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东汉碑刻沿承西汉碑刻的发展特点,逐步形成了端庄平正、挺俊流利、雄浑沈厚三种主要风格。《西狭颂》是代表了雄浑沈厚风格的碑刻,在东汉碑刻中《西狭颂》则以其雄浑沈厚的独特风格屹立在众多佳作之中,严整方折即突出了整部作品的特点。
关键词: 《西狭颂》;用笔;结构;章法;艺术风格
前 言
汉代流传下来的隶书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墨迹,帛书、竹木简,书写时间贯穿于整个汉代。主要有《老子》乙本,《孙膑兵法》,木牍,竹木简牍等几十万字隶书。另一类是碑刻,西汉有《五凤二年刻石》等少量刻石,东汉流传至今的有《西狭颂》《石门颂》、《乙瑛碑》、《张迁碑》等三百多种。
一、《西狭颂》的简介
(一)《西狭颂》的时代背景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当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是《西狭颂》产生的土壤和环境。当时武都是中原与少数民族之间进行贸易的重要商市,陇南重要商市地位既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西狭颂》的产生了。
(二)《西狭颂》的概况
《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此为摩崖刻石,处崖壁上,刻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六月。隶书。22行,行20字。字方正。一寸二三分见方,首尾不缺一字。古人将之与《石门颂》、《甫阁颂》列为汉三颂。
此摩崖刻石摹拓较难,故精拓者极少。北京图书馆藏有明拓本,是弥足宝贵的珍本。
二、《西狭颂》的技法解析
(一)用笔的解析
《西狭颂》在用笔上,多用方笔,庄重沉凝,显现出汉代人特有的庄重,清代的杨守敬再《平碑记》中说:“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保重。”又绝不呆板,不作为主笔的点画辅以圆笔,又保留了不少小篆用笔的特征,变得活脱生动。
清代徐树钧说它:“疏散俊逸,如风吹仙袂飘飘云中,非复可以寻常蹊径探者,在汉隶中别饶意趣。”用笔是书法的基础,笔法可以决定点画水平,《西狭颂》善用中锋方笔,因而笔力厚重的力量深藏期间,在汉代当为传统隶书的叛逆。(二)结体的解析
《西狭颂》结体比较宽博,点画布白以舒朗为主要特征,中宫开张,排宕均匀。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疏宕则有《西狭颂》。”《西狭颂》巧拙相间,求其稳重,力度安如泰山。总而言之,从它雄穆的气象、开张的架势、遒劲的笔力都体现了汉代人的博大胸襟 。
方正,其笔画疏宕,方圆并施,一些竖画上窄下宽,起止逆入回锋,极度有度。波势时隐时显,或敛或舒,相当自由。 隶书中显著特点便是“燕尾”,此碑中“燕尾”用笔生动,起笔时便开始蓄力,然后长挑出,变化多端。
宽博,宽厚疏宕,整肃中透出雄放之气。在处理一部分笔划上,巧妙使用圆弧处理,形成横向的延展张力,笔画组合密集,捺笔横势行笔,且向上翘尾,突出整个字的宽博之气。
雄厚,雄浑厚重,体现出端庄稳健审美特点。粗看有些宽大,有些笨拙丑怪之嫌,但是,作者在处理此字中间部位笔画时,或是不予抵满外框,或是框内尽量留白,或者是粗细、大小、长短提按极具变化,尽显及其灵动。
(三)章法的解析
整体章法行列成章,字距大,行距疏,可谓是舒朗有序。书者为了使碑字在既定的框定之中,又能使字体和章法上不呆滞充满活力,就想方设法在每个字的局部造奇弄险。《西狭颂》的整体章法特点,一是秩序井然,横成行,竖成列,精工细琢;二是舒朗有序,字距大,行距宽,虽然雄浑质朴,但仍给人一种清心之感。
三、《西狭颂》的艺术价值
