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一位有品有识的家长,对孩子成长会起到重大的作用。遇到同样的问题,各位爸妈,你们会如何教育孩子在学校不被欺负呢?
女儿遇上“老赖”,发生在她三年级时。
女儿带了30元零花钱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晚上回家,我俩一如既往习惯性地聊起当天的“趣事”。
“小李,今天活动好不好,玩的开不开心?”
闺女一边说挺好的一边从书包里掏出10元钱拍在茶几上:“爸爸,这是今天剩下的钱,还您。”
“哦,其余的都花了?”
“10元钱买了冰棍,又花10元买了一支铅笔。”
我面带夸张的表情大喊:“哇?10元钱一根冰棍?这也太黑啦!这分明是抢你们小孩儿钱呢!”
闺女急忙抢话:“不是,不是,是5元一根,我买了两根,一根我自己吃,一根送给×××(闺女最好的朋友)啦。”
“哦!干的不错,好朋友就要互相分享。那我还想看看你买的镀了啥金的铅笔,一支能值10块钱?拿出来让你老爸我也开开眼界。”我继续穷追。
“没有。”闺女漫不经心地说了句,但是整个面部表情一下子就暗淡下来了。
我无意中注意到女儿的这一细节变化,敏感的我意识到这其中必有故事。我假装诧异:“什么叫没有?你不是买了么?不会还没拿到家就给弄丢了吧?”说完我哈哈哈一阵坏坏的笑。
闺女淡淡地回了一句:“没弄丢,被×××抢去玩了。”
听完这句话,我内心激灵一下,因为她口中提到的“×××”是她同班的一名女同学,外形柔软但内心彪悍,从一年级起就因仗势欺人而“名扬”本班家长圈。平时女儿也会跟我聊起她欺负、威胁、恐吓同学,每每问她是否被欺负过时,闺女总是骄傲地说:就她那小个子(比我女儿矮一头,女儿身高在班级排第二),我不欺负她,她就烧高香吧。
但是今晚闺女口中的一个“抢”字,着实让一个从事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教育工作十几年的我激灵了一下,职业的敏感性让我隐隐意识到“抢”铅笔事件可能带来的潜在隐患——莫非我女儿遇到了“校园欺凌”?于是我不动声色,缓解一下情绪,柔声问道:“刚买?自己还没玩儿呢?怎么还让她给抢走了?她还敢抢你东西?”
“我跟好朋友同时去买,正交钱时,她趁我正交钱不注意时,一把就抢走了。”闺女一边说着一边坐到了沙发上。
“哦,她是趁你不注意的时候抢走的,那你怎么没给要回来呢?”
“我要了,她没给。”闺女黯然神伤地说完这句话,我看到她眼中噙着泪水。
我追问:“那她说会还给你么?”
“还,她说了,她明天还我。”闺女依然无精打采。
为了不影响她的情绪,我假装开心地说:“好吧,那明天晚上爸爸再看吧”。
连续6天,女儿都没能把铅笔要回来,对方给出的理由是“我再玩一天,明天还你” “我忘带了,明天还你” “被我小妹妹拿去玩了,明天还你” “小妹妹还没还我呢,下周一还你”……总之,就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赖着”不还。
就这样,女儿一天天早上满怀希望背起书包去上学,却是一天天晚上失落地空手而歸。每天晚上聊到这个话题,闺女都会把失意写在脸上,我唯一能说的就是“没关系,爸爸明晚再看”的一些安抚话,唯一能做的就是跟她一起满怀期望等待明天的结果。
这期间,我也曾想过要私下寻求班主任老师的帮助,几次拿出手机终还是没有拨出号码,因为我想到这是检验或锻炼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极好机会,所以我选择了等待和陪伴。
我始终坚持:孩子之间的事情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不管结果如何,至少经历的这个过程也是孩子成长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于是,直到第7天晚上下班回家,我照例第一件事就是开口就问:“闺女,今天还你了么?爸爸能看到了吗?”女儿不无失落地回答:“没有,她说她给弄丢了。”说完,女儿泪眼盈盈地抬头望着我,声音略显哽咽:“爸爸,您说怎么办?”
那一刻,我明显感觉到了孩子的无助,于是我单刀直入:“她当时抢你铅笔的时候为什么不强行给要回来呢?这就是教训啊!那现在我问你,你真的还想再要回来?”
女儿肯定地点点头:“嗯!我可喜欢那支铅笔了。我还没来得及玩儿呢!”说完眼泪扑簌扑簌往下掉。
“眼泪换不回来铅笔,眼泪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爸爸相信你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再说你已经长大了,总不能凡遇到困难的事都找爸爸吧?自己再好好想想,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办法?想好了来找我。如果你真的想不出办法,那你告诉爸爸,那爸爸来帮你搞定。”我柔软的语调、略带坚毅的语气,尽量不给她传递任何向我妥协的信息。
说上述一番话时,其实我内心也充满了忐忑。我不知道接下来女儿会怎么回应我。只见她默默地从沙发上起身,走进了自己的房间。我也一屁股做到饭桌前吃上了晚饭。刚吃了两口,女儿乐呵呵地跑到我面前,得意地说:“爸爸,我还有最后一招。”我眼睛一亮:“哦?真的有招了?说来爸爸听听。”
“明天一早我去找班主任老师,请他帮我解决。”闺女肯定地说。
我当即“严重”表扬了女儿:“非常非常非常好的招儿,我就说你有能力自己搞定嘛,连爸爸都没有想到这么好的招儿。”
没想到闺女马上追问:“那爸爸您想到什么好招儿了?”
