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立宪相关论文
英文constitution,中国学术界一般翻译为“宪法”,具体内涵展现为以限权与权利保护为特征的“宪法律”。事实上“宪法律”观念是晚......
摘要:清末民初,在中国宪政文化及其制度建设上,借鉴与移植外国宪法文化成为了一股潮流。清末立宪在宪政出洋考察与模式选择上照搬日本......
清末,受内外压力影响,清政府宣布仿照外国进行立宪,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准备.立宪派、地方实力派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为此进行了一......
1910年代覆盖了自清末立宪到辛亥革命、自民国成立再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时期,也是近代中国由旧而新、由传统而向现代转型、军阀纷争......
一、问题的提出:“失败的遗产”之宪政悖论地方自治,简而言之,即是依据分权原理设计的相对于中央集权的,由地方上的民众进行自我管......
由段云章、沈晓敏、倪俊明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历有争议的陈炯明》一书,在一些人看来,为一本颇具“争议”的学术著......
市民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个人权利的保障史,而议会便是为个人权利的行使应运而生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变化是诱发中国市民......
作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在戊戌维新时期所起的积极作用已得到史学界一致肯定,然而对其在1905年前后清末立宪时期的政治思想及......
清末立宪在我国的法制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开启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大门。虽然,清末立宪是在后人的眼中看来这是一次屈辱的法......
清末立究在客观上开启了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转型之门,是对两千年来专制政体的否定,其主流意义值得肯定。“立宪”之败是中国政治近代......
晚清继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之后的第三次大型改革——清末立宪运动,随着清政府的覆灭,仍然以失败告终。而在探究清末立宪运动失......
清末自治思潮兴起于中国思想界诉求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大背景下,体现了知识分子对清王朝统治合法性的否定。“自治”思潮沿着两个方......
清末立宪时期的《申报》始终站在民众的立场上,紧跟时代的脉搏,对晚清的宪政进行了有力的监督。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效应。文章从《申报......
英敛之时期的《大公报》,在清末立宪运动中是一份很有影响的报纸。过去因该报在政治上鼓吹和平改良,报刊史学界对其评价较低。本......
<正> 汤化龙是近代资产阶级立宪派领袖人物之一,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武昌首义和民初政争中都有重要的活动,是当时引人注目的资产......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万事开头难",清末立宪开创了我国百年立宪的先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然而无论从人类宪法史还是中国近代史、中国宪法史来看......
清末立宪是由清末立宪派推动的以民主法治为目标的政体变革运动。在100多年前的中国,它无异于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清末立宪最终演变......
<正> 关于清末立宪运动的性质仍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本文就其进步作用作些探讨,并对不同的意见提出商榷,以就正于方家。 立宪运......
辛亥革命是中国宪政史上的转捩点,它瓦解了传统的帝国,却没能顺利完成新的民族国家建构;它组建了共和政体,却没有带来共和与民主。......
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其在政治制度上的独特安排,使得民族问题成为清末立宪必须面对的一个政治难题。满洲贵族作为......
1907年,清政府谕令各省督抚在本省设立咨议局,这是其颁布预备立宪国策后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以后清政府的宪政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清末立宪运动是清政府为挽救王朝统治而实施的政治举措,而不是走向资本主义立宪政治的改良。清末缺乏完成资本主义立宪民主运动的......
自晚清末年《钦定宪法大纲》颁布以来,中国宪政建设已经风风雨雨地走过了百余年发展历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
英国宪政模式和德日宪政模式代表着宪政建构中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因而在实际的政治设计上各有特点和分歧。清末立宪中,政府立宪派......
<正> 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和以后几年进行的立宪活动,应该是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大题目,因为它涉及二百多年的清王朝和二千多年......
<正> 武昌起义引发的革命风暴,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身居史职多年的恽毓鼎,当时曾将清王朝覆灭的根源归咎于张之洞。恽氏于辛亥年......
几乎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激进"思想,但在承平年代开明社会,形形色色的激进思想于民众之影响者几希,更掀不起能动......
中国历史不是孤立的,而是世界的一部分。20世纪初,与中国立宪运动相先后,在俄国、波斯和土耳其等国家也都发生了从专制转向立宪的......
任何一种原生的制度或规则的形成都是民族经验习得的产物。宪政作为西方人经验习得的产物,在移植到中国传统的政治法律文化之中时,......
清末立宪经历7年,其性质是专制改良,不是民主革命。清末立宪失败有经济发展、政治传统、文化变迁、派别较量、族群关系、人物作用6......
在外有西方列强侵略,内有民主革命汹涌的时代,清政府仍然顽固坚守封建专制以为“大清真是万万世”。其以变法“富国图强”的目的就决......
《大公报》是近代史上一份十分重要的报纸。自1902年6月17日《大公报》创刊津门,至1912年2月23日,是英敛之实际主持《大公报》的时......
长期以来,史学界把清末戊戌变法以后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认作反动的政治运动,把资产阶级立宪派认作反动派。本文作者通过对立宪派领......
在地方设立咨议局是清季预备立宪的重要举措。各省根据《咨议局章程》选举地方议员。1909年合肥乡绅龚心铭参选,却因 1903年的行贿......
在晚清时期,为摆脱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奴役,中国社会各阶层展开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有封建旧官僚开展的洋务运动,知......
宣统年间责任内阁议题始终与军机大臣卸责积习相关联.日俄协约签订后,朝野对军机大臣尸位误国更加不满,呼吁从速设立责任内阁.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