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在近几年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情化”教学的尝试和运用,即引导学生由鉴赏、体味作品的笔墨情趣上升到激发民族情感、陶治爱国情操的理性高度,贯穿、渗透审美教育和理想道德教育,凸显爱国主义教育重点,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蕴和画家的人格品质、思想境界、艺术追求,扩充知识储备,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审美情趣。
下面,我着重就如何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画种的中国画进行爱国主义“情化”教育问题作些粗浅的例释。
一、情景交融的意境—思想境界的升华:中国山水画赏析
情景交融的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一大艺术特色。因此,在进行中国山水画赏析时,我注意有针对性地选择《寒江独钓图》和《早春图》为范画,引导学生重点了解、感受山水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画中有诗、诗意盎然”的独特意境。譬如,对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的赏析,我首先请学生仔细观摩画面,思考作者在构图上有何独到之处,学生一般都能谈到:马远对自然景物进行了大胆剪裁,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通幅只一叶扁舟漂浮在浩淼的寒江上,一渔翁独自在船头垂钓,除寥寥水波外,画面留出了大片的空白。这时,我又适时提问:“可以想象,这种空白留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呢?”同学们大胆想象,众说纷纭。有的说:“这种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计白当黑的运用空白的艺术处理,给欣赏者以一种浪漫的诗意:是水?是天?还是水天相接?任凭想象。”有的说:“大片的空白,给人一种水天一色、无边无迹、空旷、渺茫的境界。”也有的说:“这一空白巧妙地突出了江面的辽阔、‘独钓’的情景和寒意萧索的氛围,使人自然联想起‘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而北宋郭熙的《早春图》,学生们赏析后的感受是:此画通过纯客观的全景式的描绘,描画了初春时节,草木正要发芽、放青,薄雾绕着山腰轻飘的景致,表达了“春山淡洽而如笑”的优美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同在宋代,两幅山水画为何意境迥然不同呢?我在对两幅画进行对比赏析时,侧重引导学生联系作者所处的不同社会背景加以思考,这样,同学们就较容易理解中国山水画是“笔墨间有大境界、方寸中见大社会”,如《早春图》是北宋国泰民安、山河锦绣的艺术再现,是作者借赞美自然美景,寄托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因而使同学们深受感染,增强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寒江独钓图》则是作者对异族入侵、山河破碎、偏安一隅、歌舞升平的南宋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无奈,只好对天抒意,追求完美的诗意聊以自慰。通过赏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使学生们由山水画的意境欣赏达到民族情感、思想境界的升华。
二、形神兼备的刻画—独特情感的深化:中国人物画赏析
进行人物画赏析,我重点选择了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和明朝陈洪缓的《屈子行吟图》。在引导学生对两幅画的表现技法、艺术风格进行比较分析后,重点要求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通过主要人物的外貌、神情的刻画,分别反映了韩熙载和屈原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表达了什么样的独特情感?从而使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韩熙载夜宴图》分五个连续的场面刻画了主人翁在家里夜宴时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沉郁寡欢的神情,揭示了他怀才不遇,又怕遭暗算,而不得不故意沉湎于声色所带来的一种深深的苦闷,把韩熙载始终处于不能纵情欢娱,沉思、压抑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屈子行吟图》的作者,则以其杰出的想象力,成功地刻画了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高大形象和精神风貌。全画构图简洁,形象突出,以寥寥数笔构勒出屈原的大体形象,大块的空白更增添了屈原流放独处的孤独气氛和他因去国离乡、忧国忧民而产生的内心痛苦,“世人皆浊,吾与谁行”的悲怆迎面袭来。但是,从对屈原本身形象的刻画来看,他虽然孤单,但其飘然远行的庄重、沉稳的动态,正反映了他的洁身自爱、不甘消沉,使人自然会联想起他的千古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其实,通过人物外貌神情的刻画,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面貌和独特情感,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真是不胜枚举:《李白行吟图》从总体上把握人物的精神气质,以工笔刻画的李白,目光直视前方,昂首挺胸,似乎目空一切又仿佛在轻吟高歌,既体现了诗仙的才华横溢、气度不凡,又体现了李白藐视权贵、向往自由的精神;《采薇图》刻画的伯荑形象清逸瘦削,紧抿双唇,气宇轩昂,眉宇间隐含着智者的气概和威武不屈的倔强灵魂,一个坚信个人理想至死不变节的艺术形象撼人心魄……
