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40万公里,8万双鞋垫900吨水饺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q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呈镕和战士们

  从“销售大王”到下岗职工,从蹬三轮车到卖糖葫芦,从白手起家到拥有现代化企业,从普通军属到拥军模范,用沂蒙精神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朱呈镕被誉为沂蒙新红嫂。19年来,朱呈镕带着家人坚定地走在拥军路上,行程40万公里,送出8万双鞋垫、900吨水饺,累计捐款捐物1000余万元……

从“销售大王”到下岗创业


  朱呈镕是山东省临沂市人,高中毕业后进入毛毯厂做纺纱工。由于毛毯积压,工厂连续四个月没有发工资。朱呈镕不甘心坐以待毙,主动请缨做业务员,跑到福建南平追讨4.6万元货款。从没有出过远门的她,不仅追回了货款,还让对方又订购了3800条毛毯。从此,她成了厂里的“销售大王”。
  因为经营不善,9年后,毛毯厂倒闭了。从“销售大王”到下岗职工,一落千丈的境遇让朱呈镕彻夜难眠。她重新振作起来,思考能不能利用这些年的销售经验自己创业。南下考察后,她发现人力三轮车在南方盛行,便用房产抵押贷款5万元,买回50辆人力三轮车。
  1999年农历腊月二十四,朱呈镕的三轮车出租公司成立了。蹬三轮不需要文凭和技术,只要身体好就行。原本以为会有很多人来租车做生意,没想到,大家碍于面子,不愿上街蹬三轮。后来,朱呈镕想到一个办法:批发来50顶太阳帽和50副墨镜,自己戴上太阳帽和墨镜蹬着三轮车上街。看见这一幕,有人心动了:“戴上这些装备,就没人认出我了。”
  朱呈镕还发动所有亲戚上街坐三轮车,然后她再补贴亲戚车钱。就

  这样,大批人力三轮车出现在临沂市的大街小巷。朱呈镕的公司迅速发展壮大,三轮车由50辆发展到1800余辆,帮助1000余名下岗职工就业。
朱呈镕在军营

  朱呈镕比任何人都更理解下岗职工的苦,只要有机会就会帮一帮他们。听说平邑县的机械厂有不少职工下岗,她便开车去那里招工。途经费县时,她看到一位老大爷正在砍山楂树,便好奇地问:“山楂长得这么好,您为什么要把树砍掉?”老大爷叹口气:“再好也没人要,不砍怎么办?”“要不您把山楂都卖给我吧。”朱呈镕没有多想,留下地址和电话就匆匆离开了。
  一周后,4辆拖拉机载着2万斤山楂,停在了朱呈镕公司门口。

“红嫂精神”激励她前行


  朱呈镕只是想帮老大爷一把,万万没想到他有这么多山楂。她只能硬着头皮全部买下。
  一个偶然的机会,朱呈镕在电视上看到了沂蒙红嫂的故事。“一口粮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一件破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子还要送战场……”她边看边流泪,心想,那么艰苦的年代,红嫂们都扛过来了,自己这点困难算什么。
  朱呈镕马上振作起来,尝试将豆沙、巧克力、黑芝麻等夹在山楂里做成夹心糖葫芦。她把糖葫芦拿给周围人品尝,大家都说好吃。于是,她给糖葫芦注册了“朱老大”商标。
  随后,朱呈镕组织员工生产夹心糖葫芦,还在当地最热闹的商场门口租了块地方,批发了6万只气球,进行买糖葫芦送气球的活动。开始,很多人是冲着气球来的,可吃到糖葫芦后便交口称赞。仅用了两个小时,首批7000支糖葫芦便销售一空。从此,“朱老大”品牌一炮打响,山楂价格也跟着上涨,拉动了当地山楂销售。
朱呈镕和家人
朱呈镕和戰士们
朱呈镕去火神山给战士们送饺子

