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道”上的自由节拍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p9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对当下小语教学“死”、“散”、“平”等现象的反观和思考,作者选择以“专题教学”为突破口,以“教材归并”、“模块组合”、“内外融通”为策略,从而将语文学习向四面八方打开。同时,“专题教学”也为语文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提供了一条“师本化”的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专题教学;师本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11-0063-04
  currere,“课程”一词的拉丁语词源,名词形式意为“跑道”。身为教师的我们早已习惯以规定的姿态行走其间,直到“新课程”发出“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还是课程的开发者”的声音,于是我们开始审视脚下那条熟悉的“跑道”,回望那未曾想过要去怀疑的来时路。也许,我们可以在这条指定的“跑道”上走出自己的脚步与节拍。
  一、源起:反思小语教学之现状
  发展的惯性,可能成为前行的恒动力,也可能转化为一种“习以为常”的固化思维,从而蒙蔽我们的视线,影响我们的判断。当下的小语教学,存有太多的“习以为常”,穿透现象,直击本质,小语教学之现状,需要我们冷静而客观地思考。
  反思一:“死”。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媒介,但很多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把教材奉为“圣经”,不敢越雷池半步。语文学习就是一学期学习一本教材,语文教学就是按部就班一篇一篇分析讲解,教学评价则是以教材为基准,以教材为唯一的尺度。“唯教材”,让小语教学走进了一条死胡同,使得开放特质赋予其的张力与活力正逐渐萎缩。
  反思二:“散”。
  由于教材所承载的教学价值呈点状分布,加上很多教师缺乏对各篇课文及各项能力之间内在联系的关照,导致小语教学整体推进的可能性受到限制。“耗时低效”、“重复而机械地训练”、“一课一得却不能得得相连”、“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割裂”等现象的出现,正是“散”这一问题存在的有力证明。
  反思三:“平”。
  无论是从教学空间这一维度审视,还是从教学时间这一维度审视,平移状态都是语文教学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学空间的相对封闭,教学形式的相对固定,教学呈现的相对单一,已然成为小语教学的常态。学生年龄和心理的自然发展被忽视,教学不能带给学生审美的新鲜感,不能满足其对自主拓展时空的需求。
  改变现状,就要摆脱唯“材”是举的魔咒,寻找化零为整的路径,打开语文学习的时空,冲出“习以为常”的教学思维。
  二、探寻:“专题教学”之概念与特质
  新课程实施以来,不乏一批想要冲出樊笼的优秀教师,他们正在规定“跑道”上奏响自由节拍:山东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浙江张祖庆老师的“群文阅读”,浙江陈琴老师的“经典素读”,江苏管建刚老师的“作文周报”,江苏吴勇老师的“童化作文”,还有著名特级教师李希贵领衔的“语文主题学习”……他们的教育智慧启迪了我,于是,将改变现状的视线投注于语文专题教学。
  (一)“专题教学”之概念解读
  《辞海》中并无“专题”一词的具体解释,其作为“专题地图”这一词条中的某一语素被理解为“某一种或某几种要素组成”、“内容专门化”。《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专题”一词的解释为“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百度一下,此词注解为“某个东西的内容集中收集,就形成专题”。综合以上定义,我们不难看出“专题”二字的特质,即核心内涵具有专一性,而要素组成具有关联性及丰富性。
  关于“教学”的定义,最为普遍的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从语法角度分析,“教”与“学”两者不分伯仲,但因为排列顺序有先后,往往给人一种“教”为强势的感觉,因此,很多专家更愿意顺应“教学”二字的汉字起源,以“学习”来替代“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在对“教学”一词的词源及语义进行分析后,于《有效教学》一书中提出“教学即探究”的主张,认为应该“把‘教学’规定为‘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育心理学家德里斯科尔从学习理论的角度将“教学”定义为“为促进学习者获得某些目的而对事件所做的任何有意识的安排”。由此可见,“教学”并非重“教”而轻“学”,其核心价值观应该是为了“学”而“教”,为了更好地“学”而有计划、有意识地“教”。
  (二)“专题教学”之特质解析
  基于上述认识,个人认为“专题教学”应该具有如下特质:
  1.内容呈现的主题性
  “专题教学”首先应该关照“专题”二字,因此,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内容必须要有一个相对一致的指向,也就是教学的展开要围绕某一个鲜明的“主题”。