三、托物言志的内蕴—理想信念的追求:中国花鸟画赏析
赏析中国花鸟画时,我选择了以元代吴冕与清代朱耷的画为重点。吴冕画的梅花充满生气,清新可爱,具有鲜明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通过《墨梅图》的引导赏析,同学们反映:全画虽然只用淡墨,但一笔两顿挫的圈梅画法,显得笔力挺秀,把梅花的姿态表现得飘逸动人。一枝含苞欲放的梅花,横斜画中,卓尔不群;劲拔的枝干、已开未开的梅花洋溢着一种蓬勃的生机,显得十分清新动人。其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不但和梅花一样充满生气,而且说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表明了作者在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的年代里,不甘忍受民族压迫、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政治态度和远大抱负,崇高的民族气节使人油然而生敬意。
朱耷的画“以丑直锲人心,以丑傲视甜媚”,有一种借物抒情的特点与残山剩水影射时势的独特风格,笔简意深,展现出一种荒凉寂静之美,使观赏者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因此,在赏析《荷花水禽图》时,一些学生认为:画面上郁郁而立的残荷,寂然倒立的孤石,那只耸肩缩颈、形影相吊、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其实就是画家的自然写照。作者用浓墨简笔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的亡国之痛、悲伤失望之情,在洒脱不羁的用笔中作者狂傲孤高的性格呼之欲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坚定的爱国信念跃然纸上。
其他诸如疏疏淡淡、清新净洁的竹是清代郑板桥精神的慰藉、理想的依托和毕生信念的追求;晶莹欲滴的墨葡萄则是明代画家徐渭怀才不遇的落拓和狂傲不羁的叛逆性格的写照;张牙舞爪、横行霸道的蟹,充分揭示的是齐白石大师对日本侵略者的深恶痛绝之情和坚信祖国必胜的理想信念。借描绘花卉禽鸟,抒发情感、托物言志,成了中国花鸟画的传统特色。对此,我们在进行赏析时,不仅要注意牢牢把握画风画技,而且要透过画面进行深化教育和启发诱导,以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民族情感教育。
四、笔墨情趣的赏析—审美情趣的提高—爱国情操的陶冶
这是我在进行爱国主义“情化”教育实践中一以贯之的主线,也是进行高中美术欣赏特别是中国画欣赏时把握的重点。概言之,进行中国美术欣赏,一是不能囿于作品直观的、表层的笔墨情趣的赏析,而应注重深层次内蕴的挖掘、扩张、延伸、展现,引导学生感知、理解不同作品所描绘的不同情景、积淀的不同情感、蕴含的不同情趣、展示的不同情操,提高同学们的美术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二是着眼切实改变部分同学对外国经典作品和艺术大师知之甚多,而对中国美术史及其艺术成就知者寥寥或知之不详的状况,注意在平时的美术欣赏过程中,通过中国美术的艺术特点、高超技艺、独特风格、众多流派和卓著成就的介绍,加深学生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巨大的中国美术的了解,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下面,我着重就如何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画种的中国画进行爱国主义“情化”教育问题作些粗浅的例释。
一、情景交融的意境—思想境界的升华:中国山水画赏析
情景交融的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一大艺术特色。因此,在进行中国山水画赏析时,我注意有针对性地选择《寒江独钓图》和《早春图》为范画,引导学生重点了解、感受山水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画中有诗、诗意盎然”的独特意境。譬如,对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的赏析,我首先请学生仔细观摩画面,思考作者在构图上有何独到之处,学生一般都能谈到:马远对自然景物进行了大胆剪裁,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通幅只一叶扁舟漂浮在浩淼的寒江上,一渔翁独自在船头垂钓,除寥寥水波外,画面留出了大片的空白。这时,我又适时提问:“可以想象,这种空白留给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呢?”同学们大胆想象,众说纷纭。有的说:“这种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计白当黑的运用空白的艺术处理,给欣赏者以一种浪漫的诗意:是水?是天?还是水天相接?任凭想象。”有的说:“大片的空白,给人一种水天一色、无边无迹、空旷、渺茫的境界。”也有的说:“这一空白巧妙地突出了江面的辽阔、‘独钓’的情景和寒意萧索的氛围,使人自然联想起‘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而北宋郭熙的《早春图》,学生们赏析后的感受是:此画通过纯客观的全景式的描绘,描画了初春时节,草木正要发芽、放青,薄雾绕着山腰轻飘的景致,表达了“春山淡洽而如笑”的优美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同在宋代,两幅山水画为何意境迥然不同呢?我在对两幅画进行对比赏析时,侧重引导学生联系作者所处的不同社会背景加以思考,这样,同学们就较容易理解中国山水画是“笔墨间有大境界、方寸中见大社会”,如《早春图》是北宋国泰民安、山河锦绣的艺术再现,是作者借赞美自然美景,寄托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因而使同学们深受感染,增强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寒江独钓图》则是作者对异族入侵、山河破碎、偏安一隅、歌舞升平的南宋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无奈,只好对天抒意,追求完美的诗意聊以自慰。通过赏析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使学生们由山水画的意境欣赏达到民族情感、思想境界的升华。
