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它们是我们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集韵律美、形象美、图画美、人情美和理性美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的载体,以前在教学古典诗词时采用读、讲、析、背的陈旧模式,这种照本宣科的讲述与学生简单机械的记诵给人以暴殄天物之感。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这“体验”也是我们生命化语文课堂的本质特征之一,它强调要追求学习结果的非唯一性,尊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诗词过程中能产生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从而上升为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引领自己更好地行走在生命之路上。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应运而生,则恰巧为我们在诗词教学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环节上提供了便捷而有效的途径。下面,我想就自己在生命化课堂中的古典诗词教学实践来谈如何巧用多媒体发掘古典诗词中蕴涵的生命教育元素。
一、用色彩斑斓的画面和相得益彰的旋律再现诗词的意象,促使审美主体进行情感体验。
在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借景抒情,主旨在于情而非景,但对于景的体验和把握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情的领会,因此,教读这一类诗词,教师可根据诗的内容精心制作色彩斑斓的画面,再配上恰到好处的音乐旋律,从视觉和听觉上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欲望,促使其自觉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象中,进行自发的情感体验。
如教《雁门太守行》一诗。这是一首写边关战争,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诗。该诗用浓墨重彩描绘战争场景,构成奇特的意境,而这样的意境是学生在生活中从未体验过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陌生的,因此,如何创设这个意境成为了引导学生体验全诗的关键。不妨先制作这样几个特写画面:①黑云压城;②日光照耀战甲;③悲壮的吹号人;④晚霞下胭脂色的泥土;⑤晚霞西飘动的红旗。制作过程中特别点染“黑云”、“金鳞”、“夜紫”、“红旗”等词,力求再现画面的色彩斑斓,用以烘托战争的悲壮惨烈。背景音乐则选择慷慨悲壮的曲子,如《阳关三叠》、《将军令》等,用以渲染悲壮氛围,把学生的情感更好地带进易水河畔的古战场,领略战争的荒凉、悲壮和肃杀。最后,学生一起吟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铮铮誓言,从而领略该诗歌颂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这一主旨,在视觉上、听觉上、情感上都经历了一次逼真的体验。
二、用一幅耐人寻味的经典画面,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发掘诗歌的含蓄性和想象的丰富性。
我国古典诗歌讲究含蓄,往往留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而学生的想象必须有一个触发点,即情境,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诗中经典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之成为催化剂,让学生由画面顺利进入想象的空间。如教学《夜雨寄北》一诗,诗人在秋雨之夜给远方盼归的妻子写信,为了安慰妻子,诗人想象了他日重逢,“共剪西窗烛”的经典场面。此时可以用多媒体投影出一幅“共剪西窗烛”的画面:月光下,窗棂后,两个朦胧的身影,一对久别重逢的夫妻,该有多少悄悄话要诉说……可以请同学由这幅民间剪纸式的画面,进行拓展想象,想象两个人说了些什么?学生此刻想象犹如有源之水,很快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在自主想象中体会到了夫君对妻子的歉意,领会到了全诗融凄清与温煦、黯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三、巧妙利用flash进行叙事性诗歌的教学。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有一部分叙事性较强,正好可以利用flash把诗歌的主要叙事情节演示出来,这样学生更容易抓住诗歌的脉络,在轻松、愉悦、自主的氛围中掌握诗歌内容,领略其主旨。
如在教学《陌上桑》一诗,可制作一系列flash画面:①美罗敷采桑,②众人见罗敷,③使君戏罗敷,④罗敷戏使君,⑤使君落荒而逃,等等。对罗敷的美貌进行夸张的描绘,对众人的惊讶则多用善意的喜剧画面,对使君的厚颜无耻,则采用夸张讽刺的手法。接着请学生在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给flash配音,这样,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主题在flash画面和学生逼真的配音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再如教学《木兰诗》一诗,亦可剪辑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中的典型片段,制成简易版《花木兰》,如:①木兰叹息;②母女对话;③准备行装;④踏上征程;⑤疆场杀敌;⑥立功受赏;⑦胜利归来;⑧重还女儿装,等等,供学生学习诗歌时叙述诗歌情节作参考。学生从精美动感的画面上可以领略到花木兰替父从军、奋勇杀敌的深明大义和神勇机智,也更能了解到木兰作为一名劳动妇女勤劳、善良、美丽、机智的美德。
