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修律相关论文
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并称世界两大法系,同属西方法律传统。近代中国在模仿西法和变法图强的过程中,与英美法数度擦肩而过,最终选择了大......
在清末新刑律制定过程中,针对“无夫奸”是否入刑,礼教派与法理派相持不下,牵引出法律与道德关系的争论。走进清末“西潮又东风”......
要对礼法之争以及双方思想有一个较为准确客观的认识,就不应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结合当时社会具体情况对礼法之争双方的思想再......
沈家本是学贯中西的法学名家,也是中国近代法律的奠基者.他秉承以仁为纲的价值导向,用汇通中西的开阔视角,为中国传统法律注入了新......
鸦片战争以降,晚清社会在外力的冲击下开始走向了由农业社会向近代工商业社会的转型。在这一社会剧变中,晚清死刑的变革对考察社会的......
二十世纪初,迫于东西列强扩大侵华权益的需要,挽救将要垮台的政权,清政府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下,对原有的法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和改......
从清末修律开始的中国法制现代化,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虽然中国法律在制度层面已全面与国际接轨,但传统法律思想本身并未立即随之更新......
法律发展中的法律移植模式曾经对中国清朝晚期法制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对中国传统法律的解体及其近代化历程的启动具有......
在中国的法律史上 ,沈家本可以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进程正是以他于上世纪初主持的清末修律为肇始。当时 ,国......
清政府在二十世纪初期进行了大规模修律活动,在变法修律过程中,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等人为代表的“法理派”和以曾出任湖广总督、......
摘 要 董康作为近代中国法律史上具有典范意义的人物,长久以来却因种种原因被众多法史研究者有意无意的忽视。然而,董康是每一个研究......
“反坐”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秦汉已有,历隋唐以迄宋明,一以贯之,至明清则有较大变化。清末修律时采欧陆立法体例,此制......
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内忧外患的种种危机与压力,不得不变法修律,在固守本土与汲取外来文化之间谨慎参酌,艰难探索。自清末开始的法......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的法文化通过各种渠道输入中国,从此开始了两种法律文化的冲突和逐渐融合的过程.中国古代坚持“夷狄人中国则......
学术界一直认为 ,受《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关于“弃除领事裁判权”的内容的影响 ,清政府被迫屈从帝国主义的意志而进行了修订律......
优越的法律制度一直是各代法律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当前我国关于司法独立的司法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怎样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法......
近年来对于清末的新闻史的学术专著和论文期刊颇为丰富,但笔者看来仍有三点缺陷:一是大部分文章都是从新闻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来讨论......
清末修律是传统法制向近代法制转型时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内在动因,也有外在动因.本文对影响当时修律......
【摘要】中国的法治建设正面临着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先进文化和传统观念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在一百年前的清朝末年也同样存在。......
伍廷芳以其独特的知识背景和从政资历,得以参与清末修律.他在修律的发起、准备阶段(1902-1906年),将近代商律引入中国,删订旧刑律,......
法律脱胎于文化,文化有表现形式及取旨的不同,却无价值上的高低之分。从文化角度而言,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解体,并非全因落后使然。......
近期召开的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的庄重声明宣告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成,在这法律人欢欣鼓舞的日子里,笔者想到了......
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中国近代法律改革,是在沈家本的统领下完成的.这次改革是在考察了中国固有法律的沿革得失,研读了西方......
清末修律中的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终结了千余年的封建司法传统,把具有进步色彩的新型刑事诉讼模式引进中国.但由于缺乏政治、文化和......
自清末修律之后,中国法律发生了转型,由古老的中华法系转化为了带有大陆法系性质的近代法律体系。当这种历史的选择既成事实之后,大陆......
八国联军侵华后,统治阶层意识到以旧有方式延续其统治成为不可能,遂推动例律的修订。此外,西方国家在华享有的领事裁判权,一方面维护了......
《大清商律草案》自清末起就受到“于国情不甚相合”的批评,其第五编《海船法草案》自然也在评价之列。从1 9世纪后半期中国沿海地......
尽管清政府被迫下诏变法并且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但清末修律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却成为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开端,促进了中国法制向近......
随着西学的东渐,人权思想在中国近代开始产生。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沈家本的人权思想是在吸收中国传统人道主义与西方人权思想......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事变后,晚清政府在被迫西狩的过程中颁布诏令推行新政改革。紧随其后,作为“辅助宪政之根基”1,监狱制度......
家族主义与家族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近代以来,传统的家族主义受到了来自国家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双重挑战。晚清时期,对家......
清末的"礼法之争"背后实际是主权和"国本"之争,是进化理性和建构理性之间的冲突,是"中国国情论"和"普适经验论"之间的碰撞。这些问......
清朝末期,时局动荡,晚清政府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使中国传统法制与西方法制接轨,掀起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法制改革。清政府中负责修律的......
沈家本是清朝廷中少有的具有一定西方近现代资产阶级法律理念的法学家,他强调尊重人格,主张平等,并以此为原则对清朝的法律实行改......
清末修律中法理派满汉民族平等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晚清社会发展要求各民族一律平等的现实需要、中西平等理念或思想提供的理论来源以......
摘要:历时十年的清末修律,是中国传统法制近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这一变革的启动,与晚清时期传统法制不能适应社会变化之需,日益暴露出......
中国百年来的法律建设活动,肇始于清末修律。晚清文化保守主义者在认同援引西法、变革中法的同时,始终固守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