  朱呈镕的事业越做越大,但她不会忘记,在最无助的时候,是沂蒙红嫂精神激励着她。所以,一走出困境,她就去看望、慰问沂蒙红嫂。
  朱呈镕还要把沂蒙红嫂的奉献精神带到企业中。她在电视上看到吉林省有一家饺子馆做的饺子特别好,便先后五次跑到东北学艺。一次,朱呈镕拉回5吨饺子,由于下雪路滑,刚走到四平车就翻了,饺子遭到村民哄抢。束手无策时,解放军战士帮她要回了饺子,还邀请她到部队食堂吃饭。“将来我一定包饺子给他们送来。”拥军的种子就此在朱呈镕心里生根发芽。
  2001年9月9日,朱呈镕的饺子馆开业,她特意请来老红军、老红嫂剪彩。
  “朱老大”牌水饺打响后,朱呈镕始终没有忘记那些热情善良的战士。2002年元旦前夕,她兑现承诺,拉着2吨水饺赶往吉林省四平市。“我跟你们一起过年来了。”她和战士们一起贴窗花,煮饺子,唠家常,战士们亲切地喊她“朱妈妈”。

一人拥军带动全家


  此后,朱呈镕走上了拥军路,把每个战士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张广奇是个孤儿,只要看别人给家里打电话,他就会哭。部队领导告诉朱呈镕这件事后,她便陪张广奇聊天谈心。给张广奇洗衣服时,她发现了一个账本,上面记着张广奇父母生病时欠下的13.8万元债务。为了不让张广奇负重前行,朱呈镕坚持替他还了债。
  后来,朱呈镕接连帮助了12名孤儿战士,认了5000余名“兵儿子”。她还规定,家族中的所有孩子长大后必须去当兵。她的女儿、外甥、外甥女等先后参军。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临沂视察时接见了朱呈镕,并连声称赞她“很好,很了不起”,这更加鼓舞了朱呈镕。
  2017年5月18日,朱呈镕投资1800万元建设的“红嫂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她不仅在物质上拥军,还把沂蒙红嫂的故事讲给战士们听。她说:“精神拥军很重要,我要把沂蒙精神带到部队,让孩子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他们回报社会。”
  拥军也成了朱呈镕家的家风。2018年冬天,他们全家去了东北牡丹江、黑河,看到在零下40℃的寒冷天气中,战士们仍顶着风雪站岗。“怪不得奶奶总是想去看她的‘兵儿子’,原来他们这么苦啊。”小孙女不禁感慨,并立志长大了先上大学,然后去当兵。2019年,朱呈镕家庭被全国妇联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朱呈镕和儿子赵跃一起赶往武汉火神山医院,为战士们送饺子。员工们说:“老板都去武汉了,咱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我不是最有钱的人,但我是最幸福的人。”朱呈镕感到特别欣慰。朱呈镕家庭因在抗疫中积极贡献力量,被全国妇联推选为全国“抗疫最美家庭”。
  2021年2月4日,农历小年,朱呈镕到北京总队执勤第一支队,送去8000斤拥军水饺。“拥军永远不退休,拥军永远不下岗。”朱呈镕怀着坚定的信念,继续带领全家行走在拥军路上……
  编辑 家英宏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挣钱多少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与人相处不要争,吃点亏是好事……”2021年春节家庭聚会上,父亲喝了点酒,然后叮嘱我们。父亲喜欢把他的人生经验讲给我们听,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话成了我们做事的准则,他的行为时刻影响着我们。想要翻身只有读书  我的父亲朱小琴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育有哥哥、妹妹和我三个孩子。父亲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读书,所以对读书有强烈的渴望。他相信,只有读书
期刊
顾绍培  我的父亲是一位紫砂创作从业者,师承老艺人陈福渊,后又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悉心提携。他的作品《特大百寿瓶》现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阁,《枕式凤耳紫砂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金杯”奖、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华艺杯”金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父亲获得的荣誉非常多,但我知道,这背后是父亲无数个日夜对紫砂的竭力思索和反复摩挲。信仰  父亲
