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自体的艺术创作对未来艺术创作的影响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a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探究未来社会中人类艺术家与计算机应如何协同开展艺术与设计工作,本文分析人工智能(AI)技术对艺术文学领域的影响,研究未来社会人与计算机协同开展艺术设计工作的发展,得到了人工智能(AI)与人协同开展艺术设计工作的能力预期。期望该方法能为探索人工智能(AI)与人协同开展艺术设计工作的能力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AI) 协同发展 艺术建设
  一、引言
  人工智能(AI)并没有做好准备马上取代人类艺术家,但不可否认的是,AI自体创作在补充人类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方面的作用及其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
  二、人工智能(AI)技术在艺术与文学领域产生的影响概述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AI)技术对艺术文学领域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首先,尽管AI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坚信在艺术创作和设计领域人类还是更胜一筹,但最近几年发生的一些事情,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甚至成了部分人的担忧。
  如2016年,谷歌在旧金山举行了一场画展和拍卖会,20多幅AI作品包括迷幻的海景(如图1、图2)、有着梵高风格的森林,以及城堡和狗组成的奇异景观等……共卖出将近10万美元。2017年,微软和湛庐文化合作推出了由跨平台AI机器人微软小冰原创诗集《阳光湿了玻璃窗》。据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100%由AI创造的诗集。小冰先后学习了自1920年以来500多位中国现代诗人的作品,便获得了现代诗的创造力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2018年10月25日,一幅由AI创作的肖像画在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出了43.2万美元的高价。这次是佳士得首次拍卖AI画作,开拍前估價是七千到一万美元。《悲哀的蒙贝拉》,这幅画的创作者是一个机器人,通过AI算法在布上作画,并用一个数学方程式在画作的右下角署名。
  这些作品既带来惊叹,也产生争议。部分人认为,这只是AI在学习成千上万的艺术家作品之后,用算法拼凑起来的作品,没有自我灵魂,不能称之为艺术。另一方面,这也预示着AI艺术作为新的艺术形式已经产生,并且得到某种认可。[1]
  人工智能(AI)介入艺术其实早就开始出现了,只不过最近这样的趋势才变得更明显。现在的AI介入艺术包括文学、音乐、绘画、建筑等,有着已被开发的大量计算机应用程序与软件,它的意义可以说是人类艺术世界中首次出现的“他者”,是人类之外的类别,以它来进行创作,这是在先前人类的艺术史中从来没有过的,这种创作艺术的形式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即为人类的艺术树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参照物。
  随着AI技术的发展,AI介入艺术会越来越多,肯定会产生出许多让我们惊喜、兴奋的作品,甚至有可能改变艺术的发展方向。
  三、未来社会中人与计算机协同开展艺术与设计工作的探索
  2017年12月,清华大学成立了“未来实验室”,目的为探索科学与技术、艺术与设计之融合。“未来实验室”开展科学技术、人文艺术的多层次大跨度交叉,促进人类认知交互逻辑产生变革,孵化创新技术和新兴产业。[2]
  2018年10月,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的高峰博士及其团队所开发的DOS系统学习了大约8万张椅子照片之后,自动产生了30多万把椅子的概念设计草图,人类设计师从中选择了一把,并进行了设计细化,由人和计算机合作完成了第一把由AI辅助设计的椅子。这是AI进化的一种表现,也是工业设计在流程与方式上的探索。[3]在这里,AI的作用仍然是辅助设计,尽管人类设计师应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但它却带来了全新的方式方法。此过程中,计算机不只是设计师手中的工具,还直接参与到创意设计的过程中。AI完成了一个设计任务,人类的设计师享受与AI合作的设计过程。
  这种类似的人与AI的合作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都在潜移默化地进行。例如电影里面的特效场面,很多是设计师与AI合作的,这已不是一件未来的事。这种合作在未来会发展到什么样子,很大的可能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并且可能是一个相对漫长的阶段,但总有一天,人类可能会高度依赖与AI的合作,因为AI完全凭自己就可以产出全部人类所需要的设计、所需要的作品。
  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AI)发展出自己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与今天人类定义的艺术形式有多少异同?
