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葛取兵,湖南临湘人,曾在 《湖南文学》 《山东文学》《小说界》 《青春》 《芳草》 《文学港》 《时代文学》 《延河》 《当代小说》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30多万字,有作品被 《散文海外版》 《小小说选刊》等转载,并入选中职语文教材、中高考试卷和50多种选本,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理事,岳阳市作协秘书长。
五尖山是寂寞的山。然而五尖山又是深邃的山。五尖山的每一块青石、每一根翠竹、每一线流水都写满了历史的烟云。位于湘北边陲小城临湘城西南的五尖山,寂寞地从人间千年的风霜雨雪中走过。
走在五尖山平平仄仄的曲径上,好像是翻开了五尖山的史页。在苍松翠柏的相公冲,萧萧烟雨中,峨冠博带的屈大夫遭谗去职,正沿着长安驿道由北入南,前往被贬的蛮荒之地楚国。时值江南四月天,马车轱辘轱辘地行走在泥泞的古道。布谷声幽,汀兰吐香,五尖山默守在驿道边,静静地恭候着怀才不遇的屈原,它是想用满山的春色来接纳他。然而心事重重的屈大夫在此稍稍休整数日又悄然前行,五尖山的秀丽山水愈发勾起他忧国忧民的思绪。是呀,刚烈不屈的屈大夫心事太重太重,是江南的雨淋湿的,如山菌般疯长,终于堵塞了他的整个身心。从五尖山到汩罗江,不足百里,屈大夫走过了悲怆的一生,当楚国的首都郢被秦兵攻破,屈原深感悲愤,终于投江而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五尖山泣下如雨。时空跨越千年,五月的五尖山依旧笼罩在迷离的雨雾中。岁岁端午节,次次龙舟飞。每年五月初五,在五尖山脚下的长安河旌旗猎猎,锣鼓声声,粽子飘香,遥祭屈死的灵魂,不少人家更是要到相公冲采摘蒲草艾叶挂于门楣,让屈子的诗香弥漫在村舍院落。为纪念屈原,五尖山便有“相公山”之称,其西侧山谷谓之“相公冲”。忧郁的屈大夫只是五尖山的匆匆过客,然而他对湘北土地的影响却已深入骨髓。据《临湘县志》载:“俗尚义如文,有屈原遗风。”便可见一斑。
站在“古三国练兵场”遗址,拾起一片斑驳的瓦砾,精心研读,思古之幽情,如蜕蛹之蝶翩翩起舞,诱惑我随着记忆的时光隧道走入喧嚣的春秋战国时期,金戈铁马声随处可闻,有旌旗在五尖山的绿树丛中飘扬。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统一北方以后的曹操雄心勃发,欲吞并孙吴刘蜀,一统天下,遂率百万大军南下征伐。吴国大将鲁肃、周瑜驻长江黄盖湖日夜操练水兵备战,而陆逊则驻守五尖山演练陆军,随时出兵迎击。赤壁大战,诸葛亮的一把火烧灭了曹军的铁蹄,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岁月如水,留下斑驳尚存的兵营遗址,让后人凭吊。假想如曹军越过长江天堑,五尖山成为陆逊阻击曹军的战场,历史或许会在此改写,五尖山是否也会因此载入史册而名扬天下呢?可惜历史不能重演,但五尖山上的每一片青石、每一方土砖,经过岁月的煅烧与打造,有了血肉,有了灵魂,以理性和激情横绝古今。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在练兵场的西侧山坳,云林寺隐身而立,它背倚五峰,门临双润,得山环抱之气,也得宁静清幽之境,虽不能与灵隐的栖霞寺、天台的灵光寺堪称,却也是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地的一处名寺。云林寺创建的具体年月,已经是一团无法索考的历史烟云,据临湘史志载,最早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吴太元一年(公元251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悠岁月。虽屡经战火的摧残,依旧不屈不挠地守住这一方水土。至今樟古、松挺、鸟鸣、泉流。一进大门,便一脚跨进了远古,那遥远的历史似觉伸手可及。几记清钟穿林越水而来,将我从想入非非中敲醒。日起日落,月圆月缺,云林寺的木鱼声早已融入自然的天籁,云林寺的钟声一次次地敲响五尖山的宁静,又一次次地抚平五尖山的寂寥。深山藏古寺,是一缕幽寂的箫音,孤独地响了千年。
