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的精神成长之路——从成长小说视角解读《在路上》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ze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克·凯鲁亚克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第二部小说《在路上》发表于1957年,是其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小说描写了一群在现代社会中迷失方向的年轻人多次横穿美国大陆的疯狂经历,讲述了主人公萨尔在追求信仰的道路上从最初的反叛逃离到最终回归主流社会的成长历程。该书自问世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运用存在主义理论,原型理论以及后现代主义理论等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鲜有从成长小说的角度来研究这部作品。因此,本文试图从成长小说视角解读《在路上》中萨尔的精神成长之路。  成长小说的创作特点包括人物成长的结构模式,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成长主题和文化影响四个方面。它通常描绘的是主人公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展示了主人公在遭受了生活的磨难后,对自我、对人生及对社会有了重新的认识。本论文试图从以上对四个方面的探讨来展示主人公萨尔的成长之路。  本文共包括六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杰克·凯鲁亚克的成长经历、《在路上》的主要内容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综述国内外学者对凯鲁亚克及《在路上》的评论与研究现状,从而找出新的研究视角。  第三章简述理论基础,介绍了成长小说的发展和特点并指出《在路上》是一部成长小说。  第四章分析了萨尔的精神成长符合成长小说结构模式,主人公萨尔在经历了天真诱惑,离家出走,考验困惑之后,最终顿悟,获得成长。并指出了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及伙伴对萨尔的精神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五章通过分析萨尔对真爱的追逐,对家庭的负责,对信仰的探索以及最后与社会的和解,从而展现了萨尔精神成长的主题,同时指出了文化因素对萨尔精神成长的影响。  第六章总结全文。萨尔从最初的天真迷惘到最后收获了美好的爱情,对家庭、对社会承担起责任,并认识到对信仰的追求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只有在路上不断探索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萨尔的精神成长之路为迷惘的青年人指明了新的方向,鼓励他们在追求信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其他文献
《洛丽塔》最早于1955年在巴黎的奥林匹亚书局出版,如今已成为当代文学经典之作。尽管小说引起了评论界极大的关注,但却未能使《洛丽塔》彻底摆脱狼藉名声。 《洛丽塔》遭到
当今社会,应该说文明是主流.比如说驾驶汽车吧,红灯停,绿灯行,前面有行人过马路,就把车子放慢点,时时专心,事事守法,这是驾车人的文明.可是在文明的主流中,也总有一些不足.就
接受美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并在70年代达到高潮,它直接源于解释学和现象学文论。它将读者直接纳入了文学研究的范畴,创建了文本和读者的关系的研究模式,使文学研究的中
德国格力莫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马铃薯耕作机械专业制造商,具有70余年的马铃薯技术设备发展经验,产品覆盖从苗床整理、播种、中耕、杀秧、收获机仓储等马铃薯耕种的全部过程。中
本文旨在研究商务英语会话艺术和技巧,结合言语行为和会话含意理论,运用共性研究、量化分析、比较研究及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BBC步入商界》一书中20个片段中的所有会话
湖北省保康县地处鄂西北、襄阳西南部,玉米种植分春玉米和夏玉米两季,春玉米以小麦套种为主,夏玉米以毁小麦、油菜茬为主。介绍了玉米的施肥、播种、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
本文试图运用史蒂芬·格林布莱特的文化诗学理论,对贝娄的《雨王汉德森》和《赫索格》这两部小说中的流浪意识进行文化解读。 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探讨贝娄文学创作的文
语辞幽默,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际手段之一,能调节交际气氛,减轻精神压力,同时也能修复人际关系,在社交活动中起着重大作用。目前,对语辞幽默的研究大多是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
20世纪80年代国际译学界内发生了一场范式变革: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的领域已涉及影响翻译的种种因素,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西方翻译理
唐·德里罗(Don DeLillo)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当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总是被冠以“后现代派小说家”的头衔。自此书发表以来,虽然许多文学评论家都对这本书钟爱有加,但是从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