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到2019年,中国已连续10年保持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与周边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并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工作,这些举措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取得实质性进展。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建立计量模型,研究中国——东盟背景下人民币区域化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最后从进一步扩展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的角度对人民币区域化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盟 人民币区域化 进出口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政治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明显增强。东盟,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其成员国的经济结构都十分有利于成为我国的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表明中国与东盟各国政府扩大双边经贸交往的意愿。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削弱了美元的国际统治地位,在美元不断贬值的情況下,东盟国家迫切需要寻找另一种币值相对稳定而且值得信赖的货币作为本国货币的“锚”,以保持该国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回顾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盟国家汇率政策的变化路径、原因及影响,不难发现东盟国家只有建立汇率区域联动机制才能解决现有汇率政策的不足,而人民币是汇率联动机制核心货币的最佳选择。
鉴于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进出口贸易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本文将借助国际贸易中的引力模型,通过统计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模型来研究人民币区域化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旨在为优化人民币汇率政策、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程提出良好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显著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使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增加。人民币能否在一定的区域内广泛流通,被其它国家信赖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经济是否健康,政治是否稳定,政府是否能够保持稳定的汇率和货币政策,能否给予人民币良好的信用支持。而我国目前恰好具备这样的条件,可以说人民币已经具备区域化的经济和政治基础。
关于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文献研究主要如下:赵海宽(2002)在研究中认为人民币可以成为国际货币之一,并提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基本条件。苏治等(2013)认为我国与东盟及东亚地区贸易融合和依存度的不断提升、高速增长的直接投资和日益频繁的人员往来,为人民币在东盟及东亚实现区域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晓(2004)在文章中提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货币政策的谨慎稳健决定了中国成为东亚经济增长动力的提供者,人民币也将成为区域货币的驻锚。贺翔(2007)认为人民币区域化是指基于我国同周边国家一定的制度安排,人民币在一定区域内行使自由兑换、交易、流通和储备等职能。刘璐(2018)以云南省为例实证分析人民币国际化与我国陆疆地区对外贸易的关系,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云南省对外贸易增长,云南省对外贸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但影响滞后。李晓(2006)、丁一兵(2010)等人的著作也从多个角度对人民币区域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三、人民币区域化背景及条件
(一)人民币区域化的背景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资本流动的频率和强度也在增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对现有的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在本世纪初前十年的时间里,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蓬勃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经济的重心开始由西方向东方转移,一个全新的国际金融格局也正在形成。世界经济的新局面为人民币的区域化提供了可能性,人民币区域化的时机已经成熟。
人民币区域化的背景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伴随着国际分工深化、贸易壁垒减弱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国际贸易量不断高速增长;其次,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创新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深化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而且,随着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市场和不断提升的消费能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涌入。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领导者和世界经济的引擎,每年都吸引数以亿计的国际直接投资。近年来,我国企业也进行了大量的国际收购和对外投资,这些资本输出无疑使人民币开始发挥国际投资货币的职能。此外,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与探索,金融法规的健全与完善,金融市场的建立与创新都为人民币区域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中国充足的外汇储备保证了人民币良好的清偿能力,增强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二)人民币区域化的条件
在过去几十年中,世界货币体系中美元、欧元、日元已成功实现了区域化和国际化,主要可以归因于战争因素和货币政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危机使美元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欧洲和日本疲软的经济形势也无法为其货币提供良好支撑。加之中国与周边国家经贸交流不断深化,双边结算需求的上升,都迫切需要人民币承担起区域性货币的职能。
人民币区域化的条件可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中国经济高度发展,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人民币区域影响力正在增强。第二,中国政府拥有的巨额外汇储备可以为人民币提供良好的信用保证;第三,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在国际市场上没有跟随美元大幅贬值,而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有管理的浮动。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稳定指的是长期来看相对稳定,因为短期的波动可以选择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对冲;第四,中国与东盟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对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加之诸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金融措施的实施,东盟各国保持本国货币汇率与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促进本国与中国,本国与东盟其他国家间的国际贸易,并且减少汇兑损失和风险。综上所述,人民币的区域化是既是可能的,又是可行的。
四、人民币区域化对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区域化对于中國——东盟进出口的影响主要通过汇率和交易成本两方面来实现,本文主要基于汇率这一影响机制来进行分析。两国货币汇率的相关性增强意味着双边汇率趋于稳定,原则上可以促进两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本文重点选取了东盟五国的货币,包括新加坡元、马来西亚林吉特、泰国铢、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卢比的汇率与人民币汇率进行研究。