  从美学鉴赏本身来谈,人类的美学,其实和人类本身的所有的属性都是密切相关的,美学不仅和人类的思维方式相关,也和人类的生活经历乃至于人类的生理结构是密切相关的。而AI在所有这些方面与人类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它的结构——不是生物的结构,它的经历和人类完也全不一样,它拥有着庞大的数据量——它的知识是人类无法比拟的,但它却缺少人类的生活经历等。
  人类的大多数设计,从产品、软件、新兴媒体设计等都与AI有着深刻的关系,交互已经不是仅仅通过人的感官与“人造物”之间的交互,而是透过“人造物”表面交互的与其背后机器智能的交互。[4]因为AI各方面的基础与人类不同,那么它自体的美学原则与人类肯定也不相同,而且差异很大。AI通过理性的分析,将理性的事物公式化,运用科技的巨大力量逐渐在改变着世界;另外,在艺术设计领域AI正在不断地学习人类的感性思维,慢慢影响人类的艺术世界。[5]那么,在这种美学原则下所建立起的AI艺术,可能是我们人类完全无法理解的美学原则。当然,当AI发展到这个阶段时,如果人类需要的话,AI也可以屈尊俯就地进行适合人类美学的艺术创作。
  四、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人工智能(AI)会被更新更广泛的“数据库”,其艺术鉴赏能力也会继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代替人类进行一些设计创作。对于AI能创作出的作品,如果带给人类美的感觉和新的触动,且有对人类艺术创作的发展与演进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人类就不应自私地认为因它不是由人类创作的,是机器创作的而说它不是艺术。智能设计时代,“数”“物”的和谐共生——人类艺术设计与人工智能(AI)的结合创作在未来将会是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6]
  参考文献:
  [1]尹秀娟,韩璞庚.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理性审思[J].湖北社会科学,2020(02):47-52.
  [2]章文光,吴映雄.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新变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4):139-148.
  [3]未来实验室博士后高峰荣获第12届中国艺术权力榜年度艺术探索奖[EB/OL].http://thfl.tsinghua.edu.cn/info/comprehensive/244.
  [4]王建民.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交互设计有着新的设计内涵挑战——王建民谈数字媒体艺术[J].设计,2020(12):66-70.
  [5]徐双双,丁伟,贝典徽.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突破[J].设计,2018(12):104-105.
  [6]杨绍禹,卓凡.数物共生: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中的研究[J].设计,2020(19):98-100.
  (作者简介:张毅博,男,硕士研究生,吉利学院,研究方向:动画多媒体、美术学;李晶菁,女,本科,吉利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当前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通过有效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探讨有效互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分析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忽视学生能力的提升,音乐课程的开设得不到重视,教学模式较为落后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策略,在课前准备阶段,要注重结合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选择合适的教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稳步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和社会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高职院校必须对原有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就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者提供一些理论上的依据。  关键词:高职 学前教育 钢琴即兴伴奏 教学  就目前而言,虽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也产生
摘要:竖笛作为一种乐器,源于欧洲,属于历史悠久的木管乐器,并且在中世纪的欧洲就开始广泛地流传开来。竖笛作为一种上手简单,又可以发出优美旋律的乐器,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因此,竖笛与其他音乐器材相同,都具有发音准确、培养人们音乐素养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学生的音乐天赋与音乐素养的养成。将竖笛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意义在于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同时,还能够丰富小学音乐的课堂形式,从而培
摘要:语言是人们的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有及时性、准确性高、无延迟的特点,但较低的维度使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十分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可以穿透时间、空间,与过去和未来交流的沟通形式诞生了,即文字和图画。同时为了不断地降低沟通的门槛,为了使沟通的范围更广、时间更长,人们对文字和图画进行了漫长的规范,这两种形式逐渐演化并形成固定统一的规范,而这些规范,就是后世的书法与平面设计。  关键词:书法 平面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丰富教学的形式,利用声音图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音乐综合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以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的完成。本文对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进行探索,分析目前小学音乐资源在开发与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并且以此为基础,提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以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摘要: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音乐教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阶段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对学习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对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着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针对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 学习兴趣 激发 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在小学教育体系当
摘要: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应该了解中小学生处于变声期的嗓音特点,并开展针对性的声乐训练和保护,要将歌唱心理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声乐教学中,解决变声期青少年声乐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以使青少年的声音实现良好过渡。  关键词:声乐练习 变声期 问题 解决方法  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掌握一定量乐器的弹奏能力,具备较强的自弹自唱能力,并提高自弹自唱的表演质量;二是拥有一定的范
摘要:音乐作为音乐特长生必修的艺术课程之一,对学生音乐感知力、艺术素养等的培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听音能力是学生学习声乐的基础,更是高中音乐教师教学工作的重心。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要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对现阶段学生能力、认知等多方面的分析,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模式,培养学生乐感的同时,加速其音乐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音乐特长生 声乐教学 听音训练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
摘要: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推进,乡村小学逐渐被视作素质教育普及的“重要阵地”,乡村小学音乐课堂普及乐器成为近年来炙手可热的学生素质培养项目,乐器走进校园让乡村孩子想学乐器不再是一种奢望。在众多乐器中,电子琴由于造价低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实用性,成为校园乐器首选。笔者在乡村小学电子琴课堂的实践教学中,针对乡村电子琴集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新的尝试,并提出相对应的教学设计。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