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者,练习也; 贯者,连贯,连续也。习惯,即连续不断地练习,以求得技能的生成。小学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科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合作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一種喜悦叫学会自己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在浏览教材的时候,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教材本身也设计了许多栏目,如,“金点子”“活动场”“交流厅”“情景剧”等,以启发学生去思考。在思考时,要引导学生能从上述的事例中得出结论,明白道理;也要举一反三、善于将这件事学到的道理转移到另一件相似的事情上。例如教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水滴的诉说》一课,就联系学生生活中浪费污染水资源等现象进行辨析,从而使学生懂得注意节约、不浪费的道理,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一)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课堂上,有些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只要有思维活跃的学生举手,就会马上让他回答,其实这样会打断或是诱导了其他学生的思路,让人不能独立思考,渐渐地,还会使那些思维较慢的学生失去思考的习惯,这是很不科学的,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保证充足的思考时间。
(二)要指导学生思考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评价,让学生能从不同的方面、范围和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有利于他们学会思考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思辨能力。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学习有方法》一课,让学生学会记住“聪”,这就需要学生思考不同方法。最有趣的思考那就是将字想成一幅画,左边有耳朵、上面是眼睛、中间是个口、下边是个心。这就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听、仔细看、积极发言,要眼口心一起用。这样的教学,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二、有一种思维从疑问和惊奇中开始
爱因斯坦曾精辟地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学生问 “为什么”的时候,他的思维就转动起来了。上课时可以要求他们把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老师经过梳理,每小组选择最有价值、最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参加小组汇报。在教授《文明古国的荣辱》时,就可以联系历史知识,结合时政热点,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设问,自己去大胆质疑,从而培养爱国精神。
(一)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讨论。
这时可先让小组代表汇报发言,这么多问题哪些解决了,是如何解决的,还剩下哪些问题没有解决;然后对那些遗留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再思、再议”。但要求学生在议论过程中必须有理有据。
(二)根据学生独立思考,引发辩论。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愤”、“悱”之际,是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引发辩论。如,教学《迎接美好未来》一课,中心问题是“对于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你持何种态度? ”对学生来讲其难度正好处于“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程度。我结合电影《超时空接触》,启发同学们的思维,让同学能够清楚认识到地球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机遇,并就此展开小组讨论,听取每个同学的不同设想。
三、有一种言语来促进小组的合作
如果我们在学习时能很好地利用,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开展讨论,各抒己见,会收到理想的效果。思想只有通过交流和碰撞才能迸出火花。在教授《日新月异的交通》这一课时,首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料、组织小组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汇报,感受祖国的交通正在蓬勃发展、日新月异。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
学生对道德的认知不能只仅仅通过课本,还需要在各种活动中深入认知,进行引导,而课堂辩论就是其中一个好方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在自己创设日常生活中的的道德认知冲突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利用辩论形式来妥善解决问题,小组之间在交流和碰撞中深化思想、发掘真理,这样有助于提高小学生主动研究和思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生道德行为能力。
如,学习《分享真快乐》时,可以创设分享会环节,在分享会中每一个同学都要与其他小朋友交换或者交流自己的宝贝,这样的情境创设就会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有交流的欲望。
如,学习《社区的公共设施》,有一道辩论题“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是否应该免费向社区成员开放”,对学生来说,符合他们的知识范围,在学生充分“思”“论”之后,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教师适时点拨,归还学生的评价权利
评价也可交给同组或别组的学生,意见不同可以小组讨论,将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在交流谈话中,巩固了基础知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拓展了思维,汲取他人的好想法。这期间教师干什么呢? 一是监督,保证小组讨论围绕中心,不偏离;二是鼓励,让学生畅所欲言;三是启发,当学生在瓶颈之时,相机启发引导。
如《健康游戏我常玩》中,学生之间设计班级游戏并且互相评价此游戏是否健康,增加了学生的辨别能力,让学生养成思辨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它必须要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求同存异、相互促进,在小组合作中渐渐养成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积极发言的好习惯。总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坚持。
