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市外来务工人口涌入带来的小学生人数的增加,新教师也大量增加,一些新建小学的新教师比例甚至达到了70%以上。以笔者曾经任职的S小学为例,2011年至2013年共计引进新教师26人,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40%。如何让这些新教师迅速提升教学能力,新教师欢迎何种形式的培训,怎样的校本研修才更为有效?这些都是亟待探究的问题。本文拟以数学学科新教师的校本研修为例,对“通透式校本研修模式”的实践探索进行粗浅的阐述。
一、通透式校本研修模式的构建背景
活动案例一:
时间:2013.8.29
主题:各年级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主讲人:教研组长。
“今天的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本学期一共19周,请每个年级一位老师代表本年级说说本学期的课时安排,六年级先说。”参与活动的新教师很迷惘,他们首先想知道的是本年级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怎样制定。
活动案例二:
时间:2013.9.22
主题:教研组内的教师互相听课
新教师反馈1:听了二年级和四年级的两节课,感觉还是很有收获的,特别是执教老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上,很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感觉第一节课更好些,但同事小B却认为第二节更好。究竟怎样才算一节好课呢?
新教师反馈2:四、五两个年级都上的是“找规律”,好像这一内容在几册教材中都出现过,各有什么特点呢?我有点不太明白。
从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新教师在传统的校本研修中收效甚微,他们的困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大锅饭——缺乏主动性。传统的校本研修,常常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的新老教师多人共同参与的集体备课、制订教学计划和集体听课评课。由于这种活动任务指向性强,内容单一,缺乏专项的整体解读和分析,而新教师对教材知识体系不熟悉,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状况不了解,只能处于被动的听众地位,常常一头雾水,严重挫伤了他们入职初期“求知似渴”的内心需求,很可能会错失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期。
二是家常菜——缺乏示范性。目前新教师的上岗培训,普遍采用的方式是一帮一师徒结对。徒弟听师傅的课是最贴近的研修形式,但大部分师傅平时教学工作比较繁忙,徒弟听到师傅的课,往往是常态课,很难体现有效教学的示范性。
三是齐步走——缺乏针对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教材体系的安排上体现为循序渐进、线性发展的态势。在数学教研组整齐划一的教学科研活动中,新教师虽然课听了不少,但对自己所教班级的数学教学却少有裨益,他们盼望学校提供针对性更强的研修活动,在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调控的能力、了解分析学生的能力、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等方面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培训辅导。
二、通透式校本研修模式的实践框架
在传统的校本研修中,不少新教师像雾里看花,难以通透。只有强化新教师的主体地位,为其量身定制研修项目,才能促使新教师真正融入校本研修,成为最大的受惠者。我们成立了以新教师为帮扶中心的研修团队,坚持以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真”问题为研修内容,开展全方位、多样化的“通透式”研修活动。
1.组建团队,岗前培训
一个人与谁同行,决定了他能走多远。我校为每一位新教师建立了以其为中心的个人研修团队,在这个团队中,除了新教师的一帮一的结对师傅、学校数学分管领导、教研组长以外,还有同年级的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俗称“学姐”或者“学哥”)。研训团队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同年级的学姐学哥讲述自己成长的经历,教授教育教学技术设备的运用;教研组长负责解读课程标准,进行教材体系、知识结构的分析;结对师傅重点进行课堂教学常规的辅导、“七认真”工作的指导等等。
团队的所有成员对新教师各方面的成长全面负责。在摸透新教师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上岗前、上岗初、上岗后等各环节全程设计帮扶与研修方案,指导新教师参透教材,读懂学生,把握课堂。上岗前,团队成员会对新教师进行一次深入访谈,包括上岗前就读的学校、所学专业、实习期内的任教年级、是否担任过班主任情况、实习学校与指导老师的情况等等。同时,请新教师谈谈即将踏上教学岗位的设想、目标,谈谈自己对现有课堂教学的理念与理解等等。
在新教师正式上岗前,团队成员还负责组织岗前培训。根据新教师短暂的教学实习经历,选择一则课例请他们进行说课。通过说课活动,对新教师的语言表达、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教材意图的解读等方面进行较为真实的了解,并有的放矢地制订下一步相应的研训内容。说课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还会提出新入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让他们谈谈应对的方法。如在上数学课时,有个别同学做小动作,经提醒仍没有改进,你如何处理?某同学的作业经常拖拉,你发现后如何进行教育等等。团队成员还会准备一套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制度,让新教师自学并组织测试,制度中包括国家课程标准实施细则和解读、学校“七认真”工作操作规范与细则、学生课堂常规管理条例和操作要点解读等等。
