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了阅读对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对小学生来说,除了要进行课内文本内容阅读之外,还要学会将课内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同时将课外阅读资源应用到课本阅读学习中,从而实现小学语文课本课外阅读的和谐共生,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为小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共生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保障,除了要加强课内阅读之外,还要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但就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都存在明显课内、课外阅读分离的现象,并没有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进行有效结合,在阅读教学上阅读素材较少,难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影响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开展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都较为简单,难的是如何实现课内课外阅读的和谐共生,最大程度上发挥阅读价值。
一、课前预热阅读,调动课内阅读兴趣
课前结合课本内容进行预热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课堂阅读兴趣,确保阅读教学效果[1]。课前预热阅读可以让学生对课本内容相关时代、背景或人物有一定了解,在进行课本阅读时便能够准确把握人物情感和课本中心思想。比如在阅读学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时,该文章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给白人写的一封信,目的是为了让白人能够热爱这片土地,并善待它。如果直接进行课本阅读,很多学生不能够深入体会到酋长写这封信时的内心情感。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阅读这篇课文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章历史背景,通过课外阅读感受印第安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对自然中土地、花草、山水的崇敬,以及对他们所在土地深切的热爱。这样,学生由于已经了解过课本相关背景内容,因此在进行课内阅读学习中便会产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二、穿插课外阅读,明确课内阅读主题
课本内容由于篇幅有限,因此在文章内容编排上可能会进行一些删减,教师在进行课本内容讲解时,可将与课本内容相关文章穿插其中,让学生能够更深一步对课内阅读进行理解,明确课内阅读主题,帮助学生攻克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成效[2]。比如在学习《怀念母亲》时,作者季羡林先生深切描绘了对母亲和家乡的思念之情,但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并不能有切身体会。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课本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穿插阅读《赋得永久的悔》和《寻梦》相关内容让他们阅读,学生通过阅读穿插的课外内容,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季羡林先生幼时家境的贫苦,但母亲却对他万分疼爱,季先生曾立誓“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但最终却没有实现,遗憾终生。通过对穿插课外文本的阅读,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季先生的生活背景,深入走进其内心世界,从而切身感受到季先生对母亲的敬爱。课外阅读内容的穿插并不仅仅只是推荐阅读,而是需要与课本内容进行充分结合,让学生通过穿插的课外阅读更加准确理解课本主题思想,进行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三、课内文本延伸,增加课外阅读范围
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内容都是来自于名人或摘自名著,在进行课内阅读时教师可以在课内文本上进行延伸,从而扩大学生课外阅读范围,增长学生阅读面,提高学生见识[3]。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将相和》、《猴王出世》等课文时,这三篇课本内容依次摘自经典名著《三国演义》、《史记》、《西游记》。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内教学时,可以乘机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经典名著,让学生对课内文本中相关人物有更加全面、准确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站在单元整体角度上指导学生“中国四大名著除了《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那么另外两本通学生知道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四大名著中的有趣人物吧。”教师通过课内文本延伸,为学生推荐适合的阅读书籍,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对四大名著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显著提高学生课外阅读丰富性,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
四、阅读分享交流,提升内外阅读成效
在进行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交流,让学生自由讨论他们阅读过的课外读物,发表自己对书籍中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的看法,在分享交流过程中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这种能力还会反过来对学生的阅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比如在学习《负荆请罪》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去阅读其他著名历史故事,如匡衡凿壁偷光、王羲之吃墨、范仲淹断齑划粥、关公刮骨疗毒、皇甫谧浪子回头等故事。在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大会,让学生提出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并分析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什么优点,看到了什么缺点。有的学生就提出,从“范仲淹断齑划粥”中学到了要想成功必须要坚持不懈、磨炼意志。通过阅读分享交流,一方面可以通过交流探讨让学生更好了解到文本中主人公美好品德,促使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分享交流,可以让同学之间互相分享阅读成果和收获,让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思想碰撞,从而得出更多阅读结论,为学生今后更好阅读提供思想基础。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着重从课内、课外两方面着手,實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阅读的价值。实现课内课外阅读的和谐共生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面,增长学生见识,为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伟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246.
