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学中,問题意识的培养日益引起了广大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并逐渐成为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一个带有前瞻性的研究内容。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个体善于发现问题,并驱动其运用已有知识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状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动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更是新时期下历史教学的应有之义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氛围;创新;引导
对于学习思维活跃的初中生而言,问题是驱使他们展开一切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充分认识到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氛围营造、方法创新和引导发问来让学生敢提问、乐提问、会提问,使学生能够逐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笔者就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问题浅谈一二,以供参考。
一、营造民主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提问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自主提问,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是重要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害怕提问,羞于提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天生的距离感,认为提问题会受到教师的批评。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势必会渐渐缺乏并慢慢消失的。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在教学《鸦片战争》这课之初,我先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了影片中林则徐在虎门进行硝烟时的情景,并问道:“看了影片,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吗?”这时,有学生问道:“老师,林则徐的这一举动是不是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我听后表扬道:“你的问题提得很好,让我们继续再看一个图。”随后,我将“虎门销烟”壁画展示了出来,并说道:“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尊严,他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话音刚落,有学生问道:“您说他是大英雄,可是他这一举动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那不是危害了中华民族吗?”我继续说道:“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要想解释这一问题,就必须先要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英国的情形。”如此,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二、创新历史教学方法,让学生乐提问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中,通常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始终扮演着“听者”与“接受者”的角色,这便在极大程度上僵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而且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层次理解。鉴于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革新,并通过巧设问题情境、留出空白区或丰富学习材料等多重有效手段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学生乐于提问。
在教学《罗斯福新政》这课时,我先是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现了如下情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一天,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瑟瑟发抖地问道。妈妈叹了口气,说:“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这时,在学生的大脑里便会产生许多问题:这一时期的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罪恶?美国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又是怎样的?如此,通过创新历史教学方法,不仅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探究,而且还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会提问
学会发现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中最为直观而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想切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会提问、善提问,教师还需对其进行积极地引导,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以提高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出示了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图片,并向学生问道:“看到这些图片,你能说出哪几个‘第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待学生回答完毕,我继续问道:“我们先来看看南昌起义。关于南昌起义,同学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纷纷说道:“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过程、结果和意义是什么?”我继续说道:“问得好,接下来让我们边学习边思考。”随后,我向学生出示了相关地图,让学生观看南昌起义军的情况,并让学生思考提问。如此,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历史进行深入探究,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又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总之,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致力于学生问题意识的保护与培养,让学生既拥有提问的权利,更有让学生提问的能力,以使学生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达成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郭红莲.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5):89-90+94.
[2]徐峰.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举措[J].当代教研论丛,2016(11):71.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氛围;创新;引导
对于学习思维活跃的初中生而言,问题是驱使他们展开一切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在充分认识到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氛围营造、方法创新和引导发问来让学生敢提问、乐提问、会提问,使学生能够逐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笔者就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一问题浅谈一二,以供参考。
一、营造民主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提问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自主提问,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是重要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害怕提问,羞于提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教师有一种天生的距离感,认为提问题会受到教师的批评。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势必会渐渐缺乏并慢慢消失的。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在教学《鸦片战争》这课之初,我先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了影片中林则徐在虎门进行硝烟时的情景,并问道:“看了影片,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吗?”这时,有学生问道:“老师,林则徐的这一举动是不是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我听后表扬道:“你的问题提得很好,让我们继续再看一个图。”随后,我将“虎门销烟”壁画展示了出来,并说道:“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尊严,他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话音刚落,有学生问道:“您说他是大英雄,可是他这一举动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那不是危害了中华民族吗?”我继续说道:“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要想解释这一问题,就必须先要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英国的情形。”如此,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二、创新历史教学方法,让学生乐提问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中,通常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始终扮演着“听者”与“接受者”的角色,这便在极大程度上僵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而且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层次理解。鉴于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革新,并通过巧设问题情境、留出空白区或丰富学习材料等多重有效手段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学生乐于提问。
在教学《罗斯福新政》这课时,我先是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现了如下情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一天,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瑟瑟发抖地问道。妈妈叹了口气,说:“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这时,在学生的大脑里便会产生许多问题:这一时期的美国到底发生了什么?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罪恶?美国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又是怎样的?如此,通过创新历史教学方法,不仅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探究,而且还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会提问
学会发现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中最为直观而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想切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会提问、善提问,教师还需对其进行积极地引导,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以提高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利用课件向学生出示了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图片,并向学生问道:“看到这些图片,你能说出哪几个‘第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待学生回答完毕,我继续问道:“我们先来看看南昌起义。关于南昌起义,同学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纷纷说道:“南昌起义的时间、领导人、过程、结果和意义是什么?”我继续说道:“问得好,接下来让我们边学习边思考。”随后,我向学生出示了相关地图,让学生观看南昌起义军的情况,并让学生思考提问。如此,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历史进行深入探究,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又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总之,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致力于学生问题意识的保护与培养,让学生既拥有提问的权利,更有让学生提问的能力,以使学生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达成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郭红莲.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5):89-90+94.
[2]徐峰.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举措[J].当代教研论丛,2016(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