我一下子懵了,毫无防备她会追问这句话,因为我想到的是跟她一样的招数,为了激励她,只好结结巴巴的说:“我、我…我想找他爸爸去,让她爸爸批评她。”
看着闺女满足地走回房间,我一下释然了。十几年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工作积累的经验告诉我,如果这件事情处理不好,可能会带来两方面严重的后果:
一方面,可能会给女儿原本健康的心理留下创伤。毕竟是对方强行违背她的意愿“抢”走了自己心爱的铅笔,而自己又无能为力,会一定程度上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心灵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另一方面,她有可能会成为校园欺凌的潜在受害者。因为校园欺凌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以强欺弱、以大欺小、以多欺少。尽管女儿身高、体质均占优,但可能由于家教和基因遗传的原因,闺女从来不跟别人红脸,且向来都是礼让同龄人、照顾和帮助小朋友。
问题是这一次强行不友好“抢”走她铅笔的,是个不折不扣经常性、习惯性仗势欺人的孩子。如果这一次让她从“抢铅笔”事件中尝到了甜头,那她会认为女儿“好欺负”,女儿有可能会陷入反复的被欺负中,这正是构成校园欺凌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即重复性。孩子一旦陷入校园欺凌中,不仅伤害身心健康,甚至连人格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考虑到女儿年纪小,我担心她找老师时表述不到位或者未能引起班主任老师的足够重视而当作一般性同学间矛盾处理,仅仅象征性批评对方几句草草了事,而没有意识到事件本身的严肃性,依然会给女儿造成挫败感。于是在女儿睡着后,我到厨房直接给班主任老师打了个电话,说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请求老师给予帮助处理。
第二天晚上女儿回到家,特别兴奋地把10元钱拍在餐桌上,略带骄傲地说早上一到学校就直接去了老师办公室报告,班主任老师打电话通知那名同学妈妈到学校,当面批评了那名同学并赔了我钱。从此以后,那名同学再也不敢欺负我女儿了,并且还成了关系不错的朋友。
在如何对待“老赖”的问题上,我女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圆满地解决了问题。不仅提高了她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她勇于直面问题、不畏强手,敢于向校园欺凌说“不”。
女儿遇上“老赖”,发生在她三年级时。
女儿带了30元零花钱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晚上回家,我俩一如既往习惯性地聊起当天的“趣事”。
“小李,今天活动好不好,玩的开不开心?”
闺女一边说挺好的一边从书包里掏出10元钱拍在茶几上:“爸爸,这是今天剩下的钱,还您。”
“哦,其余的都花了?”
“10元钱买了冰棍,又花10元买了一支铅笔。”
我面带夸张的表情大喊:“哇?10元钱一根冰棍?这也太黑啦!这分明是抢你们小孩儿钱呢!”
闺女急忙抢话:“不是,不是,是5元一根,我买了两根,一根我自己吃,一根送给×××(闺女最好的朋友)啦。”
“哦!干的不错,好朋友就要互相分享。那我还想看看你买的镀了啥金的铅笔,一支能值10块钱?拿出来让你老爸我也开开眼界。”我继续穷追。
“没有。”闺女漫不经心地说了句,但是整个面部表情一下子就暗淡下来了。
我无意中注意到女儿的这一细节变化,敏感的我意识到这其中必有故事。我假装诧异:“什么叫没有?你不是买了么?不会还没拿到家就给弄丢了吧?”说完我哈哈哈一阵坏坏的笑。
闺女淡淡地回了一句:“没弄丢,被×××抢去玩了。”
听完这句话,我内心激灵一下,因为她口中提到的“×××”是她同班的一名女同学,外形柔软但内心彪悍,从一年级起就因仗势欺人而“名扬”本班家长圈。平时女儿也会跟我聊起她欺负、威胁、恐吓同学,每每问她是否被欺负过时,闺女总是骄傲地说:就她那小个子(比我女儿矮一头,女儿身高在班级排第二),我不欺负她,她就烧高香吧。
但是今晚闺女口中的一个“抢”字,着实让一个从事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教育工作十几年的我激灵了一下,职业的敏感性让我隐隐意识到“抢”铅笔事件可能带来的潜在隐患——莫非我女儿遇到了“校园欺凌”?于是我不动声色,缓解一下情绪,柔声问道:“刚买?自己还没玩儿呢?怎么还让她给抢走了?她还敢抢你东西?”
“我跟好朋友同时去买,正交钱时,她趁我正交钱不注意时,一把就抢走了。”闺女一边说着一边坐到了沙发上。
“哦,她是趁你不注意的时候抢走的,那你怎么没给要回来呢?”
