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且智相关论文
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经学家。他从仁的高度、仁的范围、仁的对象以及强调“必仁且智”的重要性四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的“仁......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相当广的范围内,孔子常被当作中国文化的符号和代言人(如圣人、如先师),这当然容易看到和承认。然而也要看到......
说到儒学,有人往往将它与“柔弱”“文弱”联系起来,仿佛孔子也是一位文弱书生,这是一个很大误解。如果走近孔子儒学,就很容易发现其阳......
西汉儒家学者董仲舒提出必仁且智的德才观,不仅对汉代人才的培养与选拔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对后世封建社会的人才观也产生了重要影......
陈岱孙先生执教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经济系70年,从未间断,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经济人才,举国罕有其匹。他授课深入浅出,语皆精义,无题......
齐白石先生称自己布衣、草衣、老农、山农、草木众人、木居士,可见其为人之本。他在90岁高龄出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任理事长,获得......
《中庸》作为《论语》“学”论,是对《论语》之“学”作为-种可能的道德生活的合法性做哲学证明。本文通过对孔子一以贯之“为学之道......
孔子云:“仁者乐山,知者乐水。”夫仁且智者,可谓之圣人矣。山水者,圣人之所乐也。圣人何乐于山水者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庄子提出'无己'人格, 倾向于解构儒学'仁且智'的人格追求, 其个体自由追求也是对儒学社会自由模式的抵制.由于二......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寻觅远古人类文明的踪迹,我国古代有训诂学、金石学。但是,考古学作为一门科学,建立在一系列科学发掘、考证、论证......
全国首届董仲舒思想学术讨论会,1986年9月在石家庄市召开.与会同志就董仲舒思想做了多方位的探讨和评价,其中关于董仲舒的历史地......
论董仲舒思想的辩证法因素吴神贵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为适应封建大一统的需要,以先秦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合道、名、......
永康吴绛雪名宗爱嵊县教论士骐女县诸生徐明英妇也幼慧有国色通音律、善绘能诗、著有六宜楼稿绿华草回文诗各若干首、蚤寡、清康熙......
“举贤”是孔子人才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举贤”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不是周礼中原有的,而是奴隶制走向崩溃以后产生的新事物。齐桓公......
【正】 古汉语比较问句的基本形式有以下三种: Ⅰ.A·(与)·B·孰·x(“与”可有可无。) Ⅱ.A·孰与·B&......
<正>当年子贡问孔子:"夫子圣矣乎?"孔子回答:"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称赞说:"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
根据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有关言论,探讨古代的仁智统一思想,即因仁得智与因智得仁,以德帅才与以才帅德,必仁且智与仁质智行,诚明结合与才性......
<正>谈到中国的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这是一种做人的学问。即便我们知识再多,不懂做人的道理,也不能说是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有文......
<正> 孟子的教育思想,是其毕生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蕴含着非凡的智慧之光,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份优秀遗产。现代的......
创造性本为人之天性,即人人皆有为社会提供创造性产品的可能性。如果某种创造性的产品能为社会所认可和共享,并产生社会生产力,这......
仁智对举是先秦两汉的儒学史传统,孟子、班固则是把仁、智与圣结合起来并予以理想人格建构的突出代表。"仁且智"理念是孟子对理想......
<正>"智"作为儒家"五常"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孔子首先将"智"视为君子必备的品德之一:"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
德才兼备最早起源于孔子的仁且智,延伸至现代毛泽东的又红又专;在理论上既包含德才兼备与以德为先,又包含群己和谐与集体优先;德才......
<正>今日之社会,时有救危济困者反为所讹之传闻。每逢此时,舆论哗然,众说纷然。有此前车之鉴,助人为乐者面对跌倒路旁的老大妈、老......
以崇高化取向为旨趣的孔子圣人观,也因固有的神秘化取向而存在一定的理论缺失。对此孟子扬长避短,认为理想人格之于每一个道德实践主......
王艮作为阳明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对人格理想的理解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基于特殊身份与经历的开新。主要表现为:在承继“万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