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912秒,为你在为你在26,947,000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 来源:教育学术月刊 年份:2011
感恩意识是道德品行的善端,它能升华道德情感,拓展道德理念,融洽人际关系,实现社会和谐。社会的道德教化和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感恩意识的培育和扩充。然而,由于种种原...
[期刊论文] 作者:张,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古代儒者把忠信、礼义、仁义视为修身立世之道,追求刚直不阿、特立独行的坚毅人格,崇尚尊让宽容、谦逊谨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原则,遵从'行天下之大道&...
[期刊论文] 作者:张,,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中国梦"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复兴之梦,其实现不能没有传统文化的支撑。其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是中华民族...
[会议论文] 作者:张,, 来源: 年份:2004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已成为一个不可分离的"共同体","我们如何在一起"的哲学难题从未像今天这样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首倡的新理念,旨在寻求...
[期刊论文] 作者:张,,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并存。然西汉以降,惟有儒家学说独尊千年成为显学,长期位居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儒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儒家全面、合理地继承了中...
[期刊论文] 作者:张,,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11
"克己复礼"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命题之一。两千多年来,关于这一命题,可谓聚讼纷纭。从汉至清,争论的重点是"克己"的真义;从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争论的核心是"复礼"的真义。本文...
[期刊论文] 作者:张,, 来源:教育与职业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郭, 来源: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本文简述了微电子工业中使用的贵金属粉末光亮(鳞片状)银粉的性能、用途及制备原理,详述了研制试验与产品的分析测试数据,分析了密度与比表面积、粒度之间的关系,从而用密度、含量......
[学位论文] 作者:张,, 来源: 年份:2006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文化是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文化与中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上世纪80年代,随着新一轮文化热、儒学热的......
[学位论文] 作者:谭,, 来源:西南大学 年份:2008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德育属于灌输德育,它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社...
[期刊论文] 作者:张,, 来源:现代大学教育 年份:2005
《礼记.学记》作为先贤圣哲们阐述为师之道的经典之作,把教育作为“建国君民”之本;把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之本;把了解和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掌握并运用教学方法和艺术作为教师...
[期刊论文] 作者:季,, 来源:化工管理 年份:201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会使用大量的农药产品。在使用农药产品的同时,不仅对农产品的健康生长带来了影响,而且污染了生态环境。因此,做好农药生产企业转型升级精细化管理工...
[期刊论文] 作者:张,, 来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05
和谐国际关系、解决国际争端与冲突,'力服天下'并非上策,'德服天下'应成为各国政治家首选的战略方案.仁义、友善可以打动人心、消释仇恨、解决矛盾;武力、报...
[期刊论文] 作者:张,, 来源:求索 年份:2007
在中国古代,礼通过正名定分、别异嫌微以实现社会的等差有序并发挥其治国安邦的政治功能,进而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别异”、“定分”是礼的重要功能而......
[学位论文] 作者:刘,, 来源: 年份:2014
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对非体育专业普通大学生进行不同强度一次性登山运动负荷方案,分析比较相同强度不同水平(性别、体适能水平)登山者的情绪状态变化,不同强度同一水平(...
[期刊论文] 作者:修,, 来源:锅炉制造 年份:2018
电力是工厂消耗的主要能源之一,是工厂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托。但往往工厂在不断追求生产效率与质量的同时对供电系统的安全检查与运行维护重视不够,忽略了后期的维护与改造,导...
[学位论文] 作者:刘,, 来源: 年份:2015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接收、反馈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教学模式也因此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网络信息技术使得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取学习...
[期刊论文] 作者:张,,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 年份:2004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行已经十年,但中国的道德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公民的道德素质仍不容乐观,在一些方面甚至还有"滑坡"的迹象。导致道德建设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
[期刊论文] 作者:张,,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2005
'论德使能'是指按照'德能'标准,考察、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思想或制度.儒家继承了西周的'论德使能'思想,提出了儒者为官与贤人治国的理念,发展了尚贤使...
[期刊论文] 作者:张,,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耻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源头,中国人的耻感源于群体意识和"面子至上"理念。耻感教育是中国古代道德教化之重要内容,是治国理政之基本方略。在当今社会,羞耻感依然是人之为人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