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尖烟云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money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葛取兵,湖南临湘人,曾在 《湖南文学》 《山东文学》《小说界》 《青春》 《芳草》 《文学港》 《时代文学》 《延河》 《当代小说》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30多万字,有作品被 《散文海外版》 《小小说选刊》等转载,并入选中职语文教材、中高考试卷和50多种选本,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理事,岳阳市作协秘书长。
  五尖山是寂寞的山。然而五尖山又是深邃的山。五尖山的每一块青石、每一根翠竹、每一线流水都写满了历史的烟云。位于湘北边陲小城临湘城西南的五尖山,寂寞地从人间千年的风霜雨雪中走过。
  走在五尖山平平仄仄的曲径上,好像是翻开了五尖山的史页。在苍松翠柏的相公冲,萧萧烟雨中,峨冠博带的屈大夫遭谗去职,正沿着长安驿道由北入南,前往被贬的蛮荒之地楚国。时值江南四月天,马车轱辘轱辘地行走在泥泞的古道。布谷声幽,汀兰吐香,五尖山默守在驿道边,静静地恭候着怀才不遇的屈原,它是想用满山的春色来接纳他。然而心事重重的屈大夫在此稍稍休整数日又悄然前行,五尖山的秀丽山水愈发勾起他忧国忧民的思绪。是呀,刚烈不屈的屈大夫心事太重太重,是江南的雨淋湿的,如山菌般疯长,终于堵塞了他的整个身心。从五尖山到汩罗江,不足百里,屈大夫走过了悲怆的一生,当楚国的首都郢被秦兵攻破,屈原深感悲愤,终于投江而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五尖山泣下如雨。时空跨越千年,五月的五尖山依旧笼罩在迷离的雨雾中。岁岁端午节,次次龙舟飞。每年五月初五,在五尖山脚下的长安河旌旗猎猎,锣鼓声声,粽子飘香,遥祭屈死的灵魂,不少人家更是要到相公冲采摘蒲草艾叶挂于门楣,让屈子的诗香弥漫在村舍院落。为纪念屈原,五尖山便有“相公山”之称,其西侧山谷谓之“相公冲”。忧郁的屈大夫只是五尖山的匆匆过客,然而他对湘北土地的影响却已深入骨髓。据《临湘县志》载:“俗尚义如文,有屈原遗风。”便可见一斑。
  站在“古三国练兵场”遗址,拾起一片斑驳的瓦砾,精心研读,思古之幽情,如蜕蛹之蝶翩翩起舞,诱惑我随着记忆的时光隧道走入喧嚣的春秋战国时期,金戈铁马声随处可闻,有旌旗在五尖山的绿树丛中飘扬。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统一北方以后的曹操雄心勃发,欲吞并孙吴刘蜀,一统天下,遂率百万大军南下征伐。吴国大将鲁肃、周瑜驻长江黄盖湖日夜操练水兵备战,而陆逊则驻守五尖山演练陆军,随时出兵迎击。赤壁大战,诸葛亮的一把火烧灭了曹军的铁蹄,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岁月如水,留下斑驳尚存的兵营遗址,让后人凭吊。假想如曹军越过长江天堑,五尖山成为陆逊阻击曹军的战场,历史或许会在此改写,五尖山是否也会因此载入史册而名扬天下呢?可惜历史不能重演,但五尖山上的每一片青石、每一方土砖,经过岁月的煅烧与打造,有了血肉,有了灵魂,以理性和激情横绝古今。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在练兵场的西侧山坳,云林寺隐身而立,它背倚五峰,门临双润,得山环抱之气,也得宁静清幽之境,虽不能与灵隐的栖霞寺、天台的灵光寺堪称,却也是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地的一处名寺。云林寺创建的具体年月,已经是一团无法索考的历史烟云,据临湘史志载,最早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吴太元一年(公元251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悠岁月。虽屡经战火的摧残,依旧不屈不挠地守住这一方水土。至今樟古、松挺、鸟鸣、泉流。一进大门,便一脚跨进了远古,那遥远的历史似觉伸手可及。几记清钟穿林越水而来,将我从想入非非中敲醒。日起日落,月圆月缺,云林寺的木鱼声早已融入自然的天籁,云林寺的钟声一次次地敲响五尖山的宁静,又一次次地抚平五尖山的寂寥。深山藏古寺,是一缕幽寂的箫音,孤独地响了千年。
