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之路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造就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传统教育,随着人们对知识、社会、教育的理解的加深,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梳理与分析,会发现一些遗留问题,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凸显,教育观念的着重点定位,教育管理模式的方法探讨以及师生之间如何定位相处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对于传统教育,我们需要深入剖析,正确对待。它所留下来的特点有符合现代化教育的,也有腐旧的,有值得当前教育保留的文化财富,也有需要改进抛弃的思想。
其他文献
政策空间的存在既有政策制定者基于一定价值判断的有意而为之,也是客观现实下的有限理性所致。探究中国学前教育政策空间的形成、发展与空间限度是突破学前教育自身发展困境的有意义反思,是提高政策效力的结构性条件,亦是实现学前教育合理发展的时代诉求。
教育知识的真理性作为教育知识的价值取向,规定着人们对教育知识的反思和生产标准,"什么是教育知识中的真理性认识""如何实现对教育知识的真理性认识"不仅是一种对教育知识的价值判断,更是人们在教育中的认识方式和行为方式。在西方哲学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演进中,对真理的理解历经了从客观真理向主观真理的转变,也在真理观上引发了从纯粹理性向合理性的转变。受客观真理影响,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往往以"认识符合人身以外的事
中国教育学从一开始就是从国外引进而来,经历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经许多波折,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命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临着一些困境。首先,由于缺乏生长根基,西方教育理论在中国水土不服,简单地嫁接在中国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第二,中国教育研究者对体系先行错误偏好,只是为了构建体系而构建体系,反而忽视了学科发展的客观前提和现实土壤。第三,中国教育学者在国际上处于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我们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益膨胀的"理性"和"科学"渐渐衍化为一种控制人类的异己力量,人类日益沦为理性和科学的工具和手段。作为教育的另一种选择,"学会关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全世界教育的中心语,而以诺丁斯为代表的关怀伦理学者基于"女性主义"的视角把关怀伦理推广到整个教育领域的理论尝试,遭遇了其理论正当性、可能性和局限性的质疑。目前,教育学研究范式正从"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转向关注人的"生活世界
自德国学者洪德(M.Hundlt)最早使用"人类学"一词,到19世纪40年代人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含义也逐渐发生变化.即起初专指人体解剖和人的生理研究,后来逐渐包括体质与文化研究.至今为止,人类学核心分支涉及到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考古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民族学)等四大部分.
近年来,伴随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出现了许多所谓体现教育"新主张"、"新理念"的新观点,诸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儿童的学习就是儿童自身经验的建构"等等。站在分析教育哲学的学科视角与立场,不难发现此类说法缺乏学理依据且经不起推敲。"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之说不仅违背了逻辑学上关于同一律的基本要求,而且犯有哲学、教学论和语法等严重错误;"没有不会
从2012年开始,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迎来又一革命性巨变。伴随着学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MOOCs风业已风靡全球,越来越多的世界一流大学加入MOOC这一网络教育传播媒介,注册使用MOOC的学习者也与日俱增。笔者在均等视域下积极肯定其带来的革命性便利的同时,也总结探究其存在的不足,如:高退出率、网络情感缺失等问题。因此,综合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各自特点运用到现代教育中,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信息革命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而引起的信息化的变革,并且伴随着生产体系的飞跃和生产力的发展,它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社会的变革也必然影响着教育。在信息革命的新背景下,传统的学习方式已不再适应迅速改变的外部环境,信息革命也自然而然地对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目前我国人力资本市场迎来了结构性失业的问题,人力资源面临着失业与闲置。对于这种现象,单一化的学习方式
会议
全球化时代的教育学传承变革涉及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在时间上需要将前代的理论当下化,在空间上需要将异域的理论本土化。从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到杜威教育理论,二者的差异、对立被广泛研究并得到认同,甚至到了被夸大和误解的程度,造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层面的双重困惑。若仅仅意识到他们之间的紧张与对峙、差异与分歧,看不见他们之间的广泛共识,教育理论就失去了发展的起点,教育实践就可能在非此即彼方思维中走向困境。
中国教育学学科在引进与创生的百年发展路径中,面对传统与现实、外来与本土、学科内部与外部异常繁杂的关系碰撞,走出了一条由"西化—中国化—中国教育学"的曲折演进历程。在学科发展从殖民化到独立性追求的一百年里,中国的教育学如何能够摆脱殖民化的危机、避免急功近利的"应用性"心态,澄清教育学的学科性质,重新设立教育学的价值维度,创建以"中国教育学"为价值选择的学科发展路径,是未来教育学扎根本土与价值创生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