其实,云林寺的钟声曾经在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耳廓中响起。公元759年,“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不媚权贵,被皇帝肃宗贬至夜郎國(今贵州省),途中遇赦,遂从长江乘一叶扁舟赴巴陵拜谒好友裴隐,在距五尖山不足三十里的临湘古县城陆城的白马矶上,观云天,听江涛,与裴隐把酒临风后,写下了“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的诗篇流传千古。虽然五尖山隐约在望,虽然五尖山的钟声若有若无,但李白心中所想的是世道冷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无心游览五尖山,匆匆登岳阳楼呤月感伤,留下“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的千古绝句后,与裴隐忧郁话别……五尖山与李白侧身而过。
然而五尖山最难忘却的是清朝举人吴獬,这个当时被誉为“湖南第一,全国第七”的进士,不满朝庭迂腐与乱世纷扰,弃官不做,峰饮涧,栖隐于五尖山,把才气倾注于讲学育人之中。一个与山水亲近的人,见山有仁,见水生智,五尖山的大仁大智成就了他渐悟的境界,吴獬采天地之精气,于闲坐中悟道,于讲学中升华,写下了《一法通》等传世佳作,有诗云“文章雄九郡,桃李遍东南”。至今在五尖山“百步云梯”的东侧致远亭尚存吴獬撰写的名联:“凉亭虽好,绝非久留之地;烧香千柱,不如息事一场。”
五尖山寂寞地守望着,观长江之水滔滔而去,听怀古之风骤起骤歇。幽幽千百年,五尖山送走了无数芸芸众生,也送走了五尖山为之骄傲的人。翻开史书,宋有跟随范仲淹保卫西北、抚定西夏的附马张尚书,有死守崖山、蹈海殉国的抗元名将方毅轩,明有执掌国事、为政清廉的户部沿书杨一鹏,才闻天下的钦点状元张信,清有平新疆、抗击外侮的台湾兵备道刘傲,争光华夏、名闻欧美的昆虫专家李凤荻……他们给五尖山增添了深厚的意蕴和高扬的大气。
四面云山迷望眼、万家忧乐入吟怀。五尖山静静地守望着,沉默着。沉默是思想的熔炼,守望是对山水的眷恋。我想,筑一陋室于僻谷,怀朴抱素,淡泊名利,哀乐而不能入,何尝不是历史烟云的浸润?何愁不能进入人生的至境。
五尖山是寂寞的山。然而五尖山又是深邃的山。五尖山的每一块青石、每一根翠竹、每一线流水都写满了历史的烟云。位于湘北边陲小城临湘城西南的五尖山,寂寞地从人间千年的风霜雨雪中走过。
走在五尖山平平仄仄的曲径上,好像是翻开了五尖山的史页。在苍松翠柏的相公冲,萧萧烟雨中,峨冠博带的屈大夫遭谗去职,正沿着长安驿道由北入南,前往被贬的蛮荒之地楚国。时值江南四月天,马车轱辘轱辘地行走在泥泞的古道。布谷声幽,汀兰吐香,五尖山默守在驿道边,静静地恭候着怀才不遇的屈原,它是想用满山的春色来接纳他。然而心事重重的屈大夫在此稍稍休整数日又悄然前行,五尖山的秀丽山水愈发勾起他忧国忧民的思绪。是呀,刚烈不屈的屈大夫心事太重太重,是江南的雨淋湿的,如山菌般疯长,终于堵塞了他的整个身心。从五尖山到汩罗江,不足百里,屈大夫走过了悲怆的一生,当楚国的首都郢被秦兵攻破,屈原深感悲愤,终于投江而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五尖山泣下如雨。时空跨越千年,五月的五尖山依旧笼罩在迷离的雨雾中。岁岁端午节,次次龙舟飞。每年五月初五,在五尖山脚下的长安河旌旗猎猎,锣鼓声声,粽子飘香,遥祭屈死的灵魂,不少人家更是要到相公冲采摘蒲草艾叶挂于门楣,让屈子的诗香弥漫在村舍院落。为纪念屈原,五尖山便有“相公山”之称,其西侧山谷谓之“相公冲”。忧郁的屈大夫只是五尖山的匆匆过客,然而他对湘北土地的影响却已深入骨髓。据《临湘县志》载:“俗尚义如文,有屈原遗风。”便可见一斑。
