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拟金题】
请以“就这样,我长大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我”,是写作的主体,在某个时刻或者某段时间内,“我”历经了什么事件,内心世界经过了怎样翻天覆地的演变轨迹,最终让“我”的情感、思想、精神、修养等发生质变或顿悟。
叙事写作的重点应该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能引起“我”“顿悟”的催化事件的曲折波澜。行文时,需将所叙述的事情与人物内心情感的转变交融起来,渐次升腾。而画面的描写或细节的刻画,应该放在使“我”心灵蜕变的触发之处,如砥砺前行之时,快递小哥朴素的微笑和包得严严实实的快递,以及签字时的严谨用心等,与“我”置身都市的浮华、躁动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将“长大”的契机勾画出来。另外,还要设置特定的环境背景,将光与影、色彩的相互映衬、人物素描简笔与浓墨重彩的描摹、动静结合等的相得益彰,自然衍生成立体丰富的画图,投影折射出“我”的内心世界。
【佳作示例一】
就这样,我长大了
◎冯钰
那段日子,我看到四月春风向我吹来,沸腾成洋流的模样。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
正值暮色四合,车在盘山公路上弯曲绕着,停在山腰处,我第一次与这个小山庄会面。干涩,是这里给我的初印象——轮廓锋利的树木,燃烧成火焰色的霞光,还有那些带着局促的善意微笑的人们。
人群里有孩子,他们看上去黝黑瘦削但有力,像一棵棵挺拔着的小树,眼里闪着光。回忆从时光里反复坠落,倒退回初遇的样子,那段日子,我就跟在他们身旁,走过成長的从容和坚定。
每天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那些孩子就会带着铁锹来到山上一片未开垦的荒地上,将泥土里掺杂的石块挑出来,最终得到一块可以种植树木的土地。那时候,尚未长大的我只看得到同情。
一下,两下,铁锹深深埋进泥土的肌理,好像能够触到大自然有力跳动的脉搏,在厚重的土地中翻涌,仿佛在心里奏响密集的鼓点声,激起灵魂的共振。那些孩子的脊背上淌满了汗,充满生命张力的有节奏的起伏,在夕阳照拂下像鱼跃一般,这是一支无曲无词的颂歌,透过稀薄干燥的空气,直抵我的耳膜,盈满身心。这种场景很容易让我想到教堂里圣女手中的烛光,我称它为一种祷告。
我也只能称它为一种祷告。片刻,我加入了他们,进行这场虔诚的祈祷,向土地,向自然,向生命。我感受到自己的血液和泥土泛起的清香一同糅杂在天地间,引发一场海啸。我看向来路,垦殖过后细碎柔软的泥土,是这里罕见的潮湿的存在,是一种新生的力量在蓬勃、迸发。
那段日子,我与他们一同,见证了一方荒土变成可以孕育生命的摇篮,树苗已经运来了,但可惜的是,我没能等到栽下的那一天。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这干涩的山野会弥漫着树木的清香,拥有翠绿的理想。
我记得曾问过他们,有没有什么梦想。一个孩子小心翼翼将铁锹上残留的泥土抖落,然后说,希望家乡拥有一片海洋一样的树林。
会实现的,都会实现的。正如钱钟书在《围城》中所说,希望还未落入渺茫,在广漠澎湃的黑暗深处,一点萤火似的自照着。我忽然长大了,因为在这晦暗不明中用双手举起的火把,这与自然斗争的执拗,为了生存和未来,夺取尘土罅隙间的光芒;这是北方干涩却厚重的土地所孕育出的中国力量,用一代代人的汗水灌溉出澄明来。
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了,在不远的将来,我们都可以拥有山岳海洋,我们终将看到天光乍现。
【评点】
都市的小孩,什么时候能从“汉堡”和“肯德基”中咀嚼出岩土和砂砾的苦涩,又什么时候能从“芭比娃娃”和“变形金刚”中懂得垦荒与种植的艰辛?
志愿者活动,成功地将“我”载向不熟知的世界,参与了那里的垦殖与劳动,见证着一方荒土变成可以孕育生命的摇篮,这些亲身参与的生活,让“我”成长了起来。
【佳作示例二】
就这样,我长大了
◎刘赵超
我大抵算个老顽童。
老顽童不懂长大。
十五六岁的人了,还抄起哥哥的球鞋,在九十平的房子里和哥哥转圈圈。哥哥丢下作业来追我,两人冲进厨房,打翻了一瓶洗涤剂,成了两只花猫。大花猫抢过拖把,愤愤道:“你别淘了,行不行?!”
