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其重要途径就是要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水平和经济效益。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作为信息主渠道的统计信息,应该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这是因为,统计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基础,是实施有效控制的重要依据。因此,离开统计信息,企业信息化建设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20世纪末,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生产力。这既为我国带来发展的契机,又使我国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对企业固有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这种变革显得更加迫切。这是因为:
1、企业信息化可以推动业务流程重组,促进组织结构优化。一方面,新的“动态网络”结构,加强了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极大地调动了各部门的工作潜能和积极性,促进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以更好地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2、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扩大企业竞争范围。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涉及到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成本,改变和改善成本结构。企业成本的下降,使企业能以低信息成本实现管理成本结构优化,并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从而改变竞争方式,给企业提供新的竞争空间,扩大竞争能力。
3、企业信息化可以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提高差别化。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获得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思路的效率,给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开拓市场和选择消费的机会。使企业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起高效、快速的联系,从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市场的能力;使企业能迅速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到决策层,促进企业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研究,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向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形成不易为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竞争优势。
4、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信息技术实现了跨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料方面,手段更加灵活、快捷和开放。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拓展了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延伸了决策者的智力,提高了决策的效益和效率。同时,企业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即在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
加快信息化建设须以统计信息为基础
企业统计信息是一种资源,可以直接或间接创造财富。它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这是由统计信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
1、统计信息是企业领导科学决策的基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五个统筹发展”的方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适应市场,求得生存、发展,必须通过统计信息了解市场、产品、技术、管理等诸方面的情况,以此制定企业发展计划,调整产品结构,解决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设备更新、技术开发等一系列问题。并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
2、统计信息是企业开发资源的重要依据。以最小的投入,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企业可以运用统计信息,对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地对比、分析,寻找相关的情况和规律,从而进一步有效地利用、开发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潜质,不断发展企业。
3、统计信息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助推器。统计信息既可使企业领导把握本单位的各种内部情况,也可把握企业在地区、行业中的市场占有份额、行业排名,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反馈等诸多外部情况,从而做到知己知彼、博采众长、扬长避短、采取对策、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4、统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晴雨表。企业管理是一门系统的综合性学科。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增加值、产品产量、质量、利润和成本等指标,是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成效的重要内容和体现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尺。掌握、研究这些指标,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
加快以统计信息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企业信息化必须确保企业统计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和有效地利用,并形成使统计信息在企业信息网络上“有车可跑,有路可走”的科学的信息管理体系。因此加强以统计信息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强化以下几项工作:
1、夯实企业统计信息工作的组织基础。目前大多数企业虽已建立统计机构,但其职能和工作范围还较受局限。不少企业的统计信息工作仍以产品产量、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的统计为主,而忽略了综合统计职能的发挥,统计资料的发掘利用还较肤浅、有限。因此,企业一是要加强对统计信息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健全企业统计信息组织,并明确其职能和工作任务,搞好统计监督。二是要建好一支队伍。企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投资建设和综合经济效益等总体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没有一支高素质的统计人员队伍,是难以担当起这种重任的。现阶段,既要加快现有统计信息机构和人员的思想观念转变,从传统的服务方式和单纯提供数字数据向全方位收集,深层次分析、信息共享转变,为企业领导提供具有一定水平和价值的综合分析或专题分析报告。又要抓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技术业务素质,把思想道德素质好、技术业务精和作风严谨务实的人员充实到统计队伍中来,构筑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
2、夯实企业统计信息的管理基础,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管理制度。首先,必须贯彻《统计法》,依法统计,保证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其次,建立健全数据搜集,整理及反馈制度、原始资料核对检查制度、数据处理制度、分析资料及管理制度等,形成完整的统计信息质检体系。从组织、方法、技术等方面对统计数据的误差进行预防、控制、检查和纠正,保证数据的质量。
3、实施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整合。由于统计的触角延伸到了企业的各个层面,并且形成由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统计制度、统计方法为保证的科学高效的统计体系,所以统计部门能提供比其它渠道范围更大、层次更深、质量更高、内容更加全面和系统更强的信息源。而企业计算机信息网络可以借助统计部门快捷准确采集的并且经过统计整理的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及时发布到网上,供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权限共享信息。因此,信息将企业信息网络部门与企业统计部门两者的管理职能有机整合起来,组建网络管理部门与统计部门合二为一的新型信息管理部门,实现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整合。这样统计可借助网络技术驶上信息高速公路,而计算机信息网络可借助统计信息渠道发挥应有效用,从而形成适应新环境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组织好信息资源的网上采集、传递、存储、发布和共享,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企业信息资源,为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无锡市校办工业公司)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20世纪末,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生产力。这既为我国带来发展的契机,又使我国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对企业固有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这种变革显得更加迫切。这是因为:
1、企业信息化可以推动业务流程重组,促进组织结构优化。一方面,新的“动态网络”结构,加强了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极大地调动了各部门的工作潜能和积极性,促进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以更好地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2、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扩大企业竞争范围。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涉及到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成本,改变和改善成本结构。企业成本的下降,使企业能以低信息成本实现管理成本结构优化,并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从而改变竞争方式,给企业提供新的竞争空间,扩大竞争能力。
3、企业信息化可以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提高差别化。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获得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思路的效率,给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开拓市场和选择消费的机会。使企业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起高效、快速的联系,从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市场的能力;使企业能迅速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到决策层,促进企业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研究,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向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形成不易为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竞争优势。
4、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信息技术实现了跨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料方面,手段更加灵活、快捷和开放。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拓展了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延伸了决策者的智力,提高了决策的效益和效率。同时,企业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即在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
加快信息化建设须以统计信息为基础
企业统计信息是一种资源,可以直接或间接创造财富。它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这是由统计信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
1、统计信息是企业领导科学决策的基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五个统筹发展”的方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适应市场,求得生存、发展,必须通过统计信息了解市场、产品、技术、管理等诸方面的情况,以此制定企业发展计划,调整产品结构,解决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设备更新、技术开发等一系列问题。并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
2、统计信息是企业开发资源的重要依据。以最小的投入,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企业可以运用统计信息,对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地对比、分析,寻找相关的情况和规律,从而进一步有效地利用、开发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潜质,不断发展企业。
3、统计信息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助推器。统计信息既可使企业领导把握本单位的各种内部情况,也可把握企业在地区、行业中的市场占有份额、行业排名,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反馈等诸多外部情况,从而做到知己知彼、博采众长、扬长避短、采取对策、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4、统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晴雨表。企业管理是一门系统的综合性学科。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增加值、产品产量、质量、利润和成本等指标,是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成效的重要内容和体现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尺。掌握、研究这些指标,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
加快以统计信息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企业信息化必须确保企业统计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和有效地利用,并形成使统计信息在企业信息网络上“有车可跑,有路可走”的科学的信息管理体系。因此加强以统计信息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强化以下几项工作:
1、夯实企业统计信息工作的组织基础。目前大多数企业虽已建立统计机构,但其职能和工作范围还较受局限。不少企业的统计信息工作仍以产品产量、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的统计为主,而忽略了综合统计职能的发挥,统计资料的发掘利用还较肤浅、有限。因此,企业一是要加强对统计信息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健全企业统计信息组织,并明确其职能和工作任务,搞好统计监督。二是要建好一支队伍。企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投资建设和综合经济效益等总体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没有一支高素质的统计人员队伍,是难以担当起这种重任的。现阶段,既要加快现有统计信息机构和人员的思想观念转变,从传统的服务方式和单纯提供数字数据向全方位收集,深层次分析、信息共享转变,为企业领导提供具有一定水平和价值的综合分析或专题分析报告。又要抓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技术业务素质,把思想道德素质好、技术业务精和作风严谨务实的人员充实到统计队伍中来,构筑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
2、夯实企业统计信息的管理基础,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管理制度。首先,必须贯彻《统计法》,依法统计,保证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其次,建立健全数据搜集,整理及反馈制度、原始资料核对检查制度、数据处理制度、分析资料及管理制度等,形成完整的统计信息质检体系。从组织、方法、技术等方面对统计数据的误差进行预防、控制、检查和纠正,保证数据的质量。
3、实施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整合。由于统计的触角延伸到了企业的各个层面,并且形成由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统计制度、统计方法为保证的科学高效的统计体系,所以统计部门能提供比其它渠道范围更大、层次更深、质量更高、内容更加全面和系统更强的信息源。而企业计算机信息网络可以借助统计部门快捷准确采集的并且经过统计整理的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及时发布到网上,供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权限共享信息。因此,信息将企业信息网络部门与企业统计部门两者的管理职能有机整合起来,组建网络管理部门与统计部门合二为一的新型信息管理部门,实现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整合。这样统计可借助网络技术驶上信息高速公路,而计算机信息网络可借助统计信息渠道发挥应有效用,从而形成适应新环境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组织好信息资源的网上采集、传递、存储、发布和共享,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企业信息资源,为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无锡市校办工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