(一)变量选取与模型设计
1、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中国对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东盟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东盟国家加权消费者价格指数与调整后的人民币名义汇率这六个变量来分析人民币区域化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2、模型设计
本文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并对模型进行了改进,模型的具体形式为:
其中,Trade表示中国对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CGDP表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AGDP表示东盟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之和;CCPI表示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ACPI表示东盟国家加权消费者价格指数;NEER表示调整后的人民币名义汇率;εt为随机误差项;t∈[2009,2018]。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处理
1、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9年-2018年季度数据,其中,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总额、东盟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东盟国家消费者价格指数数据来自东盟统计年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价格指数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经网数据库;人民币名义汇率数据来自国际清算银行数据库。
2、样本处理
本文选择人民币名义汇率作为人民币区域化程度的替代变量,这是因为人民币区域化程度可以用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汇率相关系数来表示。而在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名义汇率和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汇率相关系数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的作用方向是完全相同的。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成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以及人民币区域化进程的有效指标。本文选取调整后的人民币与东盟主要国家货币汇率变化的相关性作为衡量人民币区域影响力的标准。其计算方法为:
ρ表示人民币与东盟主要国家货币汇率的相关系数,x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y是东盟主要国家货币对美元汇率,i是季度(i=1,2,3,4)。
(三)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及滞后阶数选取
本文采用LLC检验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变量均在1%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包含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变量是平稳的。根据AIC和BIC准则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0。
2、协整检验
由于模型中涉及的变量取对数后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使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协整分析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3、OLS回归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得到模型具体形式为:
观察方程(II)中各变量对应的系数可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对中国与东盟间双边贸易额存在正向影响,这主要是由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拉动了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双边贸易。东盟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对中国与东盟间双边贸易额存在负向影响,这种影响主要由需求的内部消化和外部转移两种方式实现。对于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东盟国家加权消费者价格指数和人民币名义汇率对中国与东盟间双边贸易额之间的影响可以借助实际汇率公式进行理解:
由此可知,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对中国与东盟间双边贸易额具有负向影响,而东盟国家加权消费者价格指数和人民币名义汇率对中国与东盟间双边贸易额具有正向影响。由人民币名义汇率对中国与东盟间双边贸易额的正相关关系可知,人民币区域化程度对中国与东盟间双边贸易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区域化程度每增加1%,中国与东盟间双边贸易额增加1.86%。
4、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重新选取中国与其他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额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新的回归结果与前文没有实质性差异,表明本文的分析结果是稳健的。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区域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币区域化导致的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汇率相关性提升显著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基于人民币区域化的积极影响,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扩大人民币流通范围与规模。人民币区域化与国际化并非是相矛盾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并增强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参与度,形成人民币结算的示范与辐射效应,有利于为人民币区域化在资本项目下的开放做准备。
二是完善金融市场建设,加强金融体系风险防范能力。金融市场的开放应以良好的金融市场基础建设为前提,在完善金融市场的同时加强金融研发力度,提高金融服务能力。面对不断开放的金融市场所潜伏的各种风险,还应大力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来防范和减少风险以维持金融业的平稳运行。
三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保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推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构建人民币回流机制,在不冲击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下,为人民币境外循环运用提供风险可控的运用场所。
人民币区域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完善我国现有金融市场体系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发挥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关键货币的职能,赢得区域化国家的信任与支持。只有根据国际和国内的状态,合理安排,协同推进才可能取得人民币区域化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江华.人民币区域化与环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研究[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01):92-97.
[2]石建勋,全淑琴,钟建飞.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实证研究——基于汇率视角的考察[J].财经问题研究,2011(01):58-67.
[3]翁东玲.东亚地区汇率合作的现状与长短期安排[J].亚太经济,2009(05):16-21.
[4]唐洁尘,李容.人民币区域化视角下人民币与东亚货币联动性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8(07):38-55+135-136.
[5]郭晴,钟华明,陈伟光.全球经济治理下的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8(04):54-67.
[6]何剑,柳开.人民币是否已经成为中亚区域的货币锚?[J].武汉金融,2018(03):45-49.
[7]尹力博,吴优.离岸人民币区域影响力研究——基于信息溢出的视角[J].金融研究,2017(08):1-18.