  何谓“主题”?“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课题组曾经对“主题”一词进行过明确界定,认为“主题本身不是一个狭窄、固化和封闭的概念,而是多义、开放、宽泛的”,因为“‘主题’既是人类为了认识自身及自身之外的世界而概括、归纳出来的某些范畴,也指某些特定的内容”。这样一种对“主题”的泛化解读,打开了“专题教学”主题确立的思路:主题可以是呈现内容的共同讲述,如《三顾茅庐》《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三个教学内容可以提炼出“历史中的那些人”这一主题;主题可以是呈现内容的形式共性,如《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这两个教学内容可以提炼出“走近神话”这一主题;主题还可以是与学期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某一知识点,如“标点知多少”、“不可小看的修辞”等等。
  具有鲜明主题的内容呈现,可以让学习者明晰“专题教学”的指向,让学习过程得以有的放矢。
  2.组织架构的立体性
  “专题教学”和以主题单元形式编排的、以线性形式推进的传统教学应该存有本质的区别,而这种区别的核心就在于“专题教学”更加立体。如果把“专题教学”看做一个立体图形,我觉得最为合适的是三角锥形,图示如下:
  从以上图示可以看出,在“专题教学”立体的组织架构中,“主题”是教学行为展开的出发点,围绕主题而呈现的不同教学内容则是这个立体架构中的各个面,随着面的实施,学生言语能力这条线得以发展,最终达成各个目标点,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实施过程的开放性
  从实施过程这一角度审视,相对于传统教学,“专题教学”有所继承和发展,我们不妨从教学目标的拟定、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实施的评价几方面加以观察:
  “活动”“体验”“探究”“整合”“过程”,当这些语词的力量汇聚,我们自然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专题教学”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向四面八方打开。
  三、实践:“专题教学”之策略举隅
  对应“专题教学”的三点特质,通过个人及研究团队的实践,摸索并总结出三条基本操作策略。
  1.教材归并,统整学习内容
  “专题教学”的内容呈现具有主题性,这与我们现行语文教材编写思路颇为吻合,因此,利用教材的主题单元统整教学内容,是开展“专题教学”的一条捷径。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选取了《菩萨兵》《李广射虎》《少年王勃》《大作家的小老师》四篇文章,分别塑造了朱德、李广、王勃、萧伯纳这四位人物形象。以教材原有的“走进名人”为主题,将这四篇课文进行归并,统整内容,实施“专题教学”:单元预备课,学生基于预习,自主识字、朗读,扫清阅读障碍。阅读理解课,学生合作讨论,质疑解疑,梳理文本内容,揣摩表达形式。专题研究课,学生基于对文本的把握,发现这四篇课文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不同点及共同点,抓住“语言描写”这一共同点深入研究,发现人物说话的智慧,即朱德有话不明说,都督有话反复说,娜塔莎一一对应说。
  除了依托教材原本编排的主题单元,将教材按照一定主题进行重组,也是实施“专题教学”的策略之一。
  例如,以揣摩表达为切入点,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中国精神为主题)的《徐悲鸿励志学画》《林则徐销烟》和位于第五单元(探索与实践为主题)的《李时珍夜宿古寺》《维生素C的故事》四篇课文加以归并,确立“那些人,那些事”为研究主题。基于三年级的学习经验,通过此次“专题教学”,学生进一步梳理出借助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一般规律,并以“环境描写”为研究点,合作讨论,总结出“环境”与“人物”的关联,最后尝试迁移到自己的习作表达中。
  再如,以对比阅读为思路,将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现代诗《秋天》和两首与秋天有关的古诗(《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归并,通过开展“专题教学”,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发现,找寻同为“秋天”主题,现代诗与古体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同和异,最后诵读加深体悟。
  2.模块组合,丰富学习历程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借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学段目标与内容的项目设置,确立了“专题教学”的模块,主要包含课文阅读模块、课外阅读模块、口语交际模块、习作表达模块、综合性学习模块。在开展“专题教学”的过程中,模块组合是一条重要策略。
  课文阅读模块和课外阅读模块组合是最为常见且易行的方式,也就是围绕一个主题,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展,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去发现、积淀、总结、提升。“诗歌的发现之旅”专题教学,就是将课内的现代诗、古体诗学习与课外的以诗歌为阅读对象的研究性学习相组合,让学生从阅读课本外形式有趣的诗歌(宝塔诗、回文诗等),到阅读内容有趣的诗集(谢尔·希尔弗斯坦所著的《阁楼上的光》),从喜欢谢尔大叔的图和诗,到深入研究,发现“有意思”背后的秘密——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合理的推进、结尾的突变。