二、形神兼备的刻画—独特情感的深化:中国人物画赏析
进行人物画赏析,我重点选择了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和明朝陈洪缓的《屈子行吟图》。在引导学生对两幅画的表现技法、艺术风格进行比较分析后,重点要求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者通过主要人物的外貌、神情的刻画,分别反映了韩熙载和屈原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表达了什么样的独特情感?从而使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韩熙载夜宴图》分五个连续的场面刻画了主人翁在家里夜宴时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沉郁寡欢的神情,揭示了他怀才不遇,又怕遭暗算,而不得不故意沉湎于声色所带来的一种深深的苦闷,把韩熙载始终处于不能纵情欢娱,沉思、压抑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屈子行吟图》的作者,则以其杰出的想象力,成功地刻画了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高大形象和精神风貌。全画构图简洁,形象突出,以寥寥数笔构勒出屈原的大体形象,大块的空白更增添了屈原流放独处的孤独气氛和他因去国离乡、忧国忧民而产生的内心痛苦,“世人皆浊,吾与谁行”的悲怆迎面袭来。但是,从对屈原本身形象的刻画来看,他虽然孤单,但其飘然远行的庄重、沉稳的动态,正反映了他的洁身自爱、不甘消沉,使人自然会联想起他的千古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其实,通过人物外貌神情的刻画,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面貌和独特情感,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真是不胜枚举:《李白行吟图》从总体上把握人物的精神气质,以工笔刻画的李白,目光直视前方,昂首挺胸,似乎目空一切又仿佛在轻吟高歌,既体现了诗仙的才华横溢、气度不凡,又体现了李白藐视权贵、向往自由的精神;《采薇图》刻画的伯荑形象清逸瘦削,紧抿双唇,气宇轩昂,眉宇间隐含着智者的气概和威武不屈的倔强灵魂,一个坚信个人理想至死不变节的艺术形象撼人心魄……
三、托物言志的内蕴—理想信念的追求:中国花鸟画赏析
赏析中国花鸟画时,我选择了以元代吴冕与清代朱耷的画为重点。吴冕画的梅花充满生气,清新可爱,具有鲜明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通过《墨梅图》的引导赏析,同学们反映:全画虽然只用淡墨,但一笔两顿挫的圈梅画法,显得笔力挺秀,把梅花的姿态表现得飘逸动人。一枝含苞欲放的梅花,横斜画中,卓尔不群;劲拔的枝干、已开未开的梅花洋溢着一种蓬勃的生机,显得十分清新动人。其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不但和梅花一样充满生气,而且说明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表明了作者在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的年代里,不甘忍受民族压迫、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政治态度和远大抱负,崇高的民族气节使人油然而生敬意。
朱耷的画“以丑直锲人心,以丑傲视甜媚”,有一种借物抒情的特点与残山剩水影射时势的独特风格,笔简意深,展现出一种荒凉寂静之美,使观赏者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因此,在赏析《荷花水禽图》时,一些学生认为:画面上郁郁而立的残荷,寂然倒立的孤石,那只耸肩缩颈、形影相吊、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其实就是画家的自然写照。作者用浓墨简笔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的亡国之痛、悲伤失望之情,在洒脱不羁的用笔中作者狂傲孤高的性格呼之欲出,强烈的民族情感、坚定的爱国信念跃然纸上。
其他诸如疏疏淡淡、清新净洁的竹是清代郑板桥精神的慰藉、理想的依托和毕生信念的追求;晶莹欲滴的墨葡萄则是明代画家徐渭怀才不遇的落拓和狂傲不羁的叛逆性格的写照;张牙舞爪、横行霸道的蟹,充分揭示的是齐白石大师对日本侵略者的深恶痛绝之情和坚信祖国必胜的理想信念。借描绘花卉禽鸟,抒发情感、托物言志,成了中国花鸟画的传统特色。对此,我们在进行赏析时,不仅要注意牢牢把握画风画技,而且要透过画面进行深化教育和启发诱导,以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民族情感教育。
四、笔墨情趣的赏析—审美情趣的提高—爱国情操的陶冶
这是我在进行爱国主义“情化”教育实践中一以贯之的主线,也是进行高中美术欣赏特别是中国画欣赏时把握的重点。概言之,进行中国美术欣赏,一是不能囿于作品直观的、表层的笔墨情趣的赏析,而应注重深层次内蕴的挖掘、扩张、延伸、展现,引导学生感知、理解不同作品所描绘的不同情景、积淀的不同情感、蕴含的不同情趣、展示的不同情操,提高同学们的美术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二是着眼切实改变部分同学对外国经典作品和艺术大师知之甚多,而对中国美术史及其艺术成就知者寥寥或知之不详的状况,注意在平时的美术欣赏过程中,通过中国美术的艺术特点、高超技艺、独特风格、众多流派和卓著成就的介绍,加深学生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巨大的中国美术的了解,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