[8]王芳,张策,何青,钱宗鑫.人民币区域化能促进贸易一体化吗?[J].国际金融研究,2017(07):86-96.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张捷
关键词:中国——东盟 人民币区域化 进出口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政治地位的提升,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明显增强。东盟,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其成员国的经济结构都十分有利于成为我国的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表明中国与东盟各国政府扩大双边经贸交往的意愿。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削弱了美元的国际统治地位,在美元不断贬值的情況下,东盟国家迫切需要寻找另一种币值相对稳定而且值得信赖的货币作为本国货币的“锚”,以保持该国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回顾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盟国家汇率政策的变化路径、原因及影响,不难发现东盟国家只有建立汇率区域联动机制才能解决现有汇率政策的不足,而人民币是汇率联动机制核心货币的最佳选择。
鉴于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进出口贸易对于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性,本文将借助国际贸易中的引力模型,通过统计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模型来研究人民币区域化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旨在为优化人民币汇率政策、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程提出良好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显著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使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增加。人民币能否在一定的区域内广泛流通,被其它国家信赖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经济是否健康,政治是否稳定,政府是否能够保持稳定的汇率和货币政策,能否给予人民币良好的信用支持。而我国目前恰好具备这样的条件,可以说人民币已经具备区域化的经济和政治基础。
关于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文献研究主要如下:赵海宽(2002)在研究中认为人民币可以成为国际货币之一,并提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基本条件。苏治等(2013)认为我国与东盟及东亚地区贸易融合和依存度的不断提升、高速增长的直接投资和日益频繁的人员往来,为人民币在东盟及东亚实现区域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晓(2004)在文章中提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货币政策的谨慎稳健决定了中国成为东亚经济增长动力的提供者,人民币也将成为区域货币的驻锚。贺翔(2007)认为人民币区域化是指基于我国同周边国家一定的制度安排,人民币在一定区域内行使自由兑换、交易、流通和储备等职能。刘璐(2018)以云南省为例实证分析人民币国际化与我国陆疆地区对外贸易的关系,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促进云南省对外贸易增长,云南省对外贸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但影响滞后。李晓(2006)、丁一兵(2010)等人的著作也从多个角度对人民币区域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三、人民币区域化背景及条件
(一)人民币区域化的背景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资本流动的频率和强度也在增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对现有的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在本世纪初前十年的时间里,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蓬勃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经济的重心开始由西方向东方转移,一个全新的国际金融格局也正在形成。世界经济的新局面为人民币的区域化提供了可能性,人民币区域化的时机已经成熟。
人民币区域化的背景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伴随着国际分工深化、贸易壁垒减弱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国际贸易量不断高速增长;其次,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创新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深化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而且,随着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市场和不断提升的消费能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涌入。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领导者和世界经济的引擎,每年都吸引数以亿计的国际直接投资。近年来,我国企业也进行了大量的国际收购和对外投资,这些资本输出无疑使人民币开始发挥国际投资货币的职能。此外,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与探索,金融法规的健全与完善,金融市场的建立与创新都为人民币区域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中国充足的外汇储备保证了人民币良好的清偿能力,增强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二)人民币区域化的条件
在过去几十年中,世界货币体系中美元、欧元、日元已成功实现了区域化和国际化,主要可以归因于战争因素和货币政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危机使美元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欧洲和日本疲软的经济形势也无法为其货币提供良好支撑。加之中国与周边国家经贸交流不断深化,双边结算需求的上升,都迫切需要人民币承担起区域性货币的职能。
人民币区域化的条件可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中国经济高度发展,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人民币区域影响力正在增强。第二,中国政府拥有的巨额外汇储备可以为人民币提供良好的信用保证;第三,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在国际市场上没有跟随美元大幅贬值,而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有管理的浮动。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稳定指的是长期来看相对稳定,因为短期的波动可以选择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对冲;第四,中国与东盟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对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加之诸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等金融措施的实施,东盟各国保持本国货币汇率与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促进本国与中国,本国与东盟其他国家间的国际贸易,并且减少汇兑损失和风险。综上所述,人民币的区域化是既是可能的,又是可行的。
四、人民币区域化对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区域化对于中國——东盟进出口的影响主要通过汇率和交易成本两方面来实现,本文主要基于汇率这一影响机制来进行分析。两国货币汇率的相关性增强意味着双边汇率趋于稳定,原则上可以促进两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本文重点选取了东盟五国的货币,包括新加坡元、马来西亚林吉特、泰国铢、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卢比的汇率与人民币汇率进行研究。
(一)变量选取与模型设计
1、变量选取
本文选取中国对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东盟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之和、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东盟国家加权消费者价格指数与调整后的人民币名义汇率这六个变量来分析人民币区域化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2、模型设计