2.专题解读,初步感悟
新教师上岗后,我们会发给他们一至六年级的数学全套教材,让每一位新入职教师能较为清楚地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编排。考虑到新教师在师范学院学习理论知识偏多,缺乏实践经验与方法,在他们初步了解知识体系后,我们组织团队中的老师分别就低、中、高学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认知规律进行教学策略的专题培训。例如:在专题研讨“让数学教学走向深刻——低年级教学策略谈”中,让新教师初步感悟到低年级学生要以具体形象为主,教学时应该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或替代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维。以认识数字5为例,教学时可以出示5个苹果、5朵红花、5颗红星等实例,再从实物过渡到数字图形。中年级是低高年级的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以“把握学情,合理过渡”为主题,引导新教师关注学生活动体验的积累,在活动、体验中建构新知。以认识千克为例,让学生分小组亲自称一称1千克的盐、大米有多重,拎一拎1千克的洗衣粉;认识梯形时,让学生先闭上眼睛想一想梯形的样子,回忆梯形的特征,然后借助手中的材料把头脑中梯形的表象呈现出来。通过专题解读教材,使新教师明白小学数学知识虽然简单,但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与方法。 3.课例引路,递进执教
小学数学教材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为了让新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就必须让他们对四大领域有较系统、连贯性的了解和掌握。以认识分数内容为例:
我们将分数在小学阶段中所有涉及的内容罗列出来,纵向分析各部分的关系及不同的教学要求、目标,横向再用“高等数学”这一工具梳理其数学本质,了解其内涵,这样新教师就能将小学数学中每一节的教学内容都置于整个小学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中,只有经历这种深入地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梳理和再认识的过程,新教师才能对自己要讲授的教学内容的点、线、面关系了然于胸。
在此基础上,继续以认识分数为主题,分别推出三个阶段的“认识分数”一课。团队成员帮助新教师进行主题式递进执教。新教师第一次以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时为内容精心备课,在集体备课活动时与团队内教师交流设计,团队成员出谋划策,一起修改完善设计后,由新教师上课展示,团队成员听课记录评课。上课结束后,团队教师进行评课,帮助新教师提出修改意见,新教师根据团队成员的意见修改教案,再次上课展示,团队成员继续听课记录,帮助新教师完成精品教案。以同样的形式,让新教师继续以三年级下册的分数、五年级下册的分数内容为课例上课、评课、修改,通过这样主题式的递进执教,新教师一般都能较好地把握各个学段的教学特点和知识体系结构。
4.问题研究,学写论文
新教师踏上教育岗位后,会遇到许多实际的问题,只有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教师才会真正走到教育科研的道路上来,也才能真正达到校本研修的最终目标。某位新教师发现自己任教的三年级学生的混合运算的正确率与同年级老师相比有一段距离,我们鼓励他以此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他发现:班级的学生书面表达习惯较差,书写中0和6 不分;部分学生的口诀不熟练,最基本的口算都会出错。为此,他在班级里开展了“最美作业”的评选活动,指导同学们规范书写数字,利用扑克牌开展“口算大比拼”活动。在团队老师的帮助下,他还撰写了课题实施计划,记录下每一项措施的过程和效果,最后形成了专题论文,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近年来,学校要求每一个新教师的研修团队,必须帮助新教师发现一个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确立一项小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形成文字稿。
通透式校本研修模式凸现了帮扶主体,能帮助新教师熟悉整个教学流程,初步把握教学的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了解分析学情的方法,提高驾驭课堂的教育教学能力,有效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缩短了新教师的入职适应期,值得我们继续探索,不断完善。
(陈悦,昆山市第一中心小学,2153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一、通透式校本研修模式的构建背景
活动案例一:
时间:2013.8.29
主题:各年级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主讲人:教研组长。
“今天的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制订本学期教学计划,本学期一共19周,请每个年级一位老师代表本年级说说本学期的课时安排,六年级先说。”参与活动的新教师很迷惘,他们首先想知道的是本年级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怎样制定。
活动案例二:
时间:2013.9.22
主题:教研组内的教师互相听课
新教师反馈1:听了二年级和四年级的两节课,感觉还是很有收获的,特别是执教老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上,很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感觉第一节课更好些,但同事小B却认为第二节更好。究竟怎样才算一节好课呢?
