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校外教育必须实现互联网技术和校外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一种新型有效的信息化校外教育模式,做到理念的完美转型:教育平台从封闭到开放、教育资源从单一到多元、学习模式从被动到自主、教学模式从单向到交互。
[关键词] 互联网+ 校外教育 理念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把“互联网+”定义为“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对教育理念的冲击和重构互联网的普遍应用,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面貌,推动教育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互联网+教育”的影响下,“互联网+校外教育”必须实现互联网技术和校外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一种新型有效的信息化校外教育模式,做到理念的完美转型,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
一、教育平台:从封闭到开放
传统模式下,校外教育平台集聚在相对封闭的物理空间里,这样的校外教育机构无论是综合性的,如儿童活动中心、少年宫、少年之家、儿童活动站等,还是专业专门性的,如儿童图书馆、儿童阅览室、儿童影剧院、少年科技站等,都只是满足固定人群的需求。而互联网以其强大的存储性和交互性的技术优势,在短时间内迅速吸纳了海量的“信息库”,并由互联网终端连接起来的人们不断上传、发布新的信息而源源不断地扩容。借助互联网,校外教育平台可以跨越校园内外、社区、地区、国家覆盖到世界每个角落,从而使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成为可能并且极为便利。
二、教育资源:从单一到多元
传统校外教育的教育资源以实体机构为主要载体,所有教育内容仅限于机构教育人员开发的校本课程,其教育内容往往单一,不能广纳丰富多元的跨地域、跨文化的教育内容。而借助于“互联网+”对教育资源重新配置和整合,校外教育可以依靠其他社会教育机构、新型教育组织的灵活性增加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同时可以依赖广泛募集的跨地域、跨文化的教师资源等优势给校外教育带来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
三、学习模式:从被动到自主
传统模式下,校外教育需要按照该机构的课程表安排到教室听课,教师被动地按照时间地点去教,学生也跟着被动地按照时间地点去学。而在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方式突破了传统校外教育,学習突破时空局限,无时不有、无地不可,真正实现了时空自由。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日程自主安排,便于教师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课程,自主网上与他人分享,进行自我评价或者由其他学习者进行评价,从而构建了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教育要真正把学习者作为服务对象,有效捕捉和满足他们个性化和多样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模式:从单向到交互
传统的校外教育教学方式是“一支粉笔+一个老师+几十个学生”,而“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方式将由“一个网络+终端+上万的学生+任意的老师”组成。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校外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固定授课模式,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与之相适应,教师的作用要从教学的主导者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服务者,教学要从“单向灌输”向“交互对话”转变。这种交互性不仅体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还体现在师生与课程之间的教学反馈与评价上。
参考文献
[1]刘宏森.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困境和作为[J].中国青年研究,2015(07):30-31.
[2]张伟远,段承贵,封晨.香港大学“互联网+”继续教育系统模式的实践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11-12.
[3]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16.
作者简介:
杨戏芳(1981,12—),女,芜湖市鸠江区二坝初级中学美术教师,团委书记,
[关键词] 互联网+ 校外教育 理念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把“互联网+”定义为“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对教育理念的冲击和重构互联网的普遍应用,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正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面貌,推动教育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互联网+教育”的影响下,“互联网+校外教育”必须实现互联网技术和校外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一种新型有效的信息化校外教育模式,做到理念的完美转型,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
一、教育平台:从封闭到开放
传统模式下,校外教育平台集聚在相对封闭的物理空间里,这样的校外教育机构无论是综合性的,如儿童活动中心、少年宫、少年之家、儿童活动站等,还是专业专门性的,如儿童图书馆、儿童阅览室、儿童影剧院、少年科技站等,都只是满足固定人群的需求。而互联网以其强大的存储性和交互性的技术优势,在短时间内迅速吸纳了海量的“信息库”,并由互联网终端连接起来的人们不断上传、发布新的信息而源源不断地扩容。借助互联网,校外教育平台可以跨越校园内外、社区、地区、国家覆盖到世界每个角落,从而使优质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成为可能并且极为便利。
二、教育资源:从单一到多元
传统校外教育的教育资源以实体机构为主要载体,所有教育内容仅限于机构教育人员开发的校本课程,其教育内容往往单一,不能广纳丰富多元的跨地域、跨文化的教育内容。而借助于“互联网+”对教育资源重新配置和整合,校外教育可以依靠其他社会教育机构、新型教育组织的灵活性增加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同时可以依赖广泛募集的跨地域、跨文化的教师资源等优势给校外教育带来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
三、学习模式:从被动到自主
传统模式下,校外教育需要按照该机构的课程表安排到教室听课,教师被动地按照时间地点去教,学生也跟着被动地按照时间地点去学。而在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方式突破了传统校外教育,学習突破时空局限,无时不有、无地不可,真正实现了时空自由。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日程自主安排,便于教师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课程,自主网上与他人分享,进行自我评价或者由其他学习者进行评价,从而构建了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教育要真正把学习者作为服务对象,有效捕捉和满足他们个性化和多样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模式:从单向到交互
传统的校外教育教学方式是“一支粉笔+一个老师+几十个学生”,而“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方式将由“一个网络+终端+上万的学生+任意的老师”组成。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校外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固定授课模式,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与之相适应,教师的作用要从教学的主导者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服务者,教学要从“单向灌输”向“交互对话”转变。这种交互性不仅体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还体现在师生与课程之间的教学反馈与评价上。
参考文献
[1]刘宏森.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困境和作为[J].中国青年研究,2015(07):30-31.
[2]张伟远,段承贵,封晨.香港大学“互联网+”继续教育系统模式的实践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11-12.
[3]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16.
作者简介:
杨戏芳(1981,12—),女,芜湖市鸠江区二坝初级中学美术教师,团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