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ip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如何让我们的评价能够真正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充分体现,而不仅仅是一张试卷的分数?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体现,我结合新课改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初步构建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三位一体”评价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诵读国学,让学生扎根传统文化的沃土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我国教育中对于国学经典的传承显得比较苍白,有些经典对于老师来说也比较陌生。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一方面达到教学相长,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和理解水平,从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于诵读内容,我主张多元化,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恰当的书目。必读书目包括:《三字经》《弟子规》(低年级)、《千字文》《笠翁对韵》(中年级)、《论语》《大学》(高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等内容。选读内容包括苏轼词、李清照词和《古文观止》。在活动的落实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诵读量,每天早读吟诵15分钟,每节课上课前吟诵3分钟,从而保证了学生的诵读时间和诵读量。
  在评价机制上,根据学生读、背、写、习惯养成效果、特长等情况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档次。每个同学在学期结束前力争达到该学期高级标准,同时鼓励学生大量积累,提前考级、晋级。通过国学课程的实施、检测评价,使学生走进国学的殿堂,激发兴趣,感受快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语文素养打下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阅读好书,为学生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窗户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新课标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终身自觉阅读的习惯。因此我在课堂上结合课文教学,教会批注、圈点、记录等阅读方法,养成默读、速读、诵读等阅读形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提出“每天阅读30分钟,一周读完一本书”的总要求。每当学习完课文后,我都会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方便学生阅读和购买。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摘抄精妙词句,每周在自己的摘抄本上,以千为单位,记下本周阅读量的字数。其次,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阅读情况,在学生中开展“好书大家谈”活动,每个学生在读完一本书后,要填写一张好书推荐卡。有了阅读量的记录,有了好书推荐,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格外高涨。
  另外,在每周的阅读课上,我会开展读书交流会、成语接龙、古诗词诵读赛、故事会、知识竞赛等各种活动,通过语文活动来促进课外阅读。我还结合学校的“读书节”“艺术节”“演讲比赛”“读书之星”等活动,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的肯定,体会到的成就感,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他们会更热心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从而爱上阅读。
  三、我手写我心,让学生作文插上灵动的翅膀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更多的是“老师讲—学生写—老师评”的模式,虽然老师很辛苦地批改了学生作文,但是并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互评互改,即学生写完作文后,根据作文要求由学生自己,学生之间和老师三方进行评改,然后自己进行修改,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经过实践,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当学生的角色转变后,对作文更加重视了,当学生能够评价同学的作文时自己的作文水平也会提高。为了学生评价有依据,我设计了评改表(如下)。
  每次写完作文后,我都在看过一遍后,让学生先互相评一评,学生拿到同伴的作文都非常认真地阅读并修改,这个过程就是学习和再次深入领悟写作方法的时候。经过调查,学生非常喜欢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以能够帮助他人而得到快乐。这样的评价方式,适应了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的作文兴趣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也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每学年我会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带同伴点评)结集成册,同时鼓励和推荐学生将习作向报纸杂志投稿,积极参加各级作文竞赛。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铅字时成功的喜悦,更加促进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平时,我会把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材料积累起来,放入每个人的“语文成长袋”中。到期末的时候,首先会让学生把自己在经典诵读、课外阅读、作文互评三个方面的表现写一个自我评价。然后根据这“三位一体”的量化评价模式,结合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学习特点、态度水平作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给学生一个最真实的成绩。s
  可喜的是,在这种评价方式的作用下,学生们热爱语文学习的情感逐渐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很快,我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一直非常优秀。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探索更加丰富、多维的学生激励评价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其他文献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分组不科学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都是按集合队伍的四组,队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顺序,高的身体素质好的一组,矮的身体素质差点的一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学生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身体素质、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组合、促进。  (二)时机不恰当  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三)规则
期刊
当今初中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订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只听,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说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主动、自由地学习。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学生“领悟”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成为了教师不得不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努力作了一些尝试,
期刊
作文,无论是对教师而言,或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本难念的经。有学生曾在日记中这样抱怨:“从不敢直露心声,也不敢随便创花样,因为那样虽会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张扬,却会使语文卷头的分数大打折扣!在蹒跚中前行,在小心中探路,生怕自己信手偶得的“狂言”或不甘平庸的‘妙语’,会令评卷老师大跌眼镜!”这可谓是一语道破天机。作文难,但难不在作文本身,而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已钻进了“象牙宝塔”。“象牙宝塔”本指文艺家超脱社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我区大多数教师对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意义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课堂掀起了新一轮大变革,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逐渐成为当下课堂教学的主流方式。然而,笔者多次深入一线课堂,对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调研,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改革中亦步亦趋,习惯于“照葫芦画瓢”,没有结合“教”与“学”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加工和再创造。这种“貌合神离”的初级模仿导致小组合作学习
期刊
少教多学并不是一个新的教育理念。“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益。  一、少教多学的思想的内涵  “少教多学”并非新潮的教学思想,它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或教学理想,它的提出并不是偶然,是教育研究
期刊
幸福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灯塔”。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需要享受学习的愉悦,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教育不仅给人幸福,它本身也充满乐趣。只有在愉悦快乐的情景中,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多少年来,我们只是信奉“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悬梁刺股”的精神,却忘记了教育最重要的本义。课堂教学是一个以生命为原点的和谐的、生态的师生双主体生命交往、心灵对话、舒适成长的人文实践活动。基于客观存在的生命个体
期刊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和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那么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育目的呢?从前年开始,本人结合当前的教学实际,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教学法的尝试,实行“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方法的实施,既使学生的自
期刊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收到尽可能多的实效。实现英语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这是我们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所努力的方向。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有明显的趣味性  小学教学年龄介于6至12岁之间,各种生理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儿童心智正由懵懂向清晰过渡,对外界五彩斑斓的事物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容易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接受新鲜事物。  教学实践显示,小
期刊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在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师们都在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我大胆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不但发挥了数学在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优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