  其实,云林寺的钟声曾经在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耳廓中响起。公元759年,“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不媚权贵,被皇帝肃宗贬至夜郎國(今贵州省),途中遇赦,遂从长江乘一叶扁舟赴巴陵拜谒好友裴隐,在距五尖山不足三十里的临湘古县城陆城的白马矶上,观云天,听江涛,与裴隐把酒临风后,写下了“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的诗篇流传千古。虽然五尖山隐约在望,虽然五尖山的钟声若有若无,但李白心中所想的是世道冷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无心游览五尖山,匆匆登岳阳楼呤月感伤,留下“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的千古绝句后,与裴隐忧郁话别……五尖山与李白侧身而过。
  然而五尖山最难忘却的是清朝举人吴獬,这个当时被誉为“湖南第一,全国第七”的进士,不满朝庭迂腐与乱世纷扰,弃官不做,峰饮涧,栖隐于五尖山,把才气倾注于讲学育人之中。一个与山水亲近的人,见山有仁,见水生智,五尖山的大仁大智成就了他渐悟的境界,吴獬采天地之精气,于闲坐中悟道,于讲学中升华,写下了《一法通》等传世佳作,有诗云“文章雄九郡,桃李遍东南”。至今在五尖山“百步云梯”的东侧致远亭尚存吴獬撰写的名联:“凉亭虽好,绝非久留之地;烧香千柱,不如息事一场。”
  五尖山寂寞地守望着,观长江之水滔滔而去,听怀古之风骤起骤歇。幽幽千百年,五尖山送走了无数芸芸众生,也送走了五尖山为之骄傲的人。翻开史书,宋有跟随范仲淹保卫西北、抚定西夏的附马张尚书,有死守崖山、蹈海殉国的抗元名将方毅轩,明有执掌国事、为政清廉的户部沿书杨一鹏,才闻天下的钦点状元张信,清有平新疆、抗击外侮的台湾兵备道刘傲,争光华夏、名闻欧美的昆虫专家李凤荻……他们给五尖山增添了深厚的意蕴和高扬的大气。
  四面云山迷望眼、万家忧乐入吟怀。五尖山静静地守望着,沉默着。沉默是思想的熔炼,守望是对山水的眷恋。我想,筑一陋室于僻谷,怀朴抱素,淡泊名利,哀乐而不能入,何尝不是历史烟云的浸润?何愁不能进入人生的至境。
其他文献
太阳余威尚未散尽  灯光便抢尽了风头  太平或辉煌  得以全面粉饰  就好像老人头上的黑发  女孩刘海的黄毛  真相远离  风头再盛也不过是影子  动听的叙事  还在于树上的果实  车轮划过的痕迹  还有黑暗里为人不知的故事  泪与血都是一样的颜色  当然,与这早产的夜有关  静夜,在山中  山也隐去容貌  蝗虫早已栖息  或热闹于黑暗里  水草在舒缓的呼吸  灯饰无力却成为唯一  的风景  直線
期刊
吴中庆,文学硕士,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英语讲师,中国翻译协会会员,英语二级翻译。主要从事散文、小说创作及文学翻译。 在《海南日报》 《天涯》 《蔚蓝色文艺》 等国内外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译文及文章共40多篇,并已出版文学译著《逝者的盛宴》和《教堂建筑》 (合译,第二译者)。  翩翩少年,梦幻相随,织梦与筑梦源于此,而圆梦看似遥遥无期,但一切尽在无言的行动之中。蓦然回首,我的翻译梦则始于三十二年前就
期刊