  课外阅读模块和口语交际模块组合的精彩超乎想象,以“小学生品《三国》”为主题的“专题教学”就是这种组合的成功案例。在学生阅读完《三国演义》之后,围绕主题确立研究问题,具体有《三国》英雄榜、《三国》中的计谋、《三国》中的战争、《三国》中不可小看的女子等,然后自由组合成立研究小组,围绕选题准备研究成果的展示。学生在共同的问题驱动下,在共有的学习情境中,进行着有目的、有效度的交往,最后面对全班的主题汇报自然成了口语表达与课外阅读的终极展现。
  习作表达模块和综合性学习模块的组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意。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有一篇习作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节日,以往的习作,学生的创意颇为相似,思维的发散之门难以打开。于是,我们设计了以“节日我做主”为主题的“专题教学”,让学生先围绕“节日”这个选题开展综合性学习,小组合作,确立研究问题,展开研究,形成结论,全班交流。通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学生对节日的分类、节日的来历、日期的选定等问题有了深入且较为全面的认识,在习作表达时,视野被打开,设计的节日更加多元。
  模块组合,让学生想研究、真交流、心碰撞,丰富了他们的学习历程,这样的“专题学习”不会终结于某一篇课文抑或某一个40分钟。
  3.内外融通,延展学习时空
  “专题教学”将语文学习向四面八方打开,这一点毋庸置疑。开展“专题教学”必须打通生活与课堂教学的壁垒,必须接纳网络媒质的介入,必须树立全面培养、培养全人的教育理念。
  在实施以“环保,小事?大事!”为主题的“专题教学”时,学生为了发现问题,走进社区实地考察,设计问卷搜集信息,结合课本学习撰写建议书。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时空得以延展,“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公民意识和“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的社会担当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潜滋暗长,成为了教育的附加值。
  其实,在实施“专题教学”的过程中以上三点策略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以三者之合力助推“专题教学”。
  四、推进:“专题教学”之冷思考
  纯粹的教学实践与改革不应该是一种“口号模式”,也不应该追求一种“标签效应”,而应该是一种在教育科学和教育理想之间的游走。因此,需要多些冷静,多些客观,多些对其本真的思辨,唯此这般,方能朝着普适与普通的方向推进我们的教学实践与改革。
  经历了一年多的实践摸索,个人认为,关于“专题教学”本身,关于其置身的“语文教学”,必须厘清“一点认识”和“两点坚持”。
  一点认识:不是全部,只是其一。
  在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国家课程师本化”的研究中,“专题教学”只是其中的一条路径,我们切不能以一概全,否定其他行之有效的做法。博采众长,取精华,聚智慧,才是“专题教学”发展的恒定动力。
  两点坚持:坚持“以教材为基”,坚持“以学生为本”。
  “专题教学”在学习内容的选定上要坚持“以教材为基”,原因很简单,教材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载体,是基于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编排而成的。以教材为基,就是要保证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规律有一个科学的关照,使得“专题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不缺位、不越位。
  “专题教学”在学习方式上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过主题拟定激发学生“学”的兴趣,通过模块组合提升学生“学”的能力,通过搭建平台延展学生“学”的宽度与长度,“专题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让学生学”。
  人类社会已经从工业时代迈入信息时代,社会的转型,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在这样一个可以用“爆炸”一词来形容知识摄取的时代,国家课程理应顺时而进,突破一些固有的旧框框!“专题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当然,我们也坚信,这不是唯一。
  责任编辑:丁伟红
其他文献
摘要:责任感的培养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我很重要”是生命主体在社会背景环境下,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认知、发现与肯定,体现的是一种对基于个体自我价值提升之上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本文主要从学校的文化濡染、课程优化及评价激励三个实践层面,来阐释以“我很重要”为标识的基于自我价值提升的责任教育策略。  关键词:我很重要;自我价值;责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
