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诺贝尔医学奖 一起走近毫米波疗法

来源 :健康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in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德国科学家托马斯·苏德霍夫发现并解释了细胞囊泡如何在指令下精确地释放出内部物质。细胞生命活动依赖于细胞内的运输系统。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指出“没有囊泡运输的精确组织,细胞将陷入混乱状态”。
  当一个细胞处于衰老或病化期,胞膜外围囊泡流动性就低于一定阀值(指数),跨膜运输就迟缓或停滞。这个细胞与相邻细胞之间信息交换出现迟缓或停滞,出现功能紊乱。细胞之间的信息通道因障碍导致不畅或闭塞,无法传递汲取有益物质(营养或药物)成份。正如托马斯·苏德霍夫发现“如囊泡运输系统发生病变,细胞运输机制随就不能正常运转,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病变、糖尿病以及免疫紊乱等严重后果。”
  人体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一个生物电场,当细胞吸收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以后便產生振动,人体各系统利用这些振动作为细胞代谢过程的调控,恢复被破坏的细胞功能,细胞振动以后形成偶极子,由于正负电荷相互吸引,使细胞的排列有序化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控制人体生命信息。
  人体的细胞之间能很好地同步共振,细胞的功能就强,生物的细胞之间,不能够同步共振就无法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则生命就会消亡。
  毫米波是无线电波中波长较短、频率较高的一个波段,波长1~10mm,频率30~300GHz,它是一种功率低、波长短、频率高的电磁波,它位于红外线和可见光的交汇处,又称“极高频电磁波”。
  研究发现,毫米波作用于人体细胞时,主要是作用在细胞膜及细胞内外的大分子上,它只对分子的自由旋转度起作用,影响分子的外部形态,促使各个大分子间形成更加平衡、更为协调、更趋合理的序列,进而使细胞焕发活力,而不改变细胞分子的内部结构和性质。
  比如当人体发生外伤创面暴露或者烧烫伤时或人在室内外活动时受到撞击等出现皮肤血肿瘀伤时,如果用敷药、缝合等方法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如果用产生热效应的其它电磁疗法,一般需24小时之后才可以进行,否则,由于治疗时产生的热效应,会加重血肿的程度。
  毫米波作用于细胞激活在受伤后第一时间就可以进行,既以较快速度为患者解除了痛苦,又没有二次感染之虑。
  毫米波就是要激活细胞这块海绵体的吸收与外泄功能,刺激激活包膜外围囊泡的运输效能,为细胞膜吸入营养成分与排出有毒物质提供能量,可增强该细胞免疫功能和吞噬病菌的能力,减缓衰老与病化程度,延长工作时限。这种谐振激活产生的能量信息,也向比邻细胞迅速传导,形成多米诺效应,使之整个细胞群充满活力,增强防御病菌的免疫力与吞噬病菌的杀伤力,使机体能够战胜疾病。
  毫米波疗法通过与细胞大分子共同振荡改善膜的离子通透性,诺奖不仅说明了细胞内部的运输机制也突出了运输体系的重要性,毫米波疗法正是保证细胞正常通讯和相互作用的有力武器。
其他文献
护士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工作,纵览世界近代战争史,几乎每场战争都少不了战地护士们的身影。战场离不开护士,近代护理事业就源于战事,近代护理学奠基人南丁格尔,在19世纪中叶欧洲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率38名护士抵达前线,不分昼夜为伤病员清洗伤口、包扎换药,仅用半年时间就将英军受伤战士高达42%的死亡率下降到2.2%,创造了战争救护史上的奇迹。  南丁格尔在前线提灯巡视病房的美丽身影,定格在战地伤员的心中
单元概述  《物体的运动》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一个单元。我们希望学生通过本单元对物体机械运动的系统学习,对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运动速度等有初步的科学认识,并能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重新审视现实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1、4.1、4.2、4.2、4.2、4.3、4.3和18.3中对3~4年级相关学习内容的要求。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  科学知
《各种各样的天气》是人教鄂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了解天气》的第一课。在以前的教材中,这个内容一般放在三、四年级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后,认识天气现象调整到低年级。可能受以前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我发现在低年级开展这个内容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为此,我认真分析了教材内容,在教学策略上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一些趣味性。  调查学生前概念  通过前概念调查发现
【摘要】在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深入人们学习、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促使档案文化传播方式创新。本文基于新媒体背景下档案传播的特征和优势,探讨档案文化传播的新策略和新方式。  【关键词】创新方式;新媒体时代;档案文化  档案文化由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而来,是劳动人民创造性文化的成果,可以维系人际关系,同时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助力。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科学认识获得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获取科学事实,科学事实再经过归纳概括、思维加工获得科学认识。其中,思维是人重要的认知活动,它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本文通过分析思维发展对小学生形成科学认识的意义,阐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征及联系,
美国《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一书,其中一个很抢眼的关键词是“实践”,而不是之前强调的“探究”。刘默耕老师很早就提出要让孩子真刀真枪地搞科学,其实讲的就是要注重科学实践。注重科学实践的课堂教学,应最大可能地让孩子们体验到类似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包括类似科学家的工作程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等。科学研究是一个多样性方法的集合,科学课堂教学应力争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地为学生
儿科自古被称之为哑科,想从小孩嘴里问出病情是很难的,而且还容易被父母的意志左右。医生与患儿通常很难直接交流病情,成为工作中比较困难的一环,大部分患儿无法自主描述症状,家长代为描述是比较常见的情况。而家长的描述未必准确,风险也相对增加。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这一说法:“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  刘聪,就从事这一“危险”的职业——儿科医生,自1996年走进北京同仁医院工作至今
《我们的小乐器》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设计与制作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如何从儿童的角度和视野来设计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结合三次执教《我们的小乐器》一课的经历,对寻找适合儿童成长的教学有了新的体会。  《我们的小乐器》主要的内容包括设计、制作、演奏、改进这四个部分,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小乐器,完成制作后演奏评价,并进一步改进。新教参中,《我们的小乐器》一课,主要是设计和制作
【摘要】四川省制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把与脱贫攻坚密切相关的各类文件材料收集齐全完整,不流失、不遗漏。中国的脱贫攻坚工程在人类减贫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内江市作为“插花式”贫困地区,在脱贫减贫工作中贡献了内江力量。如何铭记这段精彩的历史,这就要我们去认真做好档案的基础工作。本文作者浅析四川省内江市某非贫困村贫困户档案要素构成。  【关键词】贫困户;档案;要素;浅析  一
走进科学教室的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带着已有的生活经验进入课堂。这些经验或是自己亲身经历,或是从书本习得,或是通过观察获得。科学课的开始往往建立在这样的经验之上,这些经验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本文暂且称错误的为错误前概念。  激发认知冲突,暴露错误前概念  学生的经验具有“隐藏性”“顽固性”等特点,让学生在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时遭遇困境,发现与自身经验的矛盾,是转变学生科学概念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