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 的心理需求,只要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培养;兴趣;阅读;写作;求知欲;关心
How to train students interested in language learning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interest in language learning students Interest is to actively explore certain things in certain activities or psychological needs, as long as students can arouse interest in language learning activities will be achieving a multiplier effect
【Keywords】Culture; interest; reading; writing; thirst for knowledge; care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需求。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感情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推动学习的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之”,也要让他们“好之”、“乐之”,也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更好地“知之”。这对语文教师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应如何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 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中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需要借助学生的思维来进行。教学中让学生阅读一些文情并茂的诗文,他们的思维能力会得到锻炼,想象力会得到发挥,情操会得到陶冶。如阅读刘禹锡 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雨打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就会调动学生思维,领会潮水因何寂寞?旧时月移过女墙看到了什么呢?让他们想象诗人为何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到带有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了解这样写更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让他们体会到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之情,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设疑激思,创造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大疑大悟,小疑小悟”。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以让学生思考:“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者“这几天心里”为什么“颇不宁静”?这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开他们思维的通道,激发起他们探索的兴味,弄清楚朱自清“颇不宁静”是因为对现实不满的愤激,对政局和个人前途的忧虑,还是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只要能说出其中的一方面即可。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去观察那“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自然现象,心旷神怡,获得愉快的满足;又要让他们去观察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养成一种严肃思考、冷静分析的习惯。此外,还必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去描绘自己喜爱的景物,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以及看法。这样,情绪出于愉快之中,心理状态最佳,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般说来,中学生有“见贤思齐”的心理特点,教师若能指导他们读一些作家传记,了解一些作家成长,是会增强他们的写作兴趣的。
二、 从学生的求知欲中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它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部分学生尽管我们在教学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兴趣,但收效总是不大的。这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学语文的兴趣。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而且还直接影响着我们语文教学的效果。论智力,这些学生的智力不差;论兴趣,他们有独特的兴趣。有的喜欢音乐舞蹈,有的追求书法绘画,有的爱好体育,针对学生的这些独特兴趣,有怎样来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呢?事实上让学生去博览一下历史上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体育方面有成就的人物传记,就能使他们懂得这些独特爱好跟语文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论什么爱好,都离不开语文知识的学习。唱一唱《我和我的祖国》就会浮想联翩,仿佛此景此情就在眼前。背一背唐代王维的诗,看一看他的画,就会感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恬静闲适,情景交融,富有自然神韵。这样做,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会受到刺激,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他们在具有独特爱好的情况下就表现一种学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满腔热情,乐不知倦的兴趣就由此而生。
三、 从关心学生,让他们认识自己的学习潜力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发现有的同学很有天赋,思想活跃,性格开朗,却没有什么独特兴趣爱好。他们厌学语文,学习成绩很差。教学实践表明,他们差的原因在于缺乏学习兴趣。对这些同学一味的批评。反而会使他们更加厌恶学习,破罐子玻摔。在教学中,对这些同学只有关心他们,让他们把对教师的亲近感转化为语文学习兴趣。关心学生主要体现在学习上。我们要针对差生好动,精力易分散的特点,克服那种死板的程式化的教学方法,指导他们听好一堂课。同时,为提醒他们集中精力学习,可以把教学目的以及达到这目的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告诉他们,并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引导他们去理解深刻的哲理,分析严密的逻辑关系,欣赏绚丽多姿的画面,掌握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习上关心学生,还要注意培养他们动笔的习惯,学习时始终跟老师的教学同步。作为教师来说,对学生翻书、读课文、看注释、注音释义、动笔勾划、批注问题和见解、思考回答问题、处理练习等一些基本的活动都不放过,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无疑会在关心得到强化,一旦他们有了学习效果,教师就要让这些差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潜力,鼓励他们学习,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
以上三个方面说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不难,只要老师适时,恰当地设置目标,施与诱因,就能培养出来,就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资料
[1]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出自于《荷塘月色》,见高一语文必修(1)第33页。
[2] 《石头城》见高中语文第三册第33页。
[3]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出自于《赤壁賦》,见高一语文必修(2)第32页。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于《论语》,见《论语》第 123 页
