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其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的综合体现,就业竞争力是其综合素质的比拼。本文在分析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关注社会实践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社会实践;大学生;就业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党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则。
1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
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是他们受教育、长才干,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自我完善、不断成长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既服务了社会,又成长了自己。首先,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贯彻和联结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就是使学生能够将自己认识理解的东西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而达到知与行的合一。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后天有意识培养的结果。其次,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大学生统摄、控制能力。这项能是大学生能否果断抉择行为的方向,迅速改变行为方式,有效地发动和制止某种行为而不是犹豫不决、感情用事,陷入漩涡而不能自拔的能力。第三,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自立能力。这项能力是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相对薄弱的环节。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给大学生显示和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使大学生与现实工作与生活打交道,使其直接地领悟和体会世俗社会的生活。不断地驱使大学生以独立姿态,培养自己,管理自己。久而久之,大学生独立能力便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第四,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项能力是在实际研究和创造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带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面临的陌生事物时,当知识储备不够,经验相对不足,趋使大学生在陌生环境中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大脑能动地创造性,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任务,从而形成能动开放的心理定势,逐渐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
2.1有利于迅速适应具体工作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是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学生在校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充分的实践专业知识,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磨练,使学生把自己塑造成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在激烈的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2.2有利于提升团队工作意识
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结构渐趋复杂。协作精神和开阔胸怀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实践活动大都是由指导教师带队,团队成员的进行分组,往往成员间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 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团结协作的完成工作任务,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能够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而这种意识和精神正是我们就业和创业的关键因素。
2.3有利于增加社会阅历,积累工作经验
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职场的决定因素,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能提早了解社会,增加社会阅历,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学校课堂上往往是很难真正学到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的,因此,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只有积极广泛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才能缩短毕业时适应社会的时间,在校期间通过社会实践把参与社会活动的体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再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进行“外化”,接受实践的检验,最终升华成为自身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再利用自身的优势才可与社会人员竞聘。
2.4有利于树立市场意识,端正就业态度
在校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认识到自己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了解自身知识结构及能力素养上存在的不足,能够客观地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逐渐摆正自身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树立起市场意识,摈弃一些错误的观念,真正意义上理解竞争,从而培养起竞争意识。因此,大学生应通过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并根据需求努力培养自己,在毕业时端正就业态度,切勿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定位,真正做到量力就业。
2.5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立业观,顺应市场就业
当前,就业仍是大中专院校大多数毕业生的唯一的选择。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积极的去了解社会和认知自我,不断培养自我教育、管理和发展的能力,锻炼适应社交的能力。使其较早进行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这对大学生毕业前能够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立业观和择业观有非常大的意义。因此,在校大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的检验、矫正和弥补自己知识结构、社会知识,在就业的过程中顺应就业市场的要求,根据自己的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一次就业成功。
3 结语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其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的综合体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其综合素质的比拼。有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就需要我们在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积极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从大学生的个体就业能力上着手,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确保其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毕庆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创新教育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4).
[2]谢红.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5.
【作者简介】
杜小平(1981-),男,本科,硕士学位,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与应用,企业计算机培训等。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其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的综合体现,就业竞争力是其综合素质的比拼。本文在分析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关注社会实践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
社会实践;大学生;就业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党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原则。
1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
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是他们受教育、长才干,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自我完善、不断成长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既服务了社会,又成长了自己。首先,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贯彻和联结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就是使学生能够将自己认识理解的东西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而达到知与行的合一。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后天有意识培养的结果。其次,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大学生统摄、控制能力。这项能是大学生能否果断抉择行为的方向,迅速改变行为方式,有效地发动和制止某种行为而不是犹豫不决、感情用事,陷入漩涡而不能自拔的能力。第三,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自立能力。这项能力是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相对薄弱的环节。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给大学生显示和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使大学生与现实工作与生活打交道,使其直接地领悟和体会世俗社会的生活。不断地驱使大学生以独立姿态,培养自己,管理自己。久而久之,大学生独立能力便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第四,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项能力是在实际研究和创造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带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让大学生在面临的陌生事物时,当知识储备不够,经验相对不足,趋使大学生在陌生环境中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大脑能动地创造性,克服一切困难去完成任务,从而形成能动开放的心理定势,逐渐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
2.1有利于迅速适应具体工作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是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实现学生在校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充分的实践专业知识,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磨练,使学生把自己塑造成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在激烈的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2.2有利于提升团队工作意识
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结构渐趋复杂。协作精神和开阔胸怀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实践活动大都是由指导教师带队,团队成员的进行分组,往往成员间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 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团结协作的完成工作任务,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能够形成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而这种意识和精神正是我们就业和创业的关键因素。
2.3有利于增加社会阅历,积累工作经验
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职场的决定因素,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能提早了解社会,增加社会阅历,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学校课堂上往往是很难真正学到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的,因此,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只有积极广泛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才能缩短毕业时适应社会的时间,在校期间通过社会实践把参与社会活动的体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再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进行“外化”,接受实践的检验,最终升华成为自身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再利用自身的优势才可与社会人员竞聘。
2.4有利于树立市场意识,端正就业态度
在校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认识到自己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了解自身知识结构及能力素养上存在的不足,能够客观地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逐渐摆正自身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树立起市场意识,摈弃一些错误的观念,真正意义上理解竞争,从而培养起竞争意识。因此,大学生应通过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并根据需求努力培养自己,在毕业时端正就业态度,切勿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定位,真正做到量力就业。
2.5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立业观,顺应市场就业
当前,就业仍是大中专院校大多数毕业生的唯一的选择。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积极的去了解社会和认知自我,不断培养自我教育、管理和发展的能力,锻炼适应社交的能力。使其较早进行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这对大学生毕业前能够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立业观和择业观有非常大的意义。因此,在校大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的检验、矫正和弥补自己知识结构、社会知识,在就业的过程中顺应就业市场的要求,根据自己的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实现一次就业成功。
3 结语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其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的综合体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其综合素质的比拼。有针对性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就需要我们在进行课堂教育的同时,积极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从大学生的个体就业能力上着手,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确保其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毕庆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创新教育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4).
[2]谢红.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5.
【作者简介】
杜小平(1981-),男,本科,硕士学位,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与应用,企业计算机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