达尔文说:“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辞海》说:“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对科学的定义,各家有各家之言,但大意是一致的:发现未知的事实,经过严密逻辑论证,概括出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关键词:事实、规律。科学的本质如此,那么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也应该让课堂体现出“科学味”。  一、科学课,要有实
吴勇是我的老朋友,他要我对他的课做一点评论。我说,我的作文观是“讲评”重于“指导”,你让我怎么说好话。吴勇说,要的正是这样的“围观”。有了这话,我放下心来。  吴勇的作文教学的第一个词叫“儿童”。“书包里的秘密”这样一个话题,出现在别人的作文教学里,我会惊奇于他的儿童意识;出现在吴勇的作文教学里,我一点也不奇怪。谈起作文教学,儿童,是吴勇嘴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他的“藏在名字里的秘密”、“童年‘偷’
摘要:分析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双元一体化”实践教学改革现状可知,建立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岗位能力为主的“集群式模块”课程内容、“双元一体化”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模式,加强“双师型”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等,能有效地提高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摘要:社会实践教育资源可分为活动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四类。以活动为载体,“活化”社会实践教育资源是开发社会实践教育资源的最基本途径。利用校外人脉资源、开辟教育实践基地、使用社会信息资源等也是中职校社会实践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中职校;社会实践资源;途径;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4-0073-03  一
笔者有幸聆听几位青年教师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5》。同课异教,各呈风采,在回味之余,有几处细节总在心里不断地反复琢磨,不禁产生了三个小小的问号。  叩问一:习作目标设定是狭义化还是多元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面对这篇习作训练,几位老师都首先设定了教学目标。  教者甲:  1.阅读《银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不行,还得请教别人,查阅资料。  2.能从不同方面,层次清楚地介
摘要:“呈现式教学”基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通过巧设情境和潜在的引导,让幼儿在活动中与教学内容自然相遇。“呈现式教学”视域下的幼儿园语言教育主张建立民主、平等、有趣的语言学习环境,使幼儿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回归,并突出问题设计的开放度和坡度,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幼儿在由易到难的“爬坡”中提高语言能力和思维水平。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育;呈现式教学;自然性;自主性;挑战性  中图分类号
摘要:盐城市第一小学近年来在校本课程体系上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进行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系列化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四色文化”、“智慧数学”、“语文三轨教学”、“快乐足球”等为主要内容的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力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
摘要:目前的语文课堂中,浅层学习现象比比皆是。深度学习则为有效课堂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通过多角度建设,多方面激活,多层次推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进入深度学习,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磁力充足的强“磁场”。  关键词:语文课堂;深度学习;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9-0077-03  近年来,“有效教学”广泛流行并深入人心,随之流行的还有“
摘要:围绕初中学校自我发展力问题,对南京市80位初中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结果显示,从校长的视角观察,学校自我发展力呈现出动力充足、能力较弱、潜力巨大、活力尚缺的局面。建议从运用整体发展规划盘活学校资源、加强课程领导提升课程品质、以科研和知识管理培育研究型教师、打造学习型团队以及提升校长自身领导力等几个方面,提升初中学校自我发展力。  关键词:学校自我发展力;初中学校;动力;能力;潜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