别淘了——在那段日子后,我想对所有给我这句劝诫的人说——我不淘了,再也不淘了,我会快快长大。
疫情期间,妈妈所在的工厂倒闭,妈妈赋闲在家;爸爸因为人手不够, 也被紧急派往隔离点做巡查工作。那段日子,妈妈比平常更加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哥哥也不再提要买新球鞋的事情,只有我,老顽童,仍在策划疫情过后的游玩计划。
直到十天后等到爸爸的电话。
“人手紧张,我还要再待几天。”隔着话筒都能听到爸爸很响的呵气声,“你们在家要照顾好自己。”
“那爸爸你呢?什么时候回来?”我插嘴道。
“这个不好说,你要乖乖在家。”爸爸说完,又和妈妈唠了一会儿。
挂了电话,我把头埋进枕头里喊:“我要出去!我要接爸爸回家!”我也不知怎么就喊出那样的话,也许是从电话里听出了爸爸很累。我故意把声音放得很大——老顽童怕丢脸,想掩饰哭腔。
“不要哭!”哥哥走过来拍拍我,“你想出去,爸爸还想回来呢,爸爸是退伍军人,他有他该做的事。”
“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这是爸爸常说的一句话,恍惚间,我仿佛看见了他在寒风中笔直伫立,朝我比出“V”的手势。
老顽童也想长大,老顽童要保护自己的家人。
老顽童渐渐学会在闯祸之后和哥哥抢拖把抹布了;老顽童渐渐学会帮妈妈比对菜价了;老顽童渐渐学会在和爸爸通话时叮嘱他多穿些衣服了。
老顽童也会长大。
当身边很多人都说我忽然长大了,懂事了,知道要强了,我只想说——老顽童不想再淘了,老顽童知道要保护家人了,老顽童想快快长大。
我不想做苍穹之中的闪耀,我只想做家人人生路上的一盏引路灯,把家人接引回家。
【评点】
在疫情爆发的那段日子里,小作者没有俗套的叙事,只是将小小的“我”,置身于“老顽童”的世界,却因为疫情期间的变化,觉察出生活的不易,与亲人关怀的可贵,将“长大”的内涵赋予了特定的人生使命:老顽童不想再淘了,老顽童知道要保护家人了,老顽童想快快长大。
请以“就这样,我长大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我”,是写作的主体,在某个时刻或者某段时间内,“我”历经了什么事件,内心世界经过了怎样翻天覆地的演变轨迹,最终让“我”的情感、思想、精神、修养等发生质变或顿悟。
叙事写作的重点应该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能引起“我”“顿悟”的催化事件的曲折波澜。行文时,需将所叙述的事情与人物内心情感的转变交融起来,渐次升腾。而画面的描写或细节的刻画,应该放在使“我”心灵蜕变的触发之处,如砥砺前行之时,快递小哥朴素的微笑和包得严严实实的快递,以及签字时的严谨用心等,与“我”置身都市的浮华、躁动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将“长大”的契机勾画出来。另外,还要设置特定的环境背景,将光与影、色彩的相互映衬、人物素描简笔与浓墨重彩的描摹、动静结合等的相得益彰,自然衍生成立体丰富的画图,投影折射出“我”的内心世界。
【佳作示例一】
就这样,我长大了
◎冯钰
那段日子,我看到四月春风向我吹来,沸腾成洋流的模样。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
正值暮色四合,车在盘山公路上弯曲绕着,停在山腰处,我第一次与这个小山庄会面。干涩,是这里给我的初印象——轮廓锋利的树木,燃烧成火焰色的霞光,还有那些带着局促的善意微笑的人们。
人群里有孩子,他们看上去黝黑瘦削但有力,像一棵棵挺拔着的小树,眼里闪着光。回忆从时光里反复坠落,倒退回初遇的样子,那段日子,我就跟在他们身旁,走过成長的从容和坚定。
每天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那些孩子就会带着铁锹来到山上一片未开垦的荒地上,将泥土里掺杂的石块挑出来,最终得到一块可以种植树木的土地。那时候,尚未长大的我只看得到同情。