“我要了,她没给。”闺女黯然神伤地说完这句话,我看到她眼中噙着泪水。
我追问:“那她说会还给你么?”
“还,她说了,她明天还我。”闺女依然无精打采。
为了不影响她的情绪,我假装开心地说:“好吧,那明天晚上爸爸再看吧”。
连续6天,女儿都没能把铅笔要回来,对方给出的理由是“我再玩一天,明天还你” “我忘带了,明天还你” “被我小妹妹拿去玩了,明天还你” “小妹妹还没还我呢,下周一还你”……总之,就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赖着”不还。
就这样,女儿一天天早上满怀希望背起书包去上学,却是一天天晚上失落地空手而歸。每天晚上聊到这个话题,闺女都会把失意写在脸上,我唯一能说的就是“没关系,爸爸明晚再看”的一些安抚话,唯一能做的就是跟她一起满怀期望等待明天的结果。
这期间,我也曾想过要私下寻求班主任老师的帮助,几次拿出手机终还是没有拨出号码,因为我想到这是检验或锻炼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极好机会,所以我选择了等待和陪伴。
我始终坚持:孩子之间的事情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不管结果如何,至少经历的这个过程也是孩子成长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于是,直到第7天晚上下班回家,我照例第一件事就是开口就问:“闺女,今天还你了么?爸爸能看到了吗?”女儿不无失落地回答:“没有,她说她给弄丢了。”说完,女儿泪眼盈盈地抬头望着我,声音略显哽咽:“爸爸,您说怎么办?”
那一刻,我明显感觉到了孩子的无助,于是我单刀直入:“她当时抢你铅笔的时候为什么不强行给要回来呢?这就是教训啊!那现在我问你,你真的还想再要回来?”
女儿肯定地点点头:“嗯!我可喜欢那支铅笔了。我还没来得及玩儿呢!”说完眼泪扑簌扑簌往下掉。
“眼泪换不回来铅笔,眼泪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爸爸相信你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再说你已经长大了,总不能凡遇到困难的事都找爸爸吧?自己再好好想想,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办法?想好了来找我。如果你真的想不出办法,那你告诉爸爸,那爸爸来帮你搞定。”我柔软的语调、略带坚毅的语气,尽量不给她传递任何向我妥协的信息。
说上述一番话时,其实我内心也充满了忐忑。我不知道接下来女儿会怎么回应我。只见她默默地从沙发上起身,走进了自己的房间。我也一屁股做到饭桌前吃上了晚饭。刚吃了两口,女儿乐呵呵地跑到我面前,得意地说:“爸爸,我还有最后一招。”我眼睛一亮:“哦?真的有招了?说来爸爸听听。”
“明天一早我去找班主任老师,请他帮我解决。”闺女肯定地说。
我当即“严重”表扬了女儿:“非常非常非常好的招儿,我就说你有能力自己搞定嘛,连爸爸都没有想到这么好的招儿。”
没想到闺女马上追问:“那爸爸您想到什么好招儿了?”
我一下子懵了,毫无防备她会追问这句话,因为我想到的是跟她一样的招数,为了激励她,只好结结巴巴的说:“我、我…我想找他爸爸去,让她爸爸批评她。”
看着闺女满足地走回房间,我一下释然了。十几年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工作积累的经验告诉我,如果这件事情处理不好,可能会带来两方面严重的后果:
一方面,可能会给女儿原本健康的心理留下创伤。毕竟是对方强行违背她的意愿“抢”走了自己心爱的铅笔,而自己又无能为力,会一定程度上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心灵上挥之不去的阴影。
另一方面,她有可能会成为校园欺凌的潜在受害者。因为校园欺凌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以强欺弱、以大欺小、以多欺少。尽管女儿身高、体质均占优,但可能由于家教和基因遗传的原因,闺女从来不跟别人红脸,且向来都是礼让同龄人、照顾和帮助小朋友。
问题是这一次强行不友好“抢”走她铅笔的,是个不折不扣经常性、习惯性仗势欺人的孩子。如果这一次让她从“抢铅笔”事件中尝到了甜头,那她会认为女儿“好欺负”,女儿有可能会陷入反复的被欺负中,这正是构成校园欺凌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即重复性。孩子一旦陷入校园欺凌中,不仅伤害身心健康,甚至连人格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考虑到女儿年纪小,我担心她找老师时表述不到位或者未能引起班主任老师的足够重视而当作一般性同学间矛盾处理,仅仅象征性批评对方几句草草了事,而没有意识到事件本身的严肃性,依然会给女儿造成挫败感。于是在女儿睡着后,我到厨房直接给班主任老师打了个电话,说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请求老师给予帮助处理。
第二天晚上女儿回到家,特别兴奋地把10元钱拍在餐桌上,略带骄傲地说早上一到学校就直接去了老师办公室报告,班主任老师打电话通知那名同学妈妈到学校,当面批评了那名同学并赔了我钱。从此以后,那名同学再也不敢欺负我女儿了,并且还成了关系不错的朋友。
在如何对待“老赖”的问题上,我女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圆满地解决了问题。不仅提高了她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她勇于直面问题、不畏强手,敢于向校园欺凌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