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学校中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在这些事件的发生和处理中暴露了我們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空白和无力。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已不容忽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命教育这是教育者的义务。笔者从价值教育、目标教育、挫折教育三方面来阐述心理健康教育中对于生命教育的三个做法。
【关键词】生命教育; 价值教育; 目标教育; 挫折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250-02
我市一名13岁女孩小妮,是一位内向的女孩,在小学时的成绩一直很好,上了初中后学习成绩有点下降,她的压力一直很大,可能这是她走上轻生之路的理由。一名正值花季的少女,就这样轻易地凋谢了。我市某小学一学生从轻言从楼上跳下而身亡。某中学学生因爱受不了学生的暴力威胁而自杀。①……太多这样的事例屡见报端。
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事件一件件地发生,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为什么现在学生自杀的事件较多?”我想正是因为有些孩子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而身为教师的我们有必要通过学校教育让孩子知道生命对自身、家人、朋友及社会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残酷的事实让我们更加警醒:必须重视校园“生命教育”,让生命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据调查,处于青春期中的青少年学生有两个危险期,一个是13至14岁,另一个是15至18岁。这期间的青少年独立意识与逆反意识同步增强,“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喜欢并且追求所谓“轰轰烈烈”,把“自尊”看的很看重,而对于生命却有些漠视。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开始明白自己死亡的可能性,将死亡看成是结束,会感受到强烈的愤怒或内疚的情绪;表现出对死亡生理机制的兴趣。我们面对的正是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因此应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而对于学校的生命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价值教育
大部分轻生的学生是对生命的价值缺乏认识,对生命漠视,认为生命只是自己的,其他人于己都是旁人。在生命教育中,要重视学生对自己生命的认识,认识母亲怀胎的艰辛,认识父母养育的不易。教学中可以利用生理课、心理健康课,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告诉学生:当母亲艰难的生下自己的时候,你已经不只属于自己了,你的父母赋予了你生命,你没有权利去践踏它、去结束它。《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自己的父母。正如毕淑敏在《我很重要》中说过:“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无法附丽地飘荡。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人他们的心底。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便太平洋为之涨潮。”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让学生明白生命价值的认识教育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知道生命独一无二,逝去了就不可能再回来。
2 目标教育
学生为什么会轻生,很大的原因是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所以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人只要活着,就有人生,人生是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故然,人活着必须有一些基本欲望,如食欲、享受、学习、劳动、创造……这些欲望就是人生的目标。我经常给学生讲起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伐木工人独自一人在森林中伐木。一棵树倒下来时将他的一条腿压住了。起初,他大声地喊叫,希望有人能帮他一把。可是,森林里除了他没有一个人。这时,他想到家中的老婆、孩子,他们也许做好了晚饭正等自己回去吃呢;他想到还欠女儿一个生日礼物;甚至想到常在一起聊天的朋友……生活的责任和快乐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活下来,他拿起身旁的锯子,将那条压在树下的腿锯断了。他用衣服缠扎好伤口,又砍了一根树枝做拐杖,站起身,朝家走去。③通过这个故事不禁让我们想起学生中有多少在盲目地活着,是毫无目标地活着的,他们为何轻易放弃了如花的生命?或许是生活中再也没有值得自己留恋的东西吧!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或者失去了活着的目标,于是就容易产生放弃生命的念头。身为教育工作者,在平时心理教育中,应该教育学生为自己树自己的长短目标,教育学生列一个人生目标的清单,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一生就从这个决定开始。它指引我们始终如一地沿着一个方向,它激发出你非凡的智慧之火,它使你眼界开阔心胸宽广,它使你更珍惜生命,即使在平凡日子里也充满梦想。有目标、有希望的生活才是有盼头的,让学生时刻明白、永远记住:活着真好!
