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13钢是世界范围内最广泛使用的热作模具钢之一,其球化退火组织和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用户的最终使用性能。热作模具钢含有较高含量的碳和合金元素,钢锭在锻轧后缓慢冷却过程中易在晶界析出二次碳化物,影响模块性能,所以必须进行预处理,即固溶+球化退火处理,以用来均匀组织和降低硬度,方便对模具进行机加工。目前钢厂主要采用1100℃高温固溶处理+两段式等温球化退火处理工艺,但整个工艺流程较复杂,耗时过长,而且部分钢厂无法达到1100℃高温固溶生产条件。因此,本文通过大量试验,研究了原始组织、固溶温度、球化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因素对球化组织的影响,通过力学性能试验、OM、SEM、Image Pro Plus软件等测试方法对性能、组织及球状碳化物统计进行了实验与分析,探索出一种经济高效的预处理工艺,在保证模块性能达到北美压铸协会标准(NADCA)的情况下,满足我国部分特钢企业实际生产条件,简化工艺流程,缩短生产周期,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H13钢产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原始组织对球化组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CCT曲线图,选取了0.03℃/s、0.3℃/s、10℃/s三个冷速以获得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三种不同的淬火组织,原始组织为珠光体时,球化退火后碳化物颗粒较粗大,硬度较低;原始组织为全马氏体时,球化速度快,球状碳化物大小均匀、分布弥散,硬度较高;原始组织为贝氏体时,球化效果介于两者之间。结果表明:原始组织为马氏体时的球化效果最佳。基于原始组织为马氏体组织的前提,固溶温度对球化退火后组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温度固溶,相同长时间保温球化退火工艺处理后的组织发现:1060℃固溶后,奥氏体晶粒大小、未溶碳化物的数量及尺寸都适中,长时间保温球化退火组织和退火硬度都满足NADCA#207-2006标准对优质H13钢的要求,且淬回火后的强韧性配比较高。通过对不同预处理工艺热处理后的H13钢进行淬回火后的组织和性能对比分析,同时考虑经济、高效及实用性等因素,表明:1060℃×30min+840℃×12h为H13钢最合理的预处理工艺,其球化组织、淬回火冲击韧性等均优于目前广泛使用的1100℃固溶+两段式等温球化预处理工艺。通过SEM图片结合Image Pro Plus6.0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创新性的提出了H13钢球化组织中碳化物统计新方法,为热作模具钢球化组织评估提供了更为准确、科学的分析手段。对比分析进口H13钢(8407)、宝钢特钢优质SWPH13钢及经济高效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H13钢的碳化物统计结果,表明:经济高效的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H13钢碳化物颗粒数、长轴、短轴、长短轴之比、平均直径、圆面积等参数均处于进口H13钢(8407)和SWPH13钢之间,由于长短轴之比反映了球状碳化物的圆整程度,因此,本文研究的经济高效的预处理工艺处理过的H13钢的碳化物颗粒数、分布和圆整程度都与进口H13钢(8407)水平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