新教师反馈2:四、五两个年级都上的是“找规律”,好像这一内容在几册教材中都出现过,各有什么特点呢?我有点不太明白。
从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新教师在传统的校本研修中收效甚微,他们的困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大锅饭——缺乏主动性。传统的校本研修,常常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的新老教师多人共同参与的集体备课、制订教学计划和集体听课评课。由于这种活动任务指向性强,内容单一,缺乏专项的整体解读和分析,而新教师对教材知识体系不熟悉,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状况不了解,只能处于被动的听众地位,常常一头雾水,严重挫伤了他们入职初期“求知似渴”的内心需求,很可能会错失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期。
二是家常菜——缺乏示范性。目前新教师的上岗培训,普遍采用的方式是一帮一师徒结对。徒弟听师傅的课是最贴近的研修形式,但大部分师傅平时教学工作比较繁忙,徒弟听到师傅的课,往往是常态课,很难体现有效教学的示范性。
三是齐步走——缺乏针对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教材体系的安排上体现为循序渐进、线性发展的态势。在数学教研组整齐划一的教学科研活动中,新教师虽然课听了不少,但对自己所教班级的数学教学却少有裨益,他们盼望学校提供针对性更强的研修活动,在新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调控的能力、了解分析学生的能力、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等方面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培训辅导。
二、通透式校本研修模式的实践框架
在传统的校本研修中,不少新教师像雾里看花,难以通透。只有强化新教师的主体地位,为其量身定制研修项目,才能促使新教师真正融入校本研修,成为最大的受惠者。我们成立了以新教师为帮扶中心的研修团队,坚持以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真”问题为研修内容,开展全方位、多样化的“通透式”研修活动。
1.组建团队,岗前培训
一个人与谁同行,决定了他能走多远。我校为每一位新教师建立了以其为中心的个人研修团队,在这个团队中,除了新教师的一帮一的结对师傅、学校数学分管领导、教研组长以外,还有同年级的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俗称“学姐”或者“学哥”)。研训团队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同年级的学姐学哥讲述自己成长的经历,教授教育教学技术设备的运用;教研组长负责解读课程标准,进行教材体系、知识结构的分析;结对师傅重点进行课堂教学常规的辅导、“七认真”工作的指导等等。
团队的所有成员对新教师各方面的成长全面负责。在摸透新教师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上岗前、上岗初、上岗后等各环节全程设计帮扶与研修方案,指导新教师参透教材,读懂学生,把握课堂。上岗前,团队成员会对新教师进行一次深入访谈,包括上岗前就读的学校、所学专业、实习期内的任教年级、是否担任过班主任情况、实习学校与指导老师的情况等等。同时,请新教师谈谈即将踏上教学岗位的设想、目标,谈谈自己对现有课堂教学的理念与理解等等。
在新教师正式上岗前,团队成员还负责组织岗前培训。根据新教师短暂的教学实习经历,选择一则课例请他们进行说课。通过说课活动,对新教师的语言表达、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教材意图的解读等方面进行较为真实的了解,并有的放矢地制订下一步相应的研训内容。说课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还会提出新入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让他们谈谈应对的方法。如在上数学课时,有个别同学做小动作,经提醒仍没有改进,你如何处理?某同学的作业经常拖拉,你发现后如何进行教育等等。团队成员还会准备一套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制度,让新教师自学并组织测试,制度中包括国家课程标准实施细则和解读、学校“七认真”工作操作规范与细则、学生课堂常规管理条例和操作要点解读等等。
2.专题解读,初步感悟
