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可能会对产出有正影响,但是经过分析论证我们可能看出货币政策并不是国家经济的救世主,货币政策目标的难以实现性,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卢卡斯的政策无效性命题,降准的货币政策不能带来拉动经济的大作用都可以证明货币政策并不能带来经济增长或者恢复,我们应该逐渐摆脱对货币政策的依赖。
【关键词】无效性 卢卡斯政策无效性命题 货币流通速度
一、我国经济状况分析
央行6月14日发布5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5月份贷款数据意外大增,导致M2增速升至年内高点。
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2 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l)余额32.78万亿元,同比增长5.7%,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5.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O)余额5.81万亿元,同比增长6.7%。
总体来看,5月份社会融资、新增信贷均超出市场预期,Ml、M2的增速亦双双反弹,结合前期财政支出的大幅回升,可见当前不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均已向支持流动性中性偏松的方向发展,而且,本周公开市场继续净投放1040亿元,流动性平稳度过季末应当无忧。
二、对货币政策的分析
我国对于货币政策的依赖必须斩除,货币政策并不能为我们的经济做出我们预期的贡献,甚至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微乎其微。而且,据米德探讨的结果“在某些情沉下,单獨使用開支調整政策追求内、外平衡的结果,将會導致一回内部平衡舆外部平衡之同的衙突,這種情况被稱之為米德衡突(Mead's Conflict)。”
(1)货币政策目标的难以实现性
货币政策目标由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三个渐进式的层次组成。
货币政策工具经过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到最终目标是一个逐次传递的过程。对中央银行而言,这些目标的可控性依次减弱,中央银行的控制力降低必然会影响最终目标的实现。
(2)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货币传递机制更加确定货币政策依赖性的错误一一货币政策传递机制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目标之后,从选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进行政策操作开始,到实现其预期目标之间,所经过的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到最终目标的逐次传递过程及其作用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通过投资支出渠道起作用:第二类是通过消费支出渠道起作用;第三类是通过国际贸易渠道起作用。
在货币政策传递机制中,货币流通速度影响货币的有效性,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可以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扩张货币供应量,但却不能够直接影响货币流通速度。通常,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变动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利率下调,货币需求上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降低,人们并不急于消费和投资,尤其在经济不景气时更是如此。货币流通速度变慢,通货紧缩恶化;利率上调,货币需求下降,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人们增加消费和投资,尤其在经济高涨时,货币流通速度上升,通货膨胀加剧。
三、总结
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可能会对产出有正影响,但是经过分析论证我们可能看出货币政策并不是国家经济的救世主,货币政策目标的难以实现性,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卢卡斯的政策无效性命题,降准的货币政策不能带来拉动经济的大作用都可以证明货币政策并不能带来经济增长或者恢复,我们应该逐渐摆脱对货币政策的依赖。
在中国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对产出有正的影响,而未预期到的货币冲击对产出存在非对称性影响的迹象(10%的显著水平)。未预期到的正的货币冲击有正的影响,负的冲击有负的影响,但是由于负的冲击的系数大于正的冲击的系数,所以紧缩的效应大于扩张的效应。上述结果表明,在中国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至少存在短期影响,为何在中国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对产出仍然有影响?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中国还存在市场的不完全性,特别是工资、价格刚性的存在,市场不能迅速调整以出清市场,以致在短期内货币政策对产出仍有作用。例如,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应,人们预期价格会上涨,但由于工资与价格刚性的存在,在短期内价格水平的上升没有货币供给增加的多,相对于总供给来说,总需求会增长,在总供给(AS)总需求(AD)分析的框架下,产出会增长,从而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对产出仍有影响,货币是非中性的。所以,在短期内来说,货币供应的增加可能导致产出的扩大。但是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通过货币供应的增加能够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从长期来看,正如B.M.Friedman(1995)所说,,“无人相信价格总是刚性的”。在长期中,随着工资和价格的调整,总供给曲线将趋向于垂直或近乎垂直。
我国应当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保持宏观调控的正确方向、一定的力度和合理的节奏,这对于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非常必要。实际土,政府在对待经济复苏和经济持久发展这个问题上持十分审慎的态度。我们现在还面临许多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外需持续减弱趋势还难以转变,这对我们的影响肯定是较大的;从内部环境看,虽然经济开始好转,但是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运行,许多还是靠政策的支持,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活力。在这种情况下,政策过早退出,就可能前功尽弃,甚至使形势发生逆转。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当然,我们也必须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来调整政策和方针。也就是说,就在执行过程中,还会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地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无效性 卢卡斯政策无效性命题 货币流通速度
