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锦标主义在地方政府竞争之中有着适应性的土壤。本文简要厘析锦标主义相关概念,并结合地方政府竞争实际,阐述其发挥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关键词】:锦标主义;地方政府竞争;正效应;负效应
一、锦标主义相关概念辨析
(一)锦标主义的实质内涵
“锦标”一词源于体育赛事,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的龙舟比赛。那时人们在河道的终点处插有竹竿,上面挂上彩旗,谓之“锦标”。最先过终点者可夺得“锦标”,以此来判定比赛名次。人们遂将“锦标”视作比赛获胜的标志,也象征着胜利者的荣耀。在社会的演变与进程中,“锦标”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竞争者追求的目标和行为导向,不局限于体育赛事本身,应当说有竞争的地方就有“锦标”争夺。在“锦标”争夺过程中,由于目标本身极具吸引力,容易使竞争者只重视结果,而不计代价地采取一切手段展开竞争,即表现出“锦标”主义的行为倾向。锦标主义是一种广泛根植于人们脑海的思想,它能夠一定程度为竞争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动力,但同时也会催生出畸形的竞争模态。“金牌第一”、“结果最重要”等思维理念是非良性的,它背离了竞争的真正含义,这是锦标主义的弊端。
(二)地方政府竞争中的锦标主义
地方政府竞争是一种典型的竞争行为,它伴随着一国政治体制的建立而出现。地方政府竞争不仅体现在地方政府之间,也反映在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同级地方政府以及政府各部门相互之间有横向的竞争,上下级之间还有纵向竞争。究其本质,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出发,以地方政府官员利益为研究基点,可认为地方政府竞争是地方政府官员之间的政治锦标赛。这源于官员晋升与评价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确立,官员考核指标转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绩效。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GDP这一舶来术语引入中国后,因其客观可量化的特性以及较为优良的经济发展表征性,受到各地政府的青睐,成为锦标赛普遍采用的指标。由此可知,地方政府官员会围绕GDP增量及排名展开激烈的追逐,地方政府竞争中的锦标主义将使他们形成致力于追求政绩而不计代价的价值导向。
二、锦标主义在地方政府竞争中的正效应
事实证明,我国近几十的经济高速增长态势与地方政府竞争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说,追求GDP增量的锦标主义竞争极大地促进了地方政府经济的发展,显示出一定的正向积极效应。
(一)有利于地方政府改善投资环境
投资对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作用十分显见。地方政府为谋求当地GDP增量,必然会考量引入外来投资的迫切性与重要性。投资环境强烈影响外来投资者的投资区位选择。为此,政府要出台一系列投资激励政策以改善投资环境。在锦标主义的价值导向下,各个地方政府利用外来投资的投资激励政策竞争十分激烈。由于外来投资总量有限,地方政府不得不争相创设优良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或乡村的基础设建设水平得以较大发展,人民福祉得以提高。
(二)推进各地区制度创新和民营化
地方政府竞争是各地区制度变迁的重要推力,在一定条件下,它能够推动产权变革。地方政府竞争无法阻隔区域间的经济竞争,这种压力有利于产权的明晰和保护。在锦标主义的驱动下,此类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企业的经营收益对当地GDP贡献良多,即地方政府的利益所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经营水平成为地方政府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这要求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政府要尽量规避由于自身的施政过失导致的企业亏损或淘汰出局。这就必须减弱对企业的控制,加快市场化改革和专业化分工,以实现企业的良好运转,从而增加当地GDP的增量。
(三)促进地区的市场化和对外开放
制度环境和贸易环境决定了各个地方的经济增长,信息化程度、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和市场环境质量对地区的GDP增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方保护主义是地方政府普遍采用的维护当地经济利益发展的思维倾向,但它仅仅是短期行为,无法长期对当地财富的增长作出贡献。物流越发达,信息越畅达,地方保护主义就越难有立足之地。而物流和信息是地区市场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市场化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即说明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从中长期来看,必须走市场化与区域互联对外发展的道路。在地方政府长期的竞争过程中,短期行为随处相见,但总体而言地方的市场化与对外开放水平正不断提高。
三、锦标主义在地方政府竞争中的负效应
政治锦标赛中,地方政府以明确的GDP增量为主要目标追求,政府支出方面会偏向于投资生产性的项目投入与公共产品供给,易采取短期行为,从而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和非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负面影响。
(一)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
地方政府拥有投资权利和较多的国有企业。以GDP增长为单一目标,地方政府在竞争领域必然热衷于追求价大税高的项目。中央政府在推出投资项目时,地方政府在锦标主义的驱动下,为了地方利益,较少顾及自身条件的支撑以及项目的重复性,会采取一切手段极力争取。在本地区的经济建设中,地方政府也倾向于支持和引导一些GDP贡献较大的产品生产和行业发展,扩大了市场上某些产品竞争的强度,误导了市场信号。从而导致产业合理分工的链条被割裂,分工的效益下降,社会资源遭到巨大浪费。