一下,两下,铁锹深深埋进泥土的肌理,好像能够触到大自然有力跳动的脉搏,在厚重的土地中翻涌,仿佛在心里奏响密集的鼓点声,激起灵魂的共振。那些孩子的脊背上淌满了汗,充满生命张力的有节奏的起伏,在夕阳照拂下像鱼跃一般,这是一支无曲无词的颂歌,透过稀薄干燥的空气,直抵我的耳膜,盈满身心。这种场景很容易让我想到教堂里圣女手中的烛光,我称它为一种祷告。
我也只能称它为一种祷告。片刻,我加入了他们,进行这场虔诚的祈祷,向土地,向自然,向生命。我感受到自己的血液和泥土泛起的清香一同糅杂在天地间,引发一场海啸。我看向来路,垦殖过后细碎柔软的泥土,是这里罕见的潮湿的存在,是一种新生的力量在蓬勃、迸发。
那段日子,我与他们一同,见证了一方荒土变成可以孕育生命的摇篮,树苗已经运来了,但可惜的是,我没能等到栽下的那一天。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这干涩的山野会弥漫着树木的清香,拥有翠绿的理想。
我记得曾问过他们,有没有什么梦想。一个孩子小心翼翼将铁锹上残留的泥土抖落,然后说,希望家乡拥有一片海洋一样的树林。
会实现的,都会实现的。正如钱钟书在《围城》中所说,希望还未落入渺茫,在广漠澎湃的黑暗深处,一点萤火似的自照着。我忽然长大了,因为在这晦暗不明中用双手举起的火把,这与自然斗争的执拗,为了生存和未来,夺取尘土罅隙间的光芒;这是北方干涩却厚重的土地所孕育出的中国力量,用一代代人的汗水灌溉出澄明来。
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了,在不远的将来,我们都可以拥有山岳海洋,我们终将看到天光乍现。
【评点】
都市的小孩,什么时候能从“汉堡”和“肯德基”中咀嚼出岩土和砂砾的苦涩,又什么时候能从“芭比娃娃”和“变形金刚”中懂得垦荒与种植的艰辛?
志愿者活动,成功地将“我”载向不熟知的世界,参与了那里的垦殖与劳动,见证着一方荒土变成可以孕育生命的摇篮,这些亲身参与的生活,让“我”成长了起来。
【佳作示例二】
就这样,我长大了
◎刘赵超
我大抵算个老顽童。
老顽童不懂长大。
十五六岁的人了,还抄起哥哥的球鞋,在九十平的房子里和哥哥转圈圈。哥哥丢下作业来追我,两人冲进厨房,打翻了一瓶洗涤剂,成了两只花猫。大花猫抢过拖把,愤愤道:“你别淘了,行不行?!”
别淘了——在那段日子后,我想对所有给我这句劝诫的人说——我不淘了,再也不淘了,我会快快长大。
疫情期间,妈妈所在的工厂倒闭,妈妈赋闲在家;爸爸因为人手不够, 也被紧急派往隔离点做巡查工作。那段日子,妈妈比平常更加精打细算地过日子,哥哥也不再提要买新球鞋的事情,只有我,老顽童,仍在策划疫情过后的游玩计划。
直到十天后等到爸爸的电话。
“人手紧张,我还要再待几天。”隔着话筒都能听到爸爸很响的呵气声,“你们在家要照顾好自己。”
“那爸爸你呢?什么时候回来?”我插嘴道。
“这个不好说,你要乖乖在家。”爸爸说完,又和妈妈唠了一会儿。
挂了电话,我把头埋进枕头里喊:“我要出去!我要接爸爸回家!”我也不知怎么就喊出那样的话,也许是从电话里听出了爸爸很累。我故意把声音放得很大——老顽童怕丢脸,想掩饰哭腔。
“不要哭!”哥哥走过来拍拍我,“你想出去,爸爸还想回来呢,爸爸是退伍军人,他有他该做的事。”
“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这是爸爸常说的一句话,恍惚间,我仿佛看见了他在寒风中笔直伫立,朝我比出“V”的手势。
老顽童也想长大,老顽童要保护自己的家人。
老顽童渐渐学会在闯祸之后和哥哥抢拖把抹布了;老顽童渐渐学会帮妈妈比对菜价了;老顽童渐渐学会在和爸爸通话时叮嘱他多穿些衣服了。
老顽童也会长大。
当身边很多人都说我忽然长大了,懂事了,知道要强了,我只想说——老顽童不想再淘了,老顽童知道要保护家人了,老顽童想快快长大。
我不想做苍穹之中的闪耀,我只想做家人人生路上的一盏引路灯,把家人接引回家。
【评点】
在疫情爆发的那段日子里,小作者没有俗套的叙事,只是将小小的“我”,置身于“老顽童”的世界,却因为疫情期间的变化,觉察出生活的不易,与亲人关怀的可贵,将“长大”的内涵赋予了特定的人生使命:老顽童不想再淘了,老顽童知道要保护家人了,老顽童想快快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