一、我国经济状况分析
央行6月14日发布5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5月份贷款数据意外大增,导致M2增速升至年内高点。
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4%,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2 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l)余额32.78万亿元,同比增长5.7%,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5.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O)余额5.81万亿元,同比增长6.7%。
总体来看,5月份社会融资、新增信贷均超出市场预期,Ml、M2的增速亦双双反弹,结合前期财政支出的大幅回升,可见当前不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均已向支持流动性中性偏松的方向发展,而且,本周公开市场继续净投放1040亿元,流动性平稳度过季末应当无忧。
二、对货币政策的分析
我国对于货币政策的依赖必须斩除,货币政策并不能为我们的经济做出我们预期的贡献,甚至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微乎其微。而且,据米德探讨的结果“在某些情沉下,单獨使用開支調整政策追求内、外平衡的结果,将會導致一回内部平衡舆外部平衡之同的衙突,這種情况被稱之為米德衡突(Mead's Conflict)。”
(1)货币政策目标的难以实现性
货币政策目标由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三个渐进式的层次组成。
货币政策工具经过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到最终目标是一个逐次传递的过程。对中央银行而言,这些目标的可控性依次减弱,中央银行的控制力降低必然会影响最终目标的实现。
(2)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货币传递机制更加确定货币政策依赖性的错误一一货币政策传递机制是指货币管理当局确定货币政策目标之后,从选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进行政策操作开始,到实现其预期目标之间,所经过的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到最终目标的逐次传递过程及其作用机制。
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通过投资支出渠道起作用:第二类是通过消费支出渠道起作用;第三类是通过国际贸易渠道起作用。
在货币政策传递机制中,货币流通速度影响货币的有效性,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可以影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扩张货币供应量,但却不能够直接影响货币流通速度。通常,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变动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利率下调,货币需求上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降低,人们并不急于消费和投资,尤其在经济不景气时更是如此。货币流通速度变慢,通货紧缩恶化;利率上调,货币需求下降,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人们增加消费和投资,尤其在经济高涨时,货币流通速度上升,通货膨胀加剧。
三、总结
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可能会对产出有正影响,但是经过分析论证我们可能看出货币政策并不是国家经济的救世主,货币政策目标的难以实现性,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卢卡斯的政策无效性命题,降准的货币政策不能带来拉动经济的大作用都可以证明货币政策并不能带来经济增长或者恢复,我们应该逐渐摆脱对货币政策的依赖。
在中国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对产出有正的影响,而未预期到的货币冲击对产出存在非对称性影响的迹象(10%的显著水平)。未预期到的正的货币冲击有正的影响,负的冲击有负的影响,但是由于负的冲击的系数大于正的冲击的系数,所以紧缩的效应大于扩张的效应。上述结果表明,在中国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至少存在短期影响,为何在中国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对产出仍然有影响?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中国还存在市场的不完全性,特别是工资、价格刚性的存在,市场不能迅速调整以出清市场,以致在短期内货币政策对产出仍有作用。例如,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应,人们预期价格会上涨,但由于工资与价格刚性的存在,在短期内价格水平的上升没有货币供给增加的多,相对于总供给来说,总需求会增长,在总供给(AS)总需求(AD)分析的框架下,产出会增长,从而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对产出仍有影响,货币是非中性的。所以,在短期内来说,货币供应的增加可能导致产出的扩大。但是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通过货币供应的增加能够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从长期来看,正如B.M.Friedman(1995)所说,,“无人相信价格总是刚性的”。在长期中,随着工资和价格的调整,总供给曲线将趋向于垂直或近乎垂直。
我国应当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且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保持宏观调控的正确方向、一定的力度和合理的节奏,这对于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非常必要。实际土,政府在对待经济复苏和经济持久发展这个问题上持十分审慎的态度。我们现在还面临许多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外需持续减弱趋势还难以转变,这对我们的影响肯定是较大的;从内部环境看,虽然经济开始好转,但是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运行,许多还是靠政策的支持,缺乏内在的动力和活力。在这种情况下,政策过早退出,就可能前功尽弃,甚至使形势发生逆转。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当然,我们也必须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来调整政策和方针。也就是说,就在执行过程中,还会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地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