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己的方式超越传统”——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天赋》中后现代手法的萌芽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03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被西方学术界公认的三大后现代文学先驱之一,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后现代创作备受关注。其后期英文作品中所使用的后现代手法也得到了极其深入细致的研究。然而,纳博科夫对后现代手法的使用并不仅仅局限于他后期的后现代主义作品中,他所创作的第一部小说《玛丽》中已经有了一些后现代手法的萌芽,且这些后现代手法在纳博科夫的另一部小说《天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本文选取《天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所使用过的后现代手法进行了细致分析。通过分析《天赋》的互文性,纳博科夫对待俄罗斯文学传统的态度得以明确:他在继承普希金和果戈里等大师的文学遗产的同时,也通过辛辣的戏仿来批判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学观念,以此达到“以自己的方式超越传统”的目的。他的超越传统的实践,在《天赋》里的具体体现就是赋予了这部作品一个独特的叙事结构。通过模仿普希金的《尤金·奥涅金》,纳博科夫给予了《天赋》一个开放式的结尾。然而这个结尾并不预示着《天赋》的结束,而是将结尾强行拉回到开头,使开头与结尾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环。这样的环状叙事由于最后的一个“扭曲”而变成了一个莫比乌斯环。莫比乌斯环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看似有两条边,但实质上却只有一条边。《天赋》也是如此:它看似包含了作者叙事和主人公叙事两种叙事,但最后由于主人公变成了该小说的作者,因此两种叙事合二为一。除此之外,纳博科夫还将主人公的不同作品以及不同的文体类型杂糅在这部小说中,使其从整体看来犹如一张拼贴而成的织锦。这样独特的叙事结构将《天