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反映着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具有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的特征。在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联系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设计开放性应用题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还满足了新课程理念对数学教学所提出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
引言:
在许多小学数学教师所开展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出现了盲目运用“题海战术”的现象,而忽视了对学生内在思维能力、解题技巧的培养。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仅不能有效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还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开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策略的制定,从而使得数学应用题教学能够行之有效。在这样的教学之下,学生不仅解题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对数学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强。
一、联系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分析当中,其“应用性”是一显著特征,也是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运用于生活的体现[1]。所以,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注意创设具体化、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熟悉的情境中解析问题。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题意的理解,还能够减轻其心理负担,有助于其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教师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的课堂导入时,可以模拟一个学生们熟悉的情境。如,课堂一开始,教师便可以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得到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可以继续延伸:“前几天,老师买了一套课外书,花了175元,那么如果我买两套要花多少钱呢?五套呢?”这两个问题学生都能够经过简单的算式计算出,教师顺势导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目标:“现在我们学校的阅览室需要购入15套课外书,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经费呢?”在这样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的解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从已经学过的乘法知识逐步过渡到更高难度,学生的理解接受会更加顺利。
二、培养学生良好解题习惯
学生的解题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困难,面对新题型时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不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题目中[2]。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不仅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还要培养学生解题时的良好习惯,传授一系列的数学技巧,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以已知推未知。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积极利用线段图的绘制来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变得直观,从而启发其获得更多的解题思路。线段图不仅能够表示总数与份数之间的关系,还能体现数字间的倍数关系,开展数量比较,让题目中的隐藏信息得以浮現,培养其数形结合的思维。
三、设计开放性应用题
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着眼于学生拓展性思维的培养,设计一系列开放性的应用题,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避免其思维固化。
例如教师在开展“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在加深对于小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锻炼其运算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加强练习。如“小红、小明和小林一起去书店买书,小红买了17.5元的书,小明买了42.5元的书,_____________,那么小林买了多少元的书?”这是一道少见的不完整的数学题,空余部分需要学生来补充完整,最后解出答案。学生在练习这一数学题的过程中,需要补充数量关系,搭建题目信息与题目结果之间的桥梁,从而提高其综合性的思维水平,提升应用题解题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多数教室中已经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小学数学教师若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应用题的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开展的形式与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采用动画教学的方式,让应用题“动起来”,帮助学生直观化、形象化地理解。同时,多媒体设备能够让数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还能够拓展广阔的数学资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世界的丰富多彩,启发其更多的解题思路,让课堂气氛更加愉悦,学生面对难题时的心理压力也能得到缓解。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性的对数学思维,学生解题的过程既是知识运用的过程,也是其推理、演绎能力提升的过程。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基于对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活动,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来调动其积极性,通过技巧的传授与习惯的培养来提升其解题效率与正确率。在这样的应用题教学当中,学生对应用题的解决定会越来越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刘平.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探析[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6):63.
[2]张承义.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解题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2017(S1):148-150.
[3]陈立春.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分析[J]. 才智,2017(21):87.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
引言:
在许多小学数学教师所开展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出现了盲目运用“题海战术”的现象,而忽视了对学生内在思维能力、解题技巧的培养。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仅不能有效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还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开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策略的制定,从而使得数学应用题教学能够行之有效。在这样的教学之下,学生不仅解题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对数学的兴趣也会大大增强。
一、联系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分析当中,其“应用性”是一显著特征,也是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运用于生活的体现[1]。所以,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注意创设具体化、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熟悉的情境中解析问题。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题意的理解,还能够减轻其心理负担,有助于其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教师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的课堂导入时,可以模拟一个学生们熟悉的情境。如,课堂一开始,教师便可以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得到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可以继续延伸:“前几天,老师买了一套课外书,花了175元,那么如果我买两套要花多少钱呢?五套呢?”这两个问题学生都能够经过简单的算式计算出,教师顺势导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目标:“现在我们学校的阅览室需要购入15套课外书,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经费呢?”在这样生活化的情境中,学生的解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从已经学过的乘法知识逐步过渡到更高难度,学生的理解接受会更加顺利。
二、培养学生良好解题习惯
学生的解题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困难,面对新题型时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不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题目中[2]。针对这种情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不仅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还要培养学生解题时的良好习惯,传授一系列的数学技巧,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以已知推未知。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积极利用线段图的绘制来使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变得直观,从而启发其获得更多的解题思路。线段图不仅能够表示总数与份数之间的关系,还能体现数字间的倍数关系,开展数量比较,让题目中的隐藏信息得以浮現,培养其数形结合的思维。
三、设计开放性应用题
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着眼于学生拓展性思维的培养,设计一系列开放性的应用题,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避免其思维固化。
例如教师在开展“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在加深对于小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锻炼其运算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加强练习。如“小红、小明和小林一起去书店买书,小红买了17.5元的书,小明买了42.5元的书,_____________,那么小林买了多少元的书?”这是一道少见的不完整的数学题,空余部分需要学生来补充完整,最后解出答案。学生在练习这一数学题的过程中,需要补充数量关系,搭建题目信息与题目结果之间的桥梁,从而提高其综合性的思维水平,提升应用题解题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辅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多数教室中已经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小学数学教师若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应用题的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开展的形式与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采用动画教学的方式,让应用题“动起来”,帮助学生直观化、形象化地理解。同时,多媒体设备能够让数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还能够拓展广阔的数学资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世界的丰富多彩,启发其更多的解题思路,让课堂气氛更加愉悦,学生面对难题时的心理压力也能得到缓解。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和逻辑性的对数学思维,学生解题的过程既是知识运用的过程,也是其推理、演绎能力提升的过程。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实际出发,基于对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及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活动,通过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来调动其积极性,通过技巧的传授与习惯的培养来提升其解题效率与正确率。在这样的应用题教学当中,学生对应用题的解决定会越来越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刘平.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探析[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6):63.
[2]张承义.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解题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2017(S1):148-150.
[3]陈立春.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分析[J]. 才智,2017(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