主动地成长。
  其三,学生的学法要“活”起来。以前学生学语文,无非是死记硬背,书山题海,弄得学生怨声载道,苦不堪言。课改则要求学生的学法要灵活。教师应努力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设置灵活、有趣而又能达到目标的练习,鼓励学生既独立思考、又合作探究,灵活地学习语文。指导学生上图书馆,上网查阅资料,激励学生互相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必要时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上社会,到生活中去学语文。须知,“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的外延是生活”。
  其次,语文课堂要“动”起来,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含意。
  其一,学生个体要“动”起来,指的是要改变以前那种“学生单干,苦思冥想”的静态的学习方式。回顾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师充当主角,学生充当听众,课堂静如死水。这怎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改下的语文课堂,首先要让学生动起来。这个“动”字,既体现于动手、动口,更体现于动脑、动心。或者说,关键在于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不再将教师的见解奉若圣旨,不再将标准答案奉如圭皋,而是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种动,才是我们追求的动。
  其二,学生之间要“互动”起来。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成员间要互相协调、配合。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我们,没有谁能穷尽所有的知识。因此,现代社会强调合作、配合。现在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一个学生互相合作、共同提高的语文乐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全新的理念,那就是要合作、互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样的形式、灵活的方法,鼓励、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集体探究,互相配合,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其三,师生之间要“互动”起来。指的是教师要改变以前那种“君子动口不动手”,不参与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而应该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体现在课堂教学中,那就是教师要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意见,让学生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味道,教师自己也获得收益,进而实现师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的课改目标。
  总之,处在课程改革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其实不应该也不会有固定的模式。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拓展视野,努力实践,走出一条“教有法”“无定法”而“贵得法”的全新道路来,将目标定位于如何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活”中有新意,“动”中显精彩。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更是要摒弃所谓的标准模式,而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千姿百态的美来。
其他文献
幸福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灯塔”。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需要享受学习的愉悦,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教育不仅给人幸福,它本身也充满乐趣。只有在愉悦快乐的情景中,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多少年来,我们只是信奉“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悬梁刺股”的精神,却忘记了教育最重要的本义。课堂教学是一个以生命为原点的和谐的、生态的师生双主体生命交往、心灵对话、舒适成长的人文实践活动。基于客观存在的生命个体
期刊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和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那么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呢?从前年开始,本人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教学法的尝试,实行“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方法的实施,既使学生的自
期刊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收到尽可能多的实效。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这是我们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所努力的方向。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有明显的趣味性  小学教学年龄介于6至12岁之间,各种生理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儿童心智正由懵懂向清晰过渡,对外界五彩斑斓的事物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容易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接受新鲜事物。  教学实践显示,小
期刊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师们都在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我大胆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不但发挥了数学在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优势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如何让我们的评价能够真正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充分体现,而不仅仅是一张试卷的分数?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体现,我结合新课改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初步构建小学生语文综合素
期刊
小学阶段开展的数学教学,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数理方面的空间与逻辑,同时是小学生培养自身实践创新能力、数学感官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启蒙教育,教师应该传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更为偏重的应当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即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  一、营造自主学习环境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可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合作的自主学习环境是培
期刊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而高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是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保证。它在课堂中切实把学生学习数
期刊
受传统教学影响,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框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无效现象大量存在,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烦心理,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所以,如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使教学实现师生双赢,让学生对于学习数学产生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能促进有效的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以历史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演绎”历史,参与教学过程, “亲近历史,运用历史,体验历史,感悟历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活历史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编好历史课本剧,是激活课堂教学的前提  历史课堂创设历史情境穿越时空,把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学生生动的剧情表演再现出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学的
期刊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前提和保障。写字不仅具有实用性,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那么,在写字教学实践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写字素养呢?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写字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运用好这个主阵地抓好写字教学的质量。在每一次的写字教学中,我都要求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