一、有一種喜悦叫学会自己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在浏览教材的时候,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教材本身也设计了许多栏目,如,“金点子”“活动场”“交流厅”“情景剧”等,以启发学生去思考。在思考时,要引导学生能从上述的事例中得出结论,明白道理;也要举一反三、善于将这件事学到的道理转移到另一件相似的事情上。例如教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水滴的诉说》一课,就联系学生生活中浪费污染水资源等现象进行辨析,从而使学生懂得注意节约、不浪费的道理,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一)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课堂上,有些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只要有思维活跃的学生举手,就会马上让他回答,其实这样会打断或是诱导了其他学生的思路,让人不能独立思考,渐渐地,还会使那些思维较慢的学生失去思考的习惯,这是很不科学的,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保证充足的思考时间。
(二)要指导学生思考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评价,让学生能从不同的方面、范围和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有利于他们学会思考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思辨能力。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学习有方法》一课,让学生学会记住“聪”,这就需要学生思考不同方法。最有趣的思考那就是将字想成一幅画,左边有耳朵、上面是眼睛、中间是个口、下边是个心。这就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听、仔细看、积极发言,要眼口心一起用。这样的教学,就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二、有一种思维从疑问和惊奇中开始
爱因斯坦曾精辟地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学生问 “为什么”的时候,他的思维就转动起来了。上课时可以要求他们把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然后老师经过梳理,每小组选择最有价值、最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参加小组汇报。在教授《文明古国的荣辱》时,就可以联系历史知识,结合时政热点,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设问,自己去大胆质疑,从而培养爱国精神。
(一)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讨论。
这时可先让小组代表汇报发言,这么多问题哪些解决了,是如何解决的,还剩下哪些问题没有解决;然后对那些遗留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再思、再议”。但要求学生在议论过程中必须有理有据。
(二)根据学生独立思考,引发辩论。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愤”、“悱”之际,是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引发辩论。如,教学《迎接美好未来》一课,中心问题是“对于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你持何种态度? ”对学生来讲其难度正好处于“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程度。我结合电影《超时空接触》,启发同学们的思维,让同学能够清楚认识到地球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与机遇,并就此展开小组讨论,听取每个同学的不同设想。
三、有一种言语来促进小组的合作
如果我们在学习时能很好地利用,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开展讨论,各抒己见,会收到理想的效果。思想只有通过交流和碰撞才能迸出火花。在教授《日新月异的交通》这一课时,首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料、组织小组进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汇报,感受祖国的交通正在蓬勃发展、日新月异。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
学生对道德的认知不能只仅仅通过课本,还需要在各种活动中深入认知,进行引导,而课堂辩论就是其中一个好方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在自己创设日常生活中的的道德认知冲突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利用辩论形式来妥善解决问题,小组之间在交流和碰撞中深化思想、发掘真理,这样有助于提高小学生主动研究和思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小学生道德行为能力。
如,学习《分享真快乐》时,可以创设分享会环节,在分享会中每一个同学都要与其他小朋友交换或者交流自己的宝贝,这样的情境创设就会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有交流的欲望。
如,学习《社区的公共设施》,有一道辩论题“学校的体育运动设施是否应该免费向社区成员开放”,对学生来说,符合他们的知识范围,在学生充分“思”“论”之后,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教师适时点拨,归还学生的评价权利
评价也可交给同组或别组的学生,意见不同可以小组讨论,将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在交流谈话中,巩固了基础知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拓展了思维,汲取他人的好想法。这期间教师干什么呢? 一是监督,保证小组讨论围绕中心,不偏离;二是鼓励,让学生畅所欲言;三是启发,当学生在瓶颈之时,相机启发引导。
如《健康游戏我常玩》中,学生之间设计班级游戏并且互相评价此游戏是否健康,增加了学生的辨别能力,让学生养成思辨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它必须要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求同存异、相互促进,在小组合作中渐渐养成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积极发言的好习惯。总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