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相关论文
<正> 在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中,我深感编一部份量适中,注释明白的《中国哲学史文选》是多么的重要。因为让初学者直接接触第......
明末清初《成唯识论》的注疏研究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高峰.从明万历至清康熙年间,《成唯识论》的研究学者计20余人,注疏多达16部,现......
现代学术范畴中的佛教哲学不能全等于佛学.《成唯识论》是中、印佛教哲学的代表性文本.由此表明《成唯识论》哲学一是普遍意义上的......
本文旨在“依义不依语”和“无价值预设”原则的指导下,试图通过“佛教文献学”和“哲学诠释”两种方法,对唯识宗之根本经典——《成......
《相宗络索》一书,乃船山先生读相宗经论之笔记。全书二十九条,约一万九千字,对相宗唯识理论基本观点、方法,析之颇精,出之甚显,要......
为弘扬佛教文化,让社会大众懂得何为真正的佛教,并应社会各界人士的要求,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
<正> 佛学名词中有“想蕴”、“想心所”。佛教学者多认为想即观念。我在《精神的试析》一文(见本刊1981年第三期)中亦说“想,约当......
作者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家住四川巴中县,现年66岁。幼年随父信佛,嗜好读书,曾就学于王恩洋居士门下。16岁时因患眼疾,双目失明......
<正> 大乘佛法的精神,始终不离世间,特别是不离人间现实。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其所建立的无住涅槃的理想之上。本文试就此而略论之......
<正> 在以阿赖耶识缘起说为基础的唯识理论中,种子与异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有关这方面的问题略加说明,愿与读友共同探讨。一......
遮破我执(ātma-grāha),是肇始于《阿含经》的基本精神。然而,对我执的深入破斥,只有到了后世唯识论典,才体现出深刻的彻底性。譬如......
<正> 一、前言1930年冬,我发心出家,从江苏江阴到杭州,住在孤山广化寺,当时北京大学教授熊十力也住在那里,因而相识。据他的弟子们......
<正> 陈那、法称对现量种类作了四种划分:能离(名种)分别,略有四种:一、五识身,二、五俱意,三、诸自证,四、诸定心.这里,"能离(名......
按照佛教史的常识理解,玄奘是一位开宗立派的唯识宗祖师,他以《成唯识论》为中心,进行护法一系唯识学的弘传。然而这种常识理解其......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解深密经》与《成唯识论》在三自性理论上存在着差异,包括遍计所执自性是否遍一切法、依他起自性能否依遍计所执自性而生起等。......
缘起理论作为佛教思想的理论基石,是佛教区别于其他流派的基本思想特征,与无因论、偶因论、一因论等理论根本对立。正因为缘起理论的......
<正> 大乘唯识学在确立诸法之法相义的同时,提出了“三性三无性”说。三性三无性是为了阐述识的本质以及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的作用而......
陈垣先生曾评述明季学风的演变道:“明季心学盛而考证兴,宗门昌而义学起。人皆知空言面壁、不立语文,不足以相摄也。故儒释之学同时丕......
《成唯识论》中被视为正义的护法种子说,虽相传是对护月本有说与难陀新熏说的"新旧合说",但本质上,护法之种子义是本有论的。将一......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是小乘说一切有部的“一身六足论”之一,主要内容是解释佛教经典四部《阿含经》。本书分为二十一品,每一品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