【关键词】培养;兴趣;阅读;写作;求知欲;关心
How to train students interested in language learning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interest in language learning students Interest is to actively explore certain things in certain activities or psychological needs, as long as students can arouse interest in language learning activities will be achieving a multiplier effect
【Keywords】Culture; interest; reading; writing; thirst for knowledge; care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需求。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趋近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感情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推动学习的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之”,也要让他们“好之”、“乐之”,也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更好地“知之”。这对语文教师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应如何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 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中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智力活动,需要借助学生的思维来进行。教学中让学生阅读一些文情并茂的诗文,他们的思维能力会得到锻炼,想象力会得到发挥,情操会得到陶冶。如阅读刘禹锡 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雨打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就会调动学生思维,领会潮水因何寂寞?旧时月移过女墙看到了什么呢?让他们想象诗人为何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到带有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了解这样写更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让他们体会到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之情,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要设疑激思,创造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大疑大悟,小疑小悟”。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可以让学生思考:“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者“这几天心里”为什么“颇不宁静”?这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开他们思维的通道,激发起他们探索的兴味,弄清楚朱自清“颇不宁静”是因为对现实不满的愤激,对政局和个人前途的忧虑,还是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只要能说出其中的一方面即可。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去观察那“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自然现象,心旷神怡,获得愉快的满足;又要让他们去观察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养成一种严肃思考、冷静分析的习惯。此外,还必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去描绘自己喜爱的景物,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以及看法。这样,情绪出于愉快之中,心理状态最佳,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般说来,中学生有“见贤思齐”的心理特点,教师若能指导他们读一些作家传记,了解一些作家成长,是会增强他们的写作兴趣的。
二、 从学生的求知欲中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它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部分学生尽管我们在教学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兴趣,但收效总是不大的。这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学语文的兴趣。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而且还直接影响着我们语文教学的效果。论智力,这些学生的智力不差;论兴趣,他们有独特的兴趣。有的喜欢音乐舞蹈,有的追求书法绘画,有的爱好体育,针对学生的这些独特兴趣,有怎样来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呢?事实上让学生去博览一下历史上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体育方面有成就的人物传记,就能使他们懂得这些独特爱好跟语文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论什么爱好,都离不开语文知识的学习。唱一唱《我和我的祖国》就会浮想联翩,仿佛此景此情就在眼前。背一背唐代王维的诗,看一看他的画,就会感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恬静闲适,情景交融,富有自然神韵。这样做,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会受到刺激,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他们在具有独特爱好的情况下就表现一种学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满腔热情,乐不知倦的兴趣就由此而生。
三、 从关心学生,让他们认识自己的学习潜力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发现有的同学很有天赋,思想活跃,性格开朗,却没有什么独特兴趣爱好。他们厌学语文,学习成绩很差。教学实践表明,他们差的原因在于缺乏学习兴趣。对这些同学一味的批评。反而会使他们更加厌恶学习,破罐子玻摔。在教学中,对这些同学只有关心他们,让他们把对教师的亲近感转化为语文学习兴趣。关心学生主要体现在学习上。我们要针对差生好动,精力易分散的特点,克服那种死板的程式化的教学方法,指导他们听好一堂课。同时,为提醒他们集中精力学习,可以把教学目的以及达到这目的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告诉他们,并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引导他们去理解深刻的哲理,分析严密的逻辑关系,欣赏绚丽多姿的画面,掌握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习上关心学生,还要注意培养他们动笔的习惯,学习时始终跟老师的教学同步。作为教师来说,对学生翻书、读课文、看注释、注音释义、动笔勾划、批注问题和见解、思考回答问题、处理练习等一些基本的活动都不放过,这样学生的学习动机无疑会在关心得到强化,一旦他们有了学习效果,教师就要让这些差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潜力,鼓励他们学习,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
以上三个方面说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不难,只要老师适时,恰当地设置目标,施与诱因,就能培养出来,就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资料
[1]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出自于《荷塘月色》,见高一语文必修(1)第33页。
[2] 《石头城》见高中语文第三册第33页。
[3]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出自于《赤壁賦》,见高一语文必修(2)第32页。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于《论语》,见《论语》第 12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