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融心,以己度人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shisa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一门最富有情感性的学科。阅读教学如何引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来感悟文本,以达到情感的共鸣的目的。
  [关键词]情感 策略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43
  情感是语文教学中的百变精灵。情感教学之于语文,如同涓涓细流之于山脉,润泽土壤又藏于层峦叠嶂之间。语文教学如果缺少了情感,则如山脉缺少了溪水,将渐行枯槁。每个学生都有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是个人经历、生活体验累积而成的。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引出学生内心的涓涓细流,使之与文本融合,是情感教学的核心问题。
  一、探究文本,以情融心
  探究文本的前提是融入文本中。不可否认,营造课堂阅读氛围等外部手段,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内在驱动力来看,情感才是牵动学生阅读、保持长久兴趣的关键。只有做到“以情暖心”,才能使学生迁情入境,沉醉于文本阅读的氛围中。
  (一)抓住主线,探究文本
  尽管外部情境的创设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情绪,但深入探究文本,还需要情感的牵引,也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本的情感主线,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要紧紧围绕“老人”与“海鸥”的情感来开展:在老人逝世前,是以老人对海鸥的照顾为主线;在老人逝世后,则是以海鸥对老人的眷恋、不舍为主线。抓住文章情感主线前后的变化进行文本探究,能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情怀,让学生积极参与。
  (二)以情融心,体验情感
  感情真挚的文章总是经过作者精心雕琢的。要引导学生融入文本世界,了解作者的情感,就要调动学生相似的情感经历,以理解文本的情感。如上面的案例中,海鸥并不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很多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海鸥,但却有过养宠物的经历。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宠物交往的过程,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以激活学生的情感,减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陌生感,达到“以情暖心”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走进文本。
  二、体验心动,以己度人
  心动是情感被触动的瞬间所产生的感受。心动是一种微妙的心理,是情感的迸发,是一种感性的认识。阅读文本往往是从感性开始的。在产生感性认识后,要回归理性分析,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梳理文本框架,用个人经历客观地分析文本,“以己度人”,全面剖析作者的精神世界。
  (一)勾连想象,体验心动
  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引导他们体验心动的感觉。比如,在上面的案例中,“老人”与“海鸥”之间特殊的感情,需要特殊的经历才能体会。小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的限制,要理解这种特殊情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诱发学生的想象,以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可以运用多媒体出示这一真人真事的图片,如老人喂海鸥、海鸥在老人照片上空盘旋等,并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这样通过视觉的刺激,让学生体验心动的瞬间。
  (二)实践感悟,以己度人
  在上面的案例中,为了让学生有亲身的感受,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践活动,到动物园去喂鸟。在喂食的过程中,教师特意要求学生模仿“老人”,将饼干碎成小丁来喂食。这样,一方面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体验到“老人”的大爱,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喂食动物并不容易,体会付出的艰辛。通过亲身经历,以己度人,学生理解了老人为海鸥所付出的爱心,了解了海鸥面对老人照片久久不愿离去的原因。
  三、心境交融,思想升华
  教育的目的是开启学生的智慧,升华学生的思想。在教学中融入情感,可使课堂教学富有活力,牵引学生沉浸在文本世界中,达到学生的个人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合二为一的境界。
  (一)创设情境,心境交融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阅读环境是极为重要的。如上面案例中提到运用多媒体播放“老人”喂食“海鸥”的图片, “海鸥”围绕“老人”照片低旋的图片,从视觉上给予学生心灵的冲击。如果再配以相应的背景音乐,就可为学生营造出催人泪下的情感氛围。同时,这篇文章是根据真人真事所写的。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搜集采访老人的视频资料,并制作成短片在教学过程中播放。这样可使学生沉浸在特定的氛围中,达到学生情与文本情交融的境界。
  (二)情感牵动,思想升华
  当学生对文本产生了情感,他们就会从内心深处理解人物,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升华思想的目的。在《老人与海鸥》一文中,作者的情感牵动学生去理解老人义务喂食海鸥的大爱;从另一角度看,也展现了孤寡老人晚年生活的凄凉,内心的孤寂。这是学生在理性反思后引发的思考,体现了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认识的提升。
  情感教学既要有效释放学生的情感,又要给学生的情感寻找一个合适的契机,让他们与作者的情感相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沉浸于作者创造的精神世界中,他们的语文素养才能不断地提高。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都是以叙事为主,进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者分别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当时的环境等方面来刻画人物,有的还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饱满。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些方面,巧用比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凸显人物的品质。  一、比较语言,体会船长的沉着机智  《船长》是法国作家雨果写的一篇小说,为了突出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临危不惧以
叶老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以“语用”为核心的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观照下,语文教材的例子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许多课堂却存在着为“语用”而语用,为“写”而写,并不能把“语用”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下面,笔者结合《山中访友》一课,来谈谈“环节目标集中制”的设计策略。  《山中访友》第一课时,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能有感情
[摘 要]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小学起始年级全部使用新教材。相比之前的教材,这套新教材规格高,由教育部组织编写;开本、字体大,显得大气;外观现代时尚、和谐养眼,显得上档次。教材的结构体系、文本选择、拼音识字、课后练习、语文园地等都和以前的语文教材有较大的变化。  [关键词]语文教材 高大上 部编 新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
[摘 要]问题是语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手段,问题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语文教学应以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开始,以学生产生了新的问题结束,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才能。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提问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50  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享受语文”——享受思考的成果,更享受思考的过程
我常常想,老鼠那么爱大米,除了因为那是它的温饱之物外,一定是美味吸引了它。结合我们的作文教学,面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状,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我想是教师在做“无米之炊”,导致学生也做“无米之炊”;教师策略少,没有把准学生的兴趣点,导致作文难。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借故事之“米”,让学生爱上写作。  一、故事帮忙,“爱上大米”  其实,故事就是作文的一种常见形式。学生从小到大就是听着故事成长起来的,
“布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足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给以无限的遐想和思维的空间。”教学是一门艺术,因而教学也应追求那种“妙不可言”的“妙境”。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作者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心理上的时空距离,所以在阅读时常常会产生思维空白。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布白”艺术,在有疑处补白,在无疑处布白,就可以营造美妙的意境,为课堂注入一汪活水,让师生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要使普通话成为城市幼儿园和乡中心小学以上以汉语授课为主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用语。”小学生在入学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小学阶段应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普通话培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下面仅以我校为例,谈谈我在小学普通话培训方面所做的探索。  一、我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语音问题  我校地处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由于生源复杂,
[摘 要] “阅读期待”是阅读时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通过制造悬念、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探究性阅读的欲望。“阅读期待”是我们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阅读的根本。  [关键词]阅读期待 基于文本 创意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3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
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布置了作文后,不少学生托腮皱眉,难以下笔,认为作文难,没有材料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认知的不足、经验的缺乏、积累的匮乏导致了以上现象的出现。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积累呢?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加上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课本知识的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一样需要从课本中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题都
【案例】人教版第二册《两只鸟蛋》教学片断:    黑板上画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杈上摆上了椭圆形的卡片。生字的学习已进入巩固阶段,教师的话语充满感染力。  师:孩子们,你们这么快就和生字交上了朋友,不过生字宝贝还不信任你们,想考考大家,瞧!它们都躲到大树上了,谁愿意把你最亲密的朋友带回去?别忘了告诉大家你的朋友叫什么。  (学生们陆续取到了卡片站在了讲台前。学生用稚嫩的声音读准了字音,快乐地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