《西狭颂》结字势方意圆,挪让得体,用笔凝练瘦挺,劲拙四溢,竭力表现创作出了一种“古而肆,虚而和”、疏宕宽博一路的书法特色。《西狭颂》是隶书极度成熟时期的产物,在书法艺术上成就极高。《西狭颂》虽为隶书,在保留性的基础上融入了篆体圆通古劲的韵致。它作为汉隶成熟时期摩崖石刻与《石门颂》、《郙阁颂》并称为“汉三颂”。《石门颂》、《郙阁颂》均已迁移置于馆内,《西狭颂》地处偏僻峡谷,山势险峻,加之择石选址俱佳,石质坚硬,风雨难蚀,至今壁立原址,风貌依然,真实的再现了汉隶摩崖刻石于大自然中的大气磅礴,巍然屹立的风姿。《西狭颂》不仅以其气韵高古的书法艺术为中外书法家所称道,而且这种集篆额、正文、题名、题记及科图为一体的完备形制,在历代碑刻及摩崖刻石中实属罕见。
结 语
依山凿石,宏博大气的摩崖隶书刻石,让人感受到了中国汉代那种天地合一,气吞八荒的时代精神。《西狭颂》摩崖的风格,在汉碑中古朴方整,雄強凝重,沉稳而含有流动的意趣 开汉隶雄强方整的书风。以其疏朗野逸的山林情趣而呈雄放、凝重气概。《西狭颂》的成功是汉代雄浑、壮阔文化背景下的积淀,也是大汉雄风时代气息下的一种自然的流露。
参考文献:
[1] 乔柏梁:《中国历代碑帖赏析手册》,西安: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2] 史仲文:《中国艺术史.书法篆刻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5。
[3] 蒋文光/杨再春:《汉碑经典》,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9,567。
[4] 乔柏梁:《中国历代碑帖赏析手册》,西安: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5] 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本[M].卷1.
[6] 王充.须颂篇[M]。论衡。
[7]高天佑.西狭摩崖石刻群研究[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6. 34.
[8] 张同印:《隶书津梁》,北京:高等出版社,2001。
[9] 华人德:《中国书法史:两汉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4。
作者简介:
崔洁康(1995.11-),男,山东聊城人,聊城市聊城大学 书法专业 研究生)
关键词: 《西狭颂》;用笔;结构;章法;艺术风格
前 言
汉代流传下来的隶书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墨迹,帛书、竹木简,书写时间贯穿于整个汉代。主要有《老子》乙本,《孙膑兵法》,木牍,竹木简牍等几十万字隶书。另一类是碑刻,西汉有《五凤二年刻石》等少量刻石,东汉流传至今的有《西狭颂》《石门颂》、《乙瑛碑》、《张迁碑》等三百多种。
一、《西狭颂》的简介
(一)《西狭颂》的时代背景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当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是《西狭颂》产生的土壤和环境。当时武都是中原与少数民族之间进行贸易的重要商市,陇南重要商市地位既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西狭颂》的产生了。
(二)《西狭颂》的概况
《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此为摩崖刻石,处崖壁上,刻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六月。隶书。22行,行20字。字方正。一寸二三分见方,首尾不缺一字。古人将之与《石门颂》、《甫阁颂》列为汉三颂。
此摩崖刻石摹拓较难,故精拓者极少。北京图书馆藏有明拓本,是弥足宝贵的珍本。
二、《西狭颂》的技法解析
(一)用笔的解析
《西狭颂》在用笔上,多用方笔,庄重沉凝,显现出汉代人特有的庄重,清代的杨守敬再《平碑记》中说:“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保重。”又绝不呆板,不作为主笔的点画辅以圆笔,又保留了不少小篆用笔的特征,变得活脱生动。
