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学生“农转非”背离高校本分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iuh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0年秋季开学起,重庆各高校都在动员拥有该市农业户籍的学生转为城镇户籍。多名拒绝转户的学生称,动员已变为强迫,拒绝转户者被教师约谈,并以奖学金、入党甚至毕业证等相要挟。这些学生担忧转户后,老家的宅基地和农田被收回,在日后可能的拆迁中,得不到补偿。(《新京报》)
  奖学金、入党、毕业证都成为逼迫大学生“农转非”的工具,虽然校方没有拿出上级下达的强制转户口的文件,但却宣称这是重庆市教委下达的任务,必须完成。可见在重庆高校,让本地学生“农转非”是一项艰巨的政治任务。
  也许校方拿不出文件或者不能拿出文件是真的,教委下达任务也是真的,这种做法本来就是一些政府部门办理难为之事的技巧和手段,非常微妙。就像从前一些单位老老实实制订“防火、防盗、防记者”的文件。现在学聪明了,一般不会出台正式文件,只要电话或口头通知,下面敢不照办?执行中出了问题也有回旋余地,不至于陷入被动。
  为什么下达了任务,却没有文件或者不愿意公开文件呢?因为这种做法一般不大合规则,或者与公开的政策相抵触,但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只好光做不说了。比如,就“农转非”这件事来讲,政府文件里都说转户口遵循自愿原则。2003年8月,公安部出台的30条便民措施规定,新录取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可随本人意愿决定是否将户口迁学校。
  2010年7月25日重庆市政府出台的《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也规定,该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二条便是“自愿有偿”。现在重庆高校逼着学生“跳农门”,不免令人想起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土地换社保、换户口政策。此举被一些地方当成推进城市化的有利手段,却被舆论认为在侵害农民利益,后来被官方否认。现在看来,这个政策大约是存在的——虽然公开层面被否认。这些被要求转户的大学生也被许诺享受城市社保待遇,退地的三年过渡期后,不会强制要求转户学生在老家退地。这和曾经对农民的许诺如出一辙,只是农民可以自愿选择,学生却被强制着“跳农门”。如果社保换土地是剥夺农民利益,逼大学生转户不也同样如此吗?
   现在的城市户口,远没有一些农村户口来得实惠,这是许多人不愿意转户的原因。有农村户口就有宅基地和土地,有了土地,在城市没出路还可以回乡务农,不存在失业问题;有宅基地就不愁住房问题,在未来占地时宅基地和耕地都能带来大量利益,宅基地还可能置换住宅,可以通过市场出售。
  现在校方拿不出有效文件就强迫学生转户,无异会剥夺学生未来可能得到的利益,是对学生严重不负责任。这种做法背离了作为教育者的本分,俨然成为行政机关推行政策的工具,和那些拆迁者逼拆迁户让出土地何异?政府部门利用学校逼学生转户,更是和现行政策相违背,是阳奉阴违,有损依法行政的原则,非责任政府所为。虽然城市化是未来潮流,但不尊重大众意愿和利益的城市化非真正的城市化,只会引起人们的反感。
其他文献
近日,总投资1.1亿元的苏州相城区阳澄湖小学开学。校园内各处上网方便,花了30万元建造模拟生态馆。该校附属幼儿园使用地源热泵的中央空调系统,三层楼上安装了电梯,每个班级配备有独立的卫生间。(《扬子晚报》)  建一所小学,耗资过亿,不少人觉得有点浪费。有很多先进设施连教师也不会用,有人觉得太“潮”了,太“奢侈”了。但我不仅不觉得它是浪费,不觉得奢侈,而且为我们终于能够拥有耗资过亿的小学感到自豪,因为
作为金融学的新兴分支,家庭金融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分析了大庆市家庭金融调查问卷数据,试图发现本地区居民在家庭金融行为方面的特征,探究当前现状的基础上,发现银行理财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6.003  摘 要: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人才的培养和社会公平的发展,是个战略性问题。在高校教育中,为实现教育公平的保障,我们提出均衡发展及均衡教育资源。而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也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加快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高全民教育质量。  关键词:教育均衡 发展 体育教育
〔关键词〕 新课改;地理教学;实效性;形式;内容;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6—0042—01  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注重教
〔关键词〕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分组;目标;  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3—0046—01  新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还根深蒂固,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广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