期刊
作者父亲  5月,我开始了自驾远行,途径贵州六盘水时,去看了北盘江大桥。站在深谷清凉的溪水里,仰视那高达500余米的大桥,我除了震撼,更多的是自豪。桥下有一户人家在盖楼,想来过不了多久,这里的旅游业就会兴旺起来。先生和师傅们闲聊着,我却被一个当地人吸引了目光。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嘴上叼着烟斗,缭绕的香烟雾中,眯起了眼睛,反复打量手中的一块木方子。他让我想起了父亲,父亲也是木工,他干活时也常有这样的
期刊
他2002年放弃高薪,从事听障患儿康复训练工作;2009年创建黔东南州天使听障儿童语言康复中心,为贫困山区听障患儿进行语言康复训练;2011年患直肠癌,经历三次手术,仍然坚守讲台,11年帮助山区600余名听障患儿开口说话。他就是“全国助残先进个人”赵小平。帮山区听障儿童开口说话  赵小平1969年出生于陕西省宝鸡市,毕业后供职于一家装修公司。2001年的一天,他看到几个聋哑人向一位男士打手语问路,
期刊
段玉平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标题  “能有幸参与脱贫攻坚,倍感自豪!身逢盛世,我将不忘初心,继续砥砺前行。”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的段玉平作为代表上台领奖。从鱼米之乡到贫瘠高原,三年间,他凭着执着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让绿色蔬菜摆上百姓餐桌,让更多贫困孩子走进课堂,也为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带来了致富春风。段玉平(左二
期刊
张勇(右)讲述部队故事  2.5公里长的“长征之路”,再现了长征广场、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重大事件和重要节点;1000平方米的党史国史教育馆,集党史、国史教育于一体……在南京市溧水区,坐落在大金山景区的国防园,如今已然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很少有人知道,这里之前只是一座荒山,是退伍老兵张勇一手将其改造成了全国首家民营县级国防园。退伍老兵的爱国梦  张勇是南京市溧水区东屏镇人,1979年,刚满18岁
期刊
我们可以在电视和视频网站上看到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消费品品牌狂轰滥炸一般的广告,但很少见到星巴克投放广告。  事实上,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就对广告不大感冒。他在书中坦言,自己从来不喜欢传统的广告。他说:“自1987年以来的10年内,我们在广告上投放了不到1000万美元,并非不相信广告,也不是我们承担不起广告费用,而是因为我们的驱动力在于产品,在于价值观,在于人本身。”  舒尔
期刊
我们一家凄凄惶惶地回到了贵阳。原来的房子已租给别人,我们无处可去,只好挤进“老公馆”。所谓“老公馆”,就是祖父去世前与他的五房儿子共居的处所。老屋很大,共有六进,从一条街进去,从另一条街出来。  当年祖父去世,五兄弟分家,有的分了田产,有的分了商号,父亲放弃了其他一切,只要了祖父晚年刻意经营的小小的后花园。  我记得当时的“乐家大院”是一座很长的大建筑,横穿两条街:大门开在普定街,后花园出口是毓秀
期刊
前不久,一位老人的铁皮糖盒感动了无数网友。盒子里整齐地放着四张银行票据和银行卡等,金额总计150万元。这是89岁的刘杜珍和爱人张良起的毕生积蓄。2021年1月19日,刘杜珍捧着铁皮糖盒,将积蓄全数捐给上海交通大学。她的眼里噙满泪水:“他(张良起)病重的时候就和我商量,死后将所有存款捐给上海交大。”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张良起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南洋模范中学的英语教师。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他
期刊
徐世海  “看过心电图吧,人生就像那条线一样,起起伏伏才是生,一马平川就完了……”自从儿子自杀后,徐世海便潜伏在少年“约死群”,劝导有自杀倾向的孩子,试图挽救那些年轻生命。寻找儿子自杀原因  徐世海出生在河南南部的一个村庄,因为家庭贫困,初中没读完就外出打工了。后来,他逐渐在郑州站稳了脚跟。  “现在的孩子不必为一点想吃的零食绞尽脑汁,不必为一件新衣服辗转难眠,也不必为一点学费忐忑不安。”两个儿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