四、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不同题材诗词的探究与交流。
现代化的网络平台,为学生学习诗词也同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在积累相当数量诗歌的前提下,不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诗词探究和赏析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所积累的诗歌进行分类,同时通过探究交流扩大信息量,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如我曾尝试过一次“送别诗”网络探究活动。我要求大家在搜索栏里输入“送别诗”三字,看看搜索结果,对搜索的若干首送别诗进行探究,寻找他们的异同点。结果同学们在网上探究和交流得非常热烈,很快就有了很多探究信息。他们探究出送别诗可以分为多种类别:按写诗作者分,一类是诗人写送别人的诗,一类是别人送诗人后,诗人回赠的诗,前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后者如李白《赠汪伦》;按送别对象分,一类是送亲人的诗,一类是送友人的诗,前者如柳宗元《别舍弟宗一》、杜牧《赠别》,后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按送达的目的地来分,一类是送人离家的,一类是送人归家的,前者如上述例子,后者如王昌岭《芙蓉楼送辛渐》、温庭筠《送人东归》……大家还探究发现送别诗一般描绘的场面都比较凄清、悲凉,描写人物“黯然销魂”的心理状态,基调比较低沉感伤,但也有格调高昂的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一反其道,另辟蹊径,不作悲酸语,全无世俗态,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学生的视野因为借助网络而如此开阔,看着学生为自己在网络上巨大收获而兴奋得神采飞扬的脸,我微笑着让他们分别输入“思乡诗”、“爱国诗”、“咏物诗”……我相信他们找到了一条在诗词海洋中畅游的捷径。
如今新一轮课程改革方兴未艾,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为生命化诗词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利用多媒体技术同样可以更好地“秀”出古典诗词的神韵,发掘出诗词中的生命化元素,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的熏陶和启迪,开启他们智慧的人生。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这“体验”也是我们生命化语文课堂的本质特征之一,它强调要追求学习结果的非唯一性,尊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诗词过程中能产生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验,从而上升为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引领自己更好地行走在生命之路上。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应运而生,则恰巧为我们在诗词教学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环节上提供了便捷而有效的途径。下面,我想就自己在生命化课堂中的古典诗词教学实践来谈如何巧用多媒体发掘古典诗词中蕴涵的生命教育元素。
一、用色彩斑斓的画面和相得益彰的旋律再现诗词的意象,促使审美主体进行情感体验。
在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借景抒情,主旨在于情而非景,但对于景的体验和把握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情的领会,因此,教读这一类诗词,教师可根据诗的内容精心制作色彩斑斓的画面,再配上恰到好处的音乐旋律,从视觉和听觉上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欲望,促使其自觉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象中,进行自发的情感体验。
如教《雁门太守行》一诗。这是一首写边关战争,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诗。该诗用浓墨重彩描绘战争场景,构成奇特的意境,而这样的意境是学生在生活中从未体验过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陌生的,因此,如何创设这个意境成为了引导学生体验全诗的关键。不妨先制作这样几个特写画面:①黑云压城;②日光照耀战甲;③悲壮的吹号人;④晚霞下胭脂色的泥土;⑤晚霞西飘动的红旗。制作过程中特别点染“黑云”、“金鳞”、“夜紫”、“红旗”等词,力求再现画面的色彩斑斓,用以烘托战争的悲壮惨烈。背景音乐则选择慷慨悲壮的曲子,如《阳关三叠》、《将军令》等,用以渲染悲壮氛围,把学生的情感更好地带进易水河畔的古战场,领略战争的荒凉、悲壮和肃杀。最后,学生一起吟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铮铮誓言,从而领略该诗歌颂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这一主旨,在视觉上、听觉上、情感上都经历了一次逼真的体验。