清代徐树钧说它:“疏散俊逸,如风吹仙袂飘飘云中,非复可以寻常蹊径探者,在汉隶中别饶意趣。”用笔是书法的基础,笔法可以决定点画水平,《西狭颂》善用中锋方笔,因而笔力厚重的力量深藏期间,在汉代当为传统隶书的叛逆。(二)结体的解析
《西狭颂》结体比较宽博,点画布白以舒朗为主要特征,中宫开张,排宕均匀。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疏宕则有《西狭颂》。”《西狭颂》巧拙相间,求其稳重,力度安如泰山。总而言之,从它雄穆的气象、开张的架势、遒劲的笔力都体现了汉代人的博大胸襟 。
方正,其笔画疏宕,方圆并施,一些竖画上窄下宽,起止逆入回锋,极度有度。波势时隐时显,或敛或舒,相当自由。 隶书中显著特点便是“燕尾”,此碑中“燕尾”用笔生动,起笔时便开始蓄力,然后长挑出,变化多端。
宽博,宽厚疏宕,整肃中透出雄放之气。在处理一部分笔划上,巧妙使用圆弧处理,形成横向的延展张力,笔画组合密集,捺笔横势行笔,且向上翘尾,突出整个字的宽博之气。
雄厚,雄浑厚重,体现出端庄稳健审美特点。粗看有些宽大,有些笨拙丑怪之嫌,但是,作者在处理此字中间部位笔画时,或是不予抵满外框,或是框内尽量留白,或者是粗细、大小、长短提按极具变化,尽显及其灵动。
(三)章法的解析
整体章法行列成章,字距大,行距疏,可谓是舒朗有序。书者为了使碑字在既定的框定之中,又能使字体和章法上不呆滞充满活力,就想方设法在每个字的局部造奇弄险。《西狭颂》的整体章法特点,一是秩序井然,横成行,竖成列,精工细琢;二是舒朗有序,字距大,行距宽,虽然雄浑质朴,但仍给人一种清心之感。
三、《西狭颂》的艺术价值
《西狭颂》结字势方意圆,挪让得体,用笔凝练瘦挺,劲拙四溢,竭力表现创作出了一种“古而肆,虚而和”、疏宕宽博一路的书法特色。《西狭颂》是隶书极度成熟时期的产物,在书法艺术上成就极高。《西狭颂》虽为隶书,在保留性的基础上融入了篆体圆通古劲的韵致。它作为汉隶成熟时期摩崖石刻与《石门颂》、《郙阁颂》并称为“汉三颂”。《石门颂》、《郙阁颂》均已迁移置于馆内,《西狭颂》地处偏僻峡谷,山势险峻,加之择石选址俱佳,石质坚硬,风雨难蚀,至今壁立原址,风貌依然,真实的再现了汉隶摩崖刻石于大自然中的大气磅礴,巍然屹立的风姿。《西狭颂》不仅以其气韵高古的书法艺术为中外书法家所称道,而且这种集篆额、正文、题名、题记及科图为一体的完备形制,在历代碑刻及摩崖刻石中实属罕见。
结 语
依山凿石,宏博大气的摩崖隶书刻石,让人感受到了中国汉代那种天地合一,气吞八荒的时代精神。《西狭颂》摩崖的风格,在汉碑中古朴方整,雄強凝重,沉稳而含有流动的意趣 开汉隶雄强方整的书风。以其疏朗野逸的山林情趣而呈雄放、凝重气概。《西狭颂》的成功是汉代雄浑、壮阔文化背景下的积淀,也是大汉雄风时代气息下的一种自然的流露。
参考文献:
[1] 乔柏梁:《中国历代碑帖赏析手册》,西安: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2] 史仲文:《中国艺术史.书法篆刻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5。
[3] 蒋文光/杨再春:《汉碑经典》,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9,567。
[4] 乔柏梁:《中国历代碑帖赏析手册》,西安: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5] 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本[M].卷1.
[6] 王充.须颂篇[M]。论衡。
[7]高天佑.西狭摩崖石刻群研究[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6. 34.
[8] 张同印:《隶书津梁》,北京:高等出版社,2001。
[9] 华人德:《中国书法史:两汉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4。
作者简介:
崔洁康(1995.11-),男,山东聊城人,聊城市聊城大学 书法专业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