站在“古三国练兵场”遗址,拾起一片斑驳的瓦砾,精心研读,思古之幽情,如蜕蛹之蝶翩翩起舞,诱惑我随着记忆的时光隧道走入喧嚣的春秋战国时期,金戈铁马声随处可闻,有旌旗在五尖山的绿树丛中飘扬。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统一北方以后的曹操雄心勃发,欲吞并孙吴刘蜀,一统天下,遂率百万大军南下征伐。吴国大将鲁肃、周瑜驻长江黄盖湖日夜操练水兵备战,而陆逊则驻守五尖山演练陆军,随时出兵迎击。赤壁大战,诸葛亮的一把火烧灭了曹军的铁蹄,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岁月如水,留下斑驳尚存的兵营遗址,让后人凭吊。假想如曹军越过长江天堑,五尖山成为陆逊阻击曹军的战场,历史或许会在此改写,五尖山是否也会因此载入史册而名扬天下呢?可惜历史不能重演,但五尖山上的每一片青石、每一方土砖,经过岁月的煅烧与打造,有了血肉,有了灵魂,以理性和激情横绝古今。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在练兵场的西侧山坳,云林寺隐身而立,它背倚五峰,门临双润,得山环抱之气,也得宁静清幽之境,虽不能与灵隐的栖霞寺、天台的灵光寺堪称,却也是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地的一处名寺。云林寺创建的具体年月,已经是一团无法索考的历史烟云,据临湘史志载,最早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吴太元一年(公元251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悠岁月。虽屡经战火的摧残,依旧不屈不挠地守住这一方水土。至今樟古、松挺、鸟鸣、泉流。一进大门,便一脚跨进了远古,那遥远的历史似觉伸手可及。几记清钟穿林越水而来,将我从想入非非中敲醒。日起日落,月圆月缺,云林寺的木鱼声早已融入自然的天籁,云林寺的钟声一次次地敲响五尖山的宁静,又一次次地抚平五尖山的寂寥。深山藏古寺,是一缕幽寂的箫音,孤独地响了千年。
其实,云林寺的钟声曾经在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耳廓中响起。公元759年,“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不媚权贵,被皇帝肃宗贬至夜郎國(今贵州省),途中遇赦,遂从长江乘一叶扁舟赴巴陵拜谒好友裴隐,在距五尖山不足三十里的临湘古县城陆城的白马矶上,观云天,听江涛,与裴隐把酒临风后,写下了“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的诗篇流传千古。虽然五尖山隐约在望,虽然五尖山的钟声若有若无,但李白心中所想的是世道冷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无心游览五尖山,匆匆登岳阳楼呤月感伤,留下“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的千古绝句后,与裴隐忧郁话别……五尖山与李白侧身而过。
然而五尖山最难忘却的是清朝举人吴獬,这个当时被誉为“湖南第一,全国第七”的进士,不满朝庭迂腐与乱世纷扰,弃官不做,峰饮涧,栖隐于五尖山,把才气倾注于讲学育人之中。一个与山水亲近的人,见山有仁,见水生智,五尖山的大仁大智成就了他渐悟的境界,吴獬采天地之精气,于闲坐中悟道,于讲学中升华,写下了《一法通》等传世佳作,有诗云“文章雄九郡,桃李遍东南”。至今在五尖山“百步云梯”的东侧致远亭尚存吴獬撰写的名联:“凉亭虽好,绝非久留之地;烧香千柱,不如息事一场。”
五尖山寂寞地守望着,观长江之水滔滔而去,听怀古之风骤起骤歇。幽幽千百年,五尖山送走了无数芸芸众生,也送走了五尖山为之骄傲的人。翻开史书,宋有跟随范仲淹保卫西北、抚定西夏的附马张尚书,有死守崖山、蹈海殉国的抗元名将方毅轩,明有执掌国事、为政清廉的户部沿书杨一鹏,才闻天下的钦点状元张信,清有平新疆、抗击外侮的台湾兵备道刘傲,争光华夏、名闻欧美的昆虫专家李凤荻……他们给五尖山增添了深厚的意蕴和高扬的大气。
四面云山迷望眼、万家忧乐入吟怀。五尖山静静地守望着,沉默着。沉默是思想的熔炼,守望是对山水的眷恋。我想,筑一陋室于僻谷,怀朴抱素,淡泊名利,哀乐而不能入,何尝不是历史烟云的浸润?何愁不能进入人生的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