新教师上岗后,我们会发给他们一至六年级的数学全套教材,让每一位新入职教师能较为清楚地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编排。考虑到新教师在师范学院学习理论知识偏多,缺乏实践经验与方法,在他们初步了解知识体系后,我们组织团队中的老师分别就低、中、高学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认知规律进行教学策略的专题培训。例如:在专题研讨“让数学教学走向深刻——低年级教学策略谈”中,让新教师初步感悟到低年级学生要以具体形象为主,教学时应该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或替代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维。以认识数字5为例,教学时可以出示5个苹果、5朵红花、5颗红星等实例,再从实物过渡到数字图形。中年级是低高年级的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以“把握学情,合理过渡”为主题,引导新教师关注学生活动体验的积累,在活动、体验中建构新知。以认识千克为例,让学生分小组亲自称一称1千克的盐、大米有多重,拎一拎1千克的洗衣粉;认识梯形时,让学生先闭上眼睛想一想梯形的样子,回忆梯形的特征,然后借助手中的材料把头脑中梯形的表象呈现出来。通过专题解读教材,使新教师明白小学数学知识虽然简单,但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思想与方法。 3.课例引路,递进执教
小学数学教材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为了让新教师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就必须让他们对四大领域有较系统、连贯性的了解和掌握。以认识分数内容为例:
我们将分数在小学阶段中所有涉及的内容罗列出来,纵向分析各部分的关系及不同的教学要求、目标,横向再用“高等数学”这一工具梳理其数学本质,了解其内涵,这样新教师就能将小学数学中每一节的教学内容都置于整个小学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中,只有经历这种深入地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梳理和再认识的过程,新教师才能对自己要讲授的教学内容的点、线、面关系了然于胸。
在此基础上,继续以认识分数为主题,分别推出三个阶段的“认识分数”一课。团队成员帮助新教师进行主题式递进执教。新教师第一次以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时为内容精心备课,在集体备课活动时与团队内教师交流设计,团队成员出谋划策,一起修改完善设计后,由新教师上课展示,团队成员听课记录评课。上课结束后,团队教师进行评课,帮助新教师提出修改意见,新教师根据团队成员的意见修改教案,再次上课展示,团队成员继续听课记录,帮助新教师完成精品教案。以同样的形式,让新教师继续以三年级下册的分数、五年级下册的分数内容为课例上课、评课、修改,通过这样主题式的递进执教,新教师一般都能较好地把握各个学段的教学特点和知识体系结构。
4.问题研究,学写论文
新教师踏上教育岗位后,会遇到许多实际的问题,只有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新教师才会真正走到教育科研的道路上来,也才能真正达到校本研修的最终目标。某位新教师发现自己任教的三年级学生的混合运算的正确率与同年级老师相比有一段距离,我们鼓励他以此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他发现:班级的学生书面表达习惯较差,书写中0和6 不分;部分学生的口诀不熟练,最基本的口算都会出错。为此,他在班级里开展了“最美作业”的评选活动,指导同学们规范书写数字,利用扑克牌开展“口算大比拼”活动。在团队老师的帮助下,他还撰写了课题实施计划,记录下每一项措施的过程和效果,最后形成了专题论文,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升。近年来,学校要求每一个新教师的研修团队,必须帮助新教师发现一个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确立一项小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形成文字稿。
通透式校本研修模式凸现了帮扶主体,能帮助新教师熟悉整个教学流程,初步把握教学的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了解分析学情的方法,提高驾驭课堂的教育教学能力,有效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缩短了新教师的入职适应期,值得我们继续探索,不断完善。
(陈悦,昆山市第一中心小学,215300)
责任编辑:宣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