本文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并对模型进行了改进,模型的具体形式为:
其中,Trade表示中国对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CGDP表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AGDP表示东盟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之和;CCPI表示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ACPI表示东盟国家加权消费者价格指数;NEER表示调整后的人民币名义汇率;εt为随机误差项;t∈[2009,2018]。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处理
1、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9年-2018年季度数据,其中,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总额、东盟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东盟国家消费者价格指数数据来自东盟统计年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价格指数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中经网数据库;人民币名义汇率数据来自国际清算银行数据库。
2、样本处理
本文选择人民币名义汇率作为人民币区域化程度的替代变量,这是因为人民币区域化程度可以用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汇率相关系数来表示。而在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名义汇率和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汇率相关系数对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的作用方向是完全相同的。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成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以及人民币区域化进程的有效指标。本文选取调整后的人民币与东盟主要国家货币汇率变化的相关性作为衡量人民币区域影响力的标准。其计算方法为:
ρ表示人民币与东盟主要国家货币汇率的相关系数,x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y是东盟主要国家货币对美元汇率,i是季度(i=1,2,3,4)。
(三)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及滞后阶数选取
本文采用LLC检验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所有变量均在1%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包含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变量是平稳的。根据AIC和BIC准则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0。
2、协整检验
由于模型中涉及的变量取对数后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使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协整分析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3、OLS回归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得到模型具体形式为:
观察方程(II)中各变量对应的系数可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对中国与东盟间双边贸易额存在正向影响,这主要是由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拉动了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双边贸易。东盟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对中国与东盟间双边贸易额存在负向影响,这种影响主要由需求的内部消化和外部转移两种方式实现。对于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东盟国家加权消费者价格指数和人民币名义汇率对中国与东盟间双边贸易额之间的影响可以借助实际汇率公式进行理解:
由此可知,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对中国与东盟间双边贸易额具有负向影响,而东盟国家加权消费者价格指数和人民币名义汇率对中国与东盟间双边贸易额具有正向影响。由人民币名义汇率对中国与东盟间双边贸易额的正相关关系可知,人民币区域化程度对中国与东盟间双边贸易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区域化程度每增加1%,中国与东盟间双边贸易额增加1.86%。
4、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重新选取中国与其他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额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新的回归结果与前文没有实质性差异,表明本文的分析结果是稳健的。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区域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币区域化导致的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汇率相关性提升显著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基于人民币区域化的积极影响,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扩大人民币流通范围与规模。人民币区域化与国际化并非是相矛盾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并增强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参与度,形成人民币结算的示范与辐射效应,有利于为人民币区域化在资本项目下的开放做准备。
二是完善金融市场建设,加强金融体系风险防范能力。金融市场的开放应以良好的金融市场基础建设为前提,在完善金融市场的同时加强金融研发力度,提高金融服务能力。面对不断开放的金融市场所潜伏的各种风险,还应大力促进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来防范和减少风险以维持金融业的平稳运行。
三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保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推动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构建人民币回流机制,在不冲击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下,为人民币境外循环运用提供风险可控的运用场所。
人民币区域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完善我国现有金融市场体系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发挥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关键货币的职能,赢得区域化国家的信任与支持。只有根据国际和国内的状态,合理安排,协同推进才可能取得人民币区域化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江华.人民币区域化与环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研究[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01):92-97.
[2]石建勋,全淑琴,钟建飞.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实证研究——基于汇率视角的考察[J].财经问题研究,2011(01):58-67.
[3]翁东玲.东亚地区汇率合作的现状与长短期安排[J].亚太经济,2009(05):16-21.
[4]唐洁尘,李容.人民币区域化视角下人民币与东亚货币联动性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8(07):38-55+135-136.
[5]郭晴,钟华明,陈伟光.全球经济治理下的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8(04):54-67.
[6]何剑,柳开.人民币是否已经成为中亚区域的货币锚?[J].武汉金融,2018(03):45-49.
[7]尹力博,吴优.离岸人民币区域影响力研究——基于信息溢出的视角[J].金融研究,2017(08):1-18.
[8]王芳,张策,何青,钱宗鑫.人民币区域化能促进贸易一体化吗?[J].国际金融研究,2017(07):86-96.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张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