作者简介:炉子,本名卢凤霞,河南内黄县人(亦居海南万宁),出版有诗集和散文集各两部,曾在《诗刊》《十月》《星星》《诗潮》等刊物发表诗歌作品,有作品入选多种年选等。  白 鹭  一张白纸反复折叠、展开  飞行的瓷器抑或  白色闪电  撕裂虚伪的蓝色天空  它不同于染得彻底的乌鸦  中庸的喜雀,锋利的鹰隼  众多华美的鹦鹉  孤绝地白  一位哲人  长久地站在逝水边  单腿独立  有时又把它的喙  回
期刊
作者简介:王子俊,诗歌、小说散见于《人民文学》《诗歌报月刊》《诗神》《星星》《诗潮》《飞天》《四川文学》《牡丹》《山东文学》《都市》等刊物,有诗入选《诗歌点亮生活》等选本,现居四川攀枝花。  拱极楼上守雪  那些风,漩涡一样,  从拱极楼的线雕处,轻易就这么穿过去了。  我和木易、祥子以及才认识的几个表妹,  一起聊天,煮茶,然后继续说山上的雪。  城墙上,囤积了大量的斑斑驳驳,  我们也始终没守
期刊
作者简介:白连春,1965年生于四川省泸州市沙湾乡,出版诗集《逆光劳作》《被爱者》《在一棵草的根下》《一颗汉字的泪水》,散文集《向生活敬礼》,小说集《天有多长地有多久》。中篇小说《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天》获《中国作家》优秀作品奖,《拯救父亲》获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篇小说类第三名。两次获四川省文学奖,两次获四川日报文学奖。  玉 米  妈妈,我想吃玉米了  玉米玉做的米全世界最干净的米  吃了玉米我就是
期刊
作者简介:韩宗夫,现居山东诸城,1966年生,山东省作协会员,刺绣设计。作品散见《诗刊》《星星》《北京文学》《散文》等刊物,曾获《山东文学》2006-2010年度诗歌奖。作品曾被《诗选刊》《青年文摘》《意林》转载,入选过《中国现代诗歌精选》《中国年度散文诗》等选本,著有诗集《稻草人的村庄》《走丢的镜子》。  海子,写作中的黄金  在例行的写作中,我与大海再次相遇  大海的秩序代替了生活的秩序  我
期刊
作者简介:杨洁,湖北咸安人,现居赤壁。在《湖北日报》《芳草潮》等刊物发表过文学作品。  盛夏的酷熱还在延伸,居住的小城,摩肩接踵的人群,坚固耸立的楼房,因拥挤而愈发让城市的空间显得狭小沉闷,热气蔓延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除了待在空调房里比较安逸,好像无处可逃。倘若此刻,你想寻一处清爽的避暑之地,不妨驱车离开小城,沿快速通道向西而行,有一个村庄,这里的房子与房子之间没有城市里的挨得近,但却有绵延起伏、
期刊
作者简介:张元怀,汉族,大专文化,江苏省仪征市人,现年67岁。1969年入伍,在吉林省陆军某部服役,1971年7月到河南信阳市空军一机校学校,后任教員、区队长。1983年转业到仪征市公安局工作,任过基层派出所所长、指导员。2012年初退休。平时写作新闻报道和回忆性散文。  在我几本厚厚的相册里,有两张泛黄的、散发着陈旧味道的黑白老照片。其中一张是我1969年初入伍一年后,参加师里组织的团与团之间模
期刊
作者简介:姜洪,湖北赤壁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文史作家。曾于《文汇报》《文化报》《光明日报》等全国上百家著名报刊发表文史研究类文字。  过蒲纺后,库区公路时而在山间、时而在林中穿行,安静且干净。一路上鲜少有车辆、行人。路旁植物厚实油绿的叶片上,阳光闪耀。转过弯,有湖一角铺展在眼前。阳光下,微微碎浪,波光粼粼。  这是赤壁南方群山。我喜欢它的十二时辰,尤其是它的巳时。这个时辰,太阳升起未久,早晨特
期刊
作者简介:高军,在《人民日报》《诗刊》《诗探索》《当代》《北京文学》《山东文学》《西南军事文学》《草原》等百余家报刊发表二百余万字。  女友小倩要去银行提工资,我嘱咐她要注意周边安全。她哈哈笑起来:“本姑娘明白,不过取款机上也都这么提醒呢,你以为你是机器啊。”我气得牙痒痒的,但拿她也没有什么办法。  你说她吧,身材娇小,大多时候都显得弱不禁风。却时常让我别瞧不起她,说她可是练过跆拳道的。我从来没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