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尔朱集团是以尔朱荣为核心人物,以契胡武士为核心力量,以北魏六镇的鲜卑族和其他汉化程度较浅的少数民族及胡化汉人为外围军事力量的政治和军事集团。在北魏前期,北魏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统治,以平城为中心,以北方六镇和高车、契胡等游牧民族为外围军事力量构筑了一个不同于内地的军事体系,在这一军事体系中的六镇、高车、契胡等政治势力享受到了大量的政治、经济特权,因此这一军事体系逐渐地演化成了融政治、经济、军事于一体的格局,并成为了维护北魏统治的基础。但是随着北魏后期汉化政策的实施及首都由平城迁往洛阳。以平城为中心的旧格局崩溃了,而新的格局又未产生。在格局变动中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六镇、高车、契胡等力量纷纷寻找维护自身利益的新途径。六镇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对北魏统治的起义,而以尔朱荣为核心的尔朱集团也在这个时候作为一股新兴的政治势力崛起。虽然尔朱集团和六镇反对北魏中央政府汉化的道路不同,但是两者在实质上是一样的,最终殊途同归,将洛阳的汉化政权推翻。尔朱集团在控制政权以后,实施了大量的胡化政策,将北魏后期完全由汉化力量组成的政府变为了胡化政治力量和汉化政治力量相联合的政权,而这一趋势影响深远,最终开创了隋唐统一大帝国的盛世。尔朱集团从兴起到覆亡前后不过五年时间,但是其历史重要性却不可低估本文主要论述了尔朱部族在北魏前期的发展,尔朱荣的崛起和“河阴之变”,尔朱荣控制朝政后采取的措施及影响,尔朱集团的败亡和败亡的原因及影响。同以往对尔朱集团的研究相比,本文有诸多创新之处,例如:一、提出了南北秀荣各是朔州和忻州,无论是南秀荣还是北秀荣都是尔朱部族的游牧地,在北魏早期尔朱部族主要游牧于北秀荣,随着北魏首都的南迁,尔朱部族的游牧重心转移到了南秀荣,改变了以往学界认为尔朱部族游牧地非朔州即忻州的传统观点。二、对尔朱部族在北魏政府实行“离散诸部”的政策中未被离散的原因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笔者认为了尔朱部族未被离散的原因不仅是由于北魏政府的自身的需要和妥协,也和当时山西地区的政治形势及尔朱部族自身的实力和政治态度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的,这是前人所没有研究过的。三、提出“河阴之变”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胡汉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河阴之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胡汉矛盾只是其中一个因素,而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尔朱荣为了称帝,企图削弱控制朝政的汉化鲜卑贵族和汉族世家大族的势力而发动的,同时也与尔朱荣的性格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四、提出尔朱荣控制朝政以后,虽然采取了大量的胡化措施,但是他也注意拉拢汉化鲜卑贵族和汉族世家大族的力量,他在控制朝政期间也采取了不少汉化的措施,改变了学界以往认为“河阴之变”后胡化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而汉化逐渐销声匿迹的传统观点。除以上四点外,本文还有创其他的创新之处,在论文结语部分可见,不再一一赘述。本文力图通过对尔朱集团从兴起到覆亡全过程的研究分析,理清北魏末年政治变化的特点和实质,并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学界对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和空白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