[2]辛丽明.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6):50-51.
[3]纪开勇.引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J].语文天地,2016,(03):8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共生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保障,除了要加强课内阅读之外,还要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但就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都存在明显课内、课外阅读分离的现象,并没有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进行有效结合,在阅读教学上阅读素材较少,难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影响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开展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都较为简单,难的是如何实现课内课外阅读的和谐共生,最大程度上发挥阅读价值。
一、课前预热阅读,调动课内阅读兴趣
课前结合课本内容进行预热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课堂阅读兴趣,确保阅读教学效果[1]。课前预热阅读可以让学生对课本内容相关时代、背景或人物有一定了解,在进行课本阅读时便能够准确把握人物情感和课本中心思想。比如在阅读学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时,该文章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给白人写的一封信,目的是为了让白人能够热爱这片土地,并善待它。如果直接进行课本阅读,很多学生不能够深入体会到酋长写这封信时的内心情感。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阅读这篇课文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章历史背景,通过课外阅读感受印第安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对自然中土地、花草、山水的崇敬,以及对他们所在土地深切的热爱。这样,学生由于已经了解过课本相关背景内容,因此在进行课内阅读学习中便会产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二、穿插课外阅读,明确课内阅读主题
课本内容由于篇幅有限,因此在文章内容编排上可能会进行一些删减,教师在进行课本内容讲解时,可将与课本内容相关文章穿插其中,让学生能够更深一步对课内阅读进行理解,明确课内阅读主题,帮助学生攻克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成效[2]。比如在学习《怀念母亲》时,作者季羡林先生深切描绘了对母亲和家乡的思念之情,但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并不能有切身体会。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课本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穿插阅读《赋得永久的悔》和《寻梦》相关内容让他们阅读,学生通过阅读穿插的课外内容,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季羡林先生幼时家境的贫苦,但母亲却对他万分疼爱,季先生曾立誓“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但最终却没有实现,遗憾终生。通过对穿插课外文本的阅读,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季先生的生活背景,深入走进其内心世界,从而切身感受到季先生对母亲的敬爱。课外阅读内容的穿插并不仅仅只是推荐阅读,而是需要与课本内容进行充分结合,让学生通过穿插的课外阅读更加准确理解课本主题思想,进行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三、课内文本延伸,增加课外阅读范围
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内容都是来自于名人或摘自名著,在进行课内阅读时教师可以在课内文本上进行延伸,从而扩大学生课外阅读范围,增长学生阅读面,提高学生见识[3]。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将相和》、《猴王出世》等课文时,这三篇课本内容依次摘自经典名著《三国演义》、《史记》、《西游记》。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内教学时,可以乘机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经典名著,让学生对课内文本中相关人物有更加全面、准确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站在单元整体角度上指导学生“中国四大名著除了《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那么另外两本通学生知道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四大名著中的有趣人物吧。”教师通过课内文本延伸,为学生推荐适合的阅读书籍,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对四大名著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显著提高学生课外阅读丰富性,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
四、阅读分享交流,提升内外阅读成效
在进行课内课外阅读相结合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交流,让学生自由讨论他们阅读过的课外读物,发表自己对书籍中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的看法,在分享交流过程中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这种能力还会反过来对学生的阅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比如在学习《负荆请罪》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去阅读其他著名历史故事,如匡衡凿壁偷光、王羲之吃墨、范仲淹断齑划粥、关公刮骨疗毒、皇甫谧浪子回头等故事。在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大会,让学生提出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并分析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什么优点,看到了什么缺点。有的学生就提出,从“范仲淹断齑划粥”中学到了要想成功必须要坚持不懈、磨炼意志。通过阅读分享交流,一方面可以通过交流探讨让学生更好了解到文本中主人公美好品德,促使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分享交流,可以让同学之间互相分享阅读成果和收获,让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思想碰撞,从而得出更多阅读结论,为学生今后更好阅读提供思想基础。
结语: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着重从课内、课外两方面着手,實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阅读的价值。实现课内课外阅读的和谐共生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面,增长学生见识,为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伟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246.
[2]辛丽明.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6):50-51.
[3]纪开勇.引导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J].语文天地,2016,(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