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解题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不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采用问题研究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解题能力。现先分析问题导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意义,然后就应该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问题研究法进行教学作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问题研究;综合分析能力;高中地理
引言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重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创新教学方法,以问题研究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解题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本文就问题研究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简要地探讨。
一、 问题研究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问题研究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以问题情境的形式,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然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问题研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主要有:第一,能够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知识较为抽象,不少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问题研究法能够将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第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因此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发展。问题研究法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的习惯,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问题研究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 巧妙设计问题,抓住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知识是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點关注的问题,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问题研究既可以帮助增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一举两得[3]。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研究法进行教学。例如,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中,教学的重点是: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而教学的难点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二) 创设合理情境,提高分析解题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合理教学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保持一定的趣味性和可探究性,并与学生的实践生活相联系,这样才能够保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问题探究和分析解决[4]。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问题的解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解题能力。例如,在《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创设具体情境为当地环境问题调查报告的探讨。教师让每位学生对自己居住城市或者地区遭遇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出现的环境问题类型、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当地人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等。然后在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分享和讨论,最后形成环境问题分析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当新闻记者的身份,教师以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环境问题进行具体地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启发学生要从实际的问题出发,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继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锻炼。
(三)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利用问题进行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解题能力,但是对于部分高中地理问题而言,其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法一方面可以运用小组成员的力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题自信,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帮助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5]。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和独立的学习。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少数学生会由于有成员共同的努力,在学习中出现偷懒的情况,因此要求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之前先进行独立学习和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分析。例如,在“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原因”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会出现黑夜和白天,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先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写在本子上,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样学生在结合他人的分析之后思维会得到拓展,对问题会产生新的认识,解题思维也会更加活跃,最终得出更加完善的答案。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解题能力,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恰当使用问题教学法、设置合理的问题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向波. 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
[2]陈中凯,赵文强. 问答式谈话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3]高中地理必修1“相互联系的水体”教学因子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2:107-108.
[4]王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11:99 107.
[5]李财业.校本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走进塔城》为例[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2,04:40-42.
关键词:问题研究;综合分析能力;高中地理
引言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重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1]。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创新教学方法,以问题研究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解题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本文就问题研究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简要地探讨。
一、 问题研究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问题研究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以问题情境的形式,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然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其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问题研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主要有:第一,能够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知识较为抽象,不少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问题研究法能够将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第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因此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发展。问题研究法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的习惯,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问题研究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 巧妙设计问题,抓住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知识是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點关注的问题,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问题研究既可以帮助增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一举两得[3]。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研究法进行教学。例如,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中,教学的重点是: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而教学的难点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二) 创设合理情境,提高分析解题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合理教学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保持一定的趣味性和可探究性,并与学生的实践生活相联系,这样才能够保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问题探究和分析解决[4]。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实际的情境中进行问题的解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解题能力。例如,在《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创设具体情境为当地环境问题调查报告的探讨。教师让每位学生对自己居住城市或者地区遭遇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出现的环境问题类型、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当地人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等。然后在课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分享和讨论,最后形成环境问题分析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当新闻记者的身份,教师以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环境问题进行具体地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启发学生要从实际的问题出发,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继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锻炼。
(三)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利用问题进行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解题能力,但是对于部分高中地理问题而言,其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法一方面可以运用小组成员的力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题自信,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帮助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样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5]。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和独立的学习。但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少数学生会由于有成员共同的努力,在学习中出现偷懒的情况,因此要求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学习之前先进行独立学习和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分析。例如,在“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原因”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会出现黑夜和白天,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先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写在本子上,然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样学生在结合他人的分析之后思维会得到拓展,对问题会产生新的认识,解题思维也会更加活跃,最终得出更加完善的答案。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解题能力,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恰当使用问题教学法、设置合理的问题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向波. 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
[2]陈中凯,赵文强. 问答式谈话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3]高中地理必修1“相互联系的水体”教学因子为例[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2:107-108.
[4]王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11:99 107.
[5]李财业.校本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走进塔城》为例[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2,04: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