二、用一幅耐人寻味的经典画面,创设情境,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发掘诗歌的含蓄性和想象的丰富性。
我国古典诗歌讲究含蓄,往往留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而学生的想象必须有一个触发点,即情境,因此,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把诗中经典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使之成为催化剂,让学生由画面顺利进入想象的空间。如教学《夜雨寄北》一诗,诗人在秋雨之夜给远方盼归的妻子写信,为了安慰妻子,诗人想象了他日重逢,“共剪西窗烛”的经典场面。此时可以用多媒体投影出一幅“共剪西窗烛”的画面:月光下,窗棂后,两个朦胧的身影,一对久别重逢的夫妻,该有多少悄悄话要诉说……可以请同学由这幅民间剪纸式的画面,进行拓展想象,想象两个人说了些什么?学生此刻想象犹如有源之水,很快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在自主想象中体会到了夫君对妻子的歉意,领会到了全诗融凄清与温煦、黯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三、巧妙利用flash进行叙事性诗歌的教学。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有一部分叙事性较强,正好可以利用flash把诗歌的主要叙事情节演示出来,这样学生更容易抓住诗歌的脉络,在轻松、愉悦、自主的氛围中掌握诗歌内容,领略其主旨。
如在教学《陌上桑》一诗,可制作一系列flash画面:①美罗敷采桑,②众人见罗敷,③使君戏罗敷,④罗敷戏使君,⑤使君落荒而逃,等等。对罗敷的美貌进行夸张的描绘,对众人的惊讶则多用善意的喜剧画面,对使君的厚颜无耻,则采用夸张讽刺的手法。接着请学生在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给flash配音,这样,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主题在flash画面和学生逼真的配音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再如教学《木兰诗》一诗,亦可剪辑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中的典型片段,制成简易版《花木兰》,如:①木兰叹息;②母女对话;③准备行装;④踏上征程;⑤疆场杀敌;⑥立功受赏;⑦胜利归来;⑧重还女儿装,等等,供学生学习诗歌时叙述诗歌情节作参考。学生从精美动感的画面上可以领略到花木兰替父从军、奋勇杀敌的深明大义和神勇机智,也更能了解到木兰作为一名劳动妇女勤劳、善良、美丽、机智的美德。
四、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不同题材诗词的探究与交流。
现代化的网络平台,为学生学习诗词也同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在积累相当数量诗歌的前提下,不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诗词探究和赏析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所积累的诗歌进行分类,同时通过探究交流扩大信息量,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如我曾尝试过一次“送别诗”网络探究活动。我要求大家在搜索栏里输入“送别诗”三字,看看搜索结果,对搜索的若干首送别诗进行探究,寻找他们的异同点。结果同学们在网上探究和交流得非常热烈,很快就有了很多探究信息。他们探究出送别诗可以分为多种类别:按写诗作者分,一类是诗人写送别人的诗,一类是别人送诗人后,诗人回赠的诗,前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后者如李白《赠汪伦》;按送别对象分,一类是送亲人的诗,一类是送友人的诗,前者如柳宗元《别舍弟宗一》、杜牧《赠别》,后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按送达的目的地来分,一类是送人离家的,一类是送人归家的,前者如上述例子,后者如王昌岭《芙蓉楼送辛渐》、温庭筠《送人东归》……大家还探究发现送别诗一般描绘的场面都比较凄清、悲凉,描写人物“黯然销魂”的心理状态,基调比较低沉感伤,但也有格调高昂的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一反其道,另辟蹊径,不作悲酸语,全无世俗态,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学生的视野因为借助网络而如此开阔,看着学生为自己在网络上巨大收获而兴奋得神采飞扬的脸,我微笑着让他们分别输入“思乡诗”、“爱国诗”、“咏物诗”……我相信他们找到了一条在诗词海洋中畅游的捷径。
如今新一轮课程改革方兴未艾,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为生命化诗词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利用多媒体技术同样可以更好地“秀”出古典诗词的神韵,发掘出诗词中的生命化元素,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知、情、意、行等多方面的熏陶和启迪,开启他们智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