(二)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
锦标主义导致地方政府公共支出偏向,所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地方公共品供给的不足,典型的如教育投入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是必要的国民支出,但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的財政自主权。由于教育事业的投入对GDP贡献收效甚微,在没有上级部门强制的最低投入标准的要求下,地方政府会有所偏好,而导致教育投入不足。与之相类似,地方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公共投入短缺。环境污染与地方政府的放任态度密不可分。有经验表明,生产制造业对GDP贡献巨大,特别是能源类产业,而污染尤其严重。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指标的增长不仅忽视环境保护的投入,同时放任生产型企业对环境的破坏,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空前严重。
(三)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偏好
短期行为的不良后果为人们所熟知,也为地方政府官员所深刻认识。但地方政府官员有一定的任期,短期行为的不良结果表征一般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其直接效益却能在短期内凸显。这使得地方政府官员有着不顾后果追求面上数据的理由,从而出台一系列短期行为的公共政策。诸如地方保护主义的政策,在短期内能够保证本地产业与商品的需求水平,但易导致市场分割,不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政府也极易变成短期“生产型政府”,即重生产、轻分配,民生福利水平偏低。
四、结语
锦标主义基于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机制而产生。由于缺乏更好地替代机制,政治锦标赛作为治国利器将长期存在,这为锦标主义提供了适应土壤。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锦标主义在地方政府竞争中,既能发挥正效应,也能发挥负效应。如何建立一种良性竞争秩序,引导锦标主义向好的方面演变发展,不断发挥正向效应,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话题。
参考文献:
[1]蒋波,唐炎,孙晋海,曹莉. 近代中国大学校长学校体育思想之启示——走出“锦标主义”困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7).
[2]周业安,冯兴元,赵坚毅. 地方政府竞争与市场秩序的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04(1).
[3]聂军.政治锦标赛和政治淘汰赛: 一种比较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9).
【关键词】:锦标主义;地方政府竞争;正效应;负效应
一、锦标主义相关概念辨析
(一)锦标主义的实质内涵
“锦标”一词源于体育赛事,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的龙舟比赛。那时人们在河道的终点处插有竹竿,上面挂上彩旗,谓之“锦标”。最先过终点者可夺得“锦标”,以此来判定比赛名次。人们遂将“锦标”视作比赛获胜的标志,也象征着胜利者的荣耀。在社会的演变与进程中,“锦标”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竞争者追求的目标和行为导向,不局限于体育赛事本身,应当说有竞争的地方就有“锦标”争夺。在“锦标”争夺过程中,由于目标本身极具吸引力,容易使竞争者只重视结果,而不计代价地采取一切手段展开竞争,即表现出“锦标”主义的行为倾向。锦标主义是一种广泛根植于人们脑海的思想,它能夠一定程度为竞争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动力,但同时也会催生出畸形的竞争模态。“金牌第一”、“结果最重要”等思维理念是非良性的,它背离了竞争的真正含义,这是锦标主义的弊端。
(二)地方政府竞争中的锦标主义
地方政府竞争是一种典型的竞争行为,它伴随着一国政治体制的建立而出现。地方政府竞争不仅体现在地方政府之间,也反映在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同级地方政府以及政府各部门相互之间有横向的竞争,上下级之间还有纵向竞争。究其本质,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出发,以地方政府官员利益为研究基点,可认为地方政府竞争是地方政府官员之间的政治锦标赛。这源于官员晋升与评价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确立,官员考核指标转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绩效。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GDP这一舶来术语引入中国后,因其客观可量化的特性以及较为优良的经济发展表征性,受到各地政府的青睐,成为锦标赛普遍采用的指标。由此可知,地方政府官员会围绕GDP增量及排名展开激烈的追逐,地方政府竞争中的锦标主义将使他们形成致力于追求政绩而不计代价的价值导向。
二、锦标主义在地方政府竞争中的正效应
事实证明,我国近几十的经济高速增长态势与地方政府竞争有着密切的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说,追求GDP增量的锦标主义竞争极大地促进了地方政府经济的发展,显示出一定的正向积极效应。
(一)有利于地方政府改善投资环境
投资对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作用十分显见。地方政府为谋求当地GDP增量,必然会考量引入外来投资的迫切性与重要性。投资环境强烈影响外来投资者的投资区位选择。为此,政府要出台一系列投资激励政策以改善投资环境。在锦标主义的价值导向下,各个地方政府利用外来投资的投资激励政策竞争十分激烈。由于外来投资总量有限,地方政府不得不争相创设优良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或乡村的基础设建设水平得以较大发展,人民福祉得以提高。