3 挫折教育
在学生实践自己的目标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的挫折。所谓挫折,就是遇到各种不如意。心理学认为,挫折是由于遇到各种障碍而不能达到目的,或趋向目标的过程受阻,被延搁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据调查,有放弃生命的念头的少年,他们的认识过程有两个特征:一是他们都有极其强烈的无望感,这种无望感越强烈,他们就越可能放弃生命。二是非常缺乏解决问题的技能,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要对学生过于苛刻,要时刻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积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乐观精神,让学生知道“胜败及兵家常事”,让学生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让学生记住“我能行”。记得曾在《孩子,请抬起你的头》案例中写过,一个女孩因要参加竞赛没有把握而变得闷闷不乐,我告诉她,竞赛本身不于结果,更在于为这一件事所作出的努力。肯定人有没有名次,会有人失败,但是只要有勇气面对就是最棒的。榜样与事实的力量将是无穷的,多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失败的事例,多给学生读一些信心的文章。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说:“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告诉学生: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失败爬起来;告诉学生:天生我才必有用;告诉学生:挫折是让自己更加体会成功的喜悦。
不久前,《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已经将沿用了20多年的“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这条中的“敢于斗争”去掉,就是教育学生要爱护、保护、珍惜自己的生命。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阵地,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教给学生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让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命。
参考文献
[1] 摘自“新闻”
[2] 节选自毕淑敏《我很重要》
[3] 故事引自《阅读与作文》中一文《让失败改道》,有改动。
[4] 《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3版
【关键词】生命教育; 价值教育; 目标教育; 挫折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250-02
我市一名13岁女孩小妮,是一位内向的女孩,在小学时的成绩一直很好,上了初中后学习成绩有点下降,她的压力一直很大,可能这是她走上轻生之路的理由。一名正值花季的少女,就这样轻易地凋谢了。我市某小学一学生从轻言从楼上跳下而身亡。某中学学生因爱受不了学生的暴力威胁而自杀。①……太多这样的事例屡见报端。
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事件一件件地发生,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为什么现在学生自杀的事件较多?”我想正是因为有些孩子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而身为教师的我们有必要通过学校教育让孩子知道生命对自身、家人、朋友及社会具有什么样的意义。残酷的事实让我们更加警醒:必须重视校园“生命教育”,让生命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
据调查,处于青春期中的青少年学生有两个危险期,一个是13至14岁,另一个是15至18岁。这期间的青少年独立意识与逆反意识同步增强,“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喜欢并且追求所谓“轰轰烈烈”,把“自尊”看的很看重,而对于生命却有些漠视。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开始明白自己死亡的可能性,将死亡看成是结束,会感受到强烈的愤怒或内疚的情绪;表现出对死亡生理机制的兴趣。我们面对的正是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因此应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而对于学校的生命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价值教育
大部分轻生的学生是对生命的价值缺乏认识,对生命漠视,认为生命只是自己的,其他人于己都是旁人。在生命教育中,要重视学生对自己生命的认识,认识母亲怀胎的艰辛,认识父母养育的不易。教学中可以利用生理课、心理健康课,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告诉学生:当母亲艰难的生下自己的时候,你已经不只属于自己了,你的父母赋予了你生命,你没有权利去践踏它、去结束它。《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自己的父母。正如毕淑敏在《我很重要》中说过:“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无法附丽地飘荡。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人他们的心底。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便太平洋为之涨潮。”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让学生明白生命价值的认识教育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使学生知道生命独一无二,逝去了就不可能再回来。
2 目标教育
学生为什么会轻生,很大的原因是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所以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人只要活着,就有人生,人生是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故然,人活着必须有一些基本欲望,如食欲、享受、学习、劳动、创造……这些欲望就是人生的目标。我经常给学生讲起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伐木工人独自一人在森林中伐木。一棵树倒下来时将他的一条腿压住了。起初,他大声地喊叫,希望有人能帮他一把。可是,森林里除了他没有一个人。这时,他想到家中的老婆、孩子,他们也许做好了晚饭正等自己回去吃呢;他想到还欠女儿一个生日礼物;甚至想到常在一起聊天的朋友……生活的责任和快乐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活下来,他拿起身旁的锯子,将那条压在树下的腿锯断了。他用衣服缠扎好伤口,又砍了一根树枝做拐杖,站起身,朝家走去。③通过这个故事不禁让我们想起学生中有多少在盲目地活着,是毫无目标地活着的,他们为何轻易放弃了如花的生命?或许是生活中再也没有值得自己留恋的东西吧!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或者失去了活着的目标,于是就容易产生放弃生命的念头。身为教育工作者,在平时心理教育中,应该教育学生为自己树自己的长短目标,教育学生列一个人生目标的清单,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一生就从这个决定开始。它指引我们始终如一地沿着一个方向,它激发出你非凡的智慧之火,它使你眼界开阔心胸宽广,它使你更珍惜生命,即使在平凡日子里也充满梦想。有目标、有希望的生活才是有盼头的,让学生时刻明白、永远记住:活着真好!
3 挫折教育
在学生实践自己的目标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种种的挫折。所谓挫折,就是遇到各种不如意。心理学认为,挫折是由于遇到各种障碍而不能达到目的,或趋向目标的过程受阻,被延搁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据调查,有放弃生命的念头的少年,他们的认识过程有两个特征:一是他们都有极其强烈的无望感,这种无望感越强烈,他们就越可能放弃生命。二是非常缺乏解决问题的技能,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要对学生过于苛刻,要时刻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积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乐观精神,让学生知道“胜败及兵家常事”,让学生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让学生记住“我能行”。记得曾在《孩子,请抬起你的头》案例中写过,一个女孩因要参加竞赛没有把握而变得闷闷不乐,我告诉她,竞赛本身不于结果,更在于为这一件事所作出的努力。肯定人有没有名次,会有人失败,但是只要有勇气面对就是最棒的。榜样与事实的力量将是无穷的,多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失败的事例,多给学生读一些信心的文章。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说:“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告诉学生:失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从失败爬起来;告诉学生:天生我才必有用;告诉学生:挫折是让自己更加体会成功的喜悦。
不久前,《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已经将沿用了20多年的“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敢于斗争”这条中的“敢于斗争”去掉,就是教育学生要爱护、保护、珍惜自己的生命。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阵地,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教给学生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参与学生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让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命。
参考文献
[1] 摘自“新闻”
[2] 节选自毕淑敏《我很重要》
[3] 故事引自《阅读与作文》中一文《让失败改道》,有改动。
[4] 《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