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述奇相关论文
张德彝(1847—1918),汉军镶黄旗人。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张氏是一个活跃的人物。1866年,他以同文馆学生身份随斌椿出游欧洲。1869......
1871年3月18日,在法国巴黎爆发了世界闻名的巴黎工人大起义。巴黎工人夺取了政权,梯也尔为首的反动政府逃往凡尔赛,法国无产阶级......
晚清外交官张德彝使外期间,曾撰有八部《航海述奇》,其中包含丰富的西方戏剧史料,可为研究近代中西戏剧交流提供参考。因个人交际......
老菜单是研究餐饮文化史的重要参考。说到这一话题,我们不妨先读一则清人日记。曾就学于同文馆,后来成为中国第一批翻译人员的张德彝......
曾经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和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花甲回忆》中评价晚清的士大夫时感慨地说道:“在文学方面他......
法君欲将百里教场,改建百里楼房,作考产厂,又名炫奇会。按天下国都造楼,国之大者备楼十数间,小者五六间,再小者二三间。请天下郡国各将其......
晚清中国,山雨欲来,变局骤起。内忧外患因缘际会,一大批晚清士人或奉命出使、或远游求道、或去国避祸,跨洋出海,在异域羁旅中留下了数量......
说到西餐,中国最早吃到西餐的人,想起来,应该是某个皇帝吧?使节进贡不是都先给皇上吗?然而,却不是。这个人当时吃到的时候是什么感觉?这是......
一、八部《述奇》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造成第一代“向西方学习”的中国人。这些人中最了解欧洲、最了解德国的,当数张德......
在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和圆明园的熊熊烈火,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
中国对外国博物馆的介绍,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1848年徐继畲辑著的《瀛环志略》中,就有对于柏林以及西班牙、葡萄牙都城博物馆......
郑海麟先生从日本东洋文库中发掘出一批清季名流学士与日本名士冈鹿门交往的遗墨。其中篇幅较多的王韬、黄遵宪遗墨已载本刊第九辑......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中国之有国旗的历史,还要追溯到鸦片战争以后。1862年10月17日(清朝同治元年闰八月二十四日),总理......
张德彝是一位晚清外交官,在他的外交生涯中,他曾经8次出国考察游历或担任驻外使臣。他将在国外的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给......
一八七九年清政府派往驻德使馆的二等参赞徐建寅,将其任职期间的日记题作《欧游杂录》(见何守真校点,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走......
这篇文章的思路有些乱,原因是好几个题目在脑子里打转,到手阅读的书也有些杂。不过,这篇文章涉及的书(旧的新的都有)的信息足够吸......
张德彝是谁啊?提到这个人名,可能会有很多人好奇地问一句。没错,与那些声名显赫之辈相比,张德彝这个铁岭人确实有点普通,但如果提......
一八七一年三月十八日清晨,巴黎被“公社万岁!”的雷鸣般的呼声惊醒了。无论是当时涌上街头的情绪激奋的人群,或是此后一百多年中......
张德彝作为晚清第一批游历欧洲的同文馆学生,先后八次出洋,辗转十几个国家,对西方的所见所闻进行记录,完成八部“述奇”.对于物质......
2010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无论对中国参与世博的历史来说,还是对世界世博史来说,都必将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可是与“我们确实把这件事情......
张德彝是晚清重要的外交官,他幼年接受传统教育,青年入同文馆接受新式教育,曾先后八次到访西方各国。在此期间,他广泛地接触西方社......
<正> 自从光绪三年(1877年)开始向外国派驻使臣时起,清政府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就明文规定:使臣必须写日记定期寄回。按照这规......
日前香港预防艾滋病宣传小组推出了一套电视广告—— 慢慢地,男女主角脱去衣服。 “你有没有避孕套?”女轻声问。 “当然有,最好是......
《一千零一夜》这枝世界文学园地中迷人的奇葩,从遥远的天方移植到华夏大地,进而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夜谭,已有百年历史.然而,究竟......
张德彝是清末同文馆第一批被选派出国的留洋学生之一,他的游记《航海述奇》前三部中对于英国的记录,涉及了英国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
【正】 清代星使乘槎异国,往来频繁,一般均有日记,取白香山“早风吹土满长衢,驿骑星轺尽疾驱”句意,总名之为星轺日记。此类日记为......
晚清出洋大臣史料在近年的不断刊布,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深化的可能。这其中,20世纪80年代岳麓书社整理、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