(二)推进各地区制度创新和民营化
地方政府竞争是各地区制度变迁的重要推力,在一定条件下,它能够推动产权变革。地方政府竞争无法阻隔区域间的经济竞争,这种压力有利于产权的明晰和保护。在锦标主义的驱动下,此类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企业的经营收益对当地GDP贡献良多,即地方政府的利益所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经营水平成为地方政府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这要求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政府要尽量规避由于自身的施政过失导致的企业亏损或淘汰出局。这就必须减弱对企业的控制,加快市场化改革和专业化分工,以实现企业的良好运转,从而增加当地GDP的增量。
(三)促进地区的市场化和对外开放
制度环境和贸易环境决定了各个地方的经济增长,信息化程度、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和市场环境质量对地区的GDP增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方保护主义是地方政府普遍采用的维护当地经济利益发展的思维倾向,但它仅仅是短期行为,无法长期对当地财富的增长作出贡献。物流越发达,信息越畅达,地方保护主义就越难有立足之地。而物流和信息是地区市场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市场化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即说明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从中长期来看,必须走市场化与区域互联对外发展的道路。在地方政府长期的竞争过程中,短期行为随处相见,但总体而言地方的市场化与对外开放水平正不断提高。
三、锦标主义在地方政府竞争中的负效应
政治锦标赛中,地方政府以明确的GDP增量为主要目标追求,政府支出方面会偏向于投资生产性的项目投入与公共产品供给,易采取短期行为,从而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和非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负面影响。
(一)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
地方政府拥有投资权利和较多的国有企业。以GDP增长为单一目标,地方政府在竞争领域必然热衷于追求价大税高的项目。中央政府在推出投资项目时,地方政府在锦标主义的驱动下,为了地方利益,较少顾及自身条件的支撑以及项目的重复性,会采取一切手段极力争取。在本地区的经济建设中,地方政府也倾向于支持和引导一些GDP贡献较大的产品生产和行业发展,扩大了市场上某些产品竞争的强度,误导了市场信号。从而导致产业合理分工的链条被割裂,分工的效益下降,社会资源遭到巨大浪费。
(二)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
锦标主义导致地方政府公共支出偏向,所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地方公共品供给的不足,典型的如教育投入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等。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是必要的国民支出,但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的財政自主权。由于教育事业的投入对GDP贡献收效甚微,在没有上级部门强制的最低投入标准的要求下,地方政府会有所偏好,而导致教育投入不足。与之相类似,地方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公共投入短缺。环境污染与地方政府的放任态度密不可分。有经验表明,生产制造业对GDP贡献巨大,特别是能源类产业,而污染尤其严重。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指标的增长不仅忽视环境保护的投入,同时放任生产型企业对环境的破坏,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空前严重。
(三)地方政府的短期行为偏好
短期行为的不良后果为人们所熟知,也为地方政府官员所深刻认识。但地方政府官员有一定的任期,短期行为的不良结果表征一般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其直接效益却能在短期内凸显。这使得地方政府官员有着不顾后果追求面上数据的理由,从而出台一系列短期行为的公共政策。诸如地方保护主义的政策,在短期内能够保证本地产业与商品的需求水平,但易导致市场分割,不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政府也极易变成短期“生产型政府”,即重生产、轻分配,民生福利水平偏低。
四、结语
锦标主义基于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机制而产生。由于缺乏更好地替代机制,政治锦标赛作为治国利器将长期存在,这为锦标主义提供了适应土壤。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锦标主义在地方政府竞争中,既能发挥正效应,也能发挥负效应。如何建立一种良性竞争秩序,引导锦标主义向好的方面演变发展,不断发挥正向效应,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话题。
参考文献:
[1]蒋波,唐炎,孙晋海,曹莉. 近代中国大学校长学校体育思想之启示——走出“锦标主义”困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7).
[2]周业安,冯兴元,赵坚毅. 地方政府竞争与市场秩序的重构[J].中国社会科学,2004(1).
[3]聂军.政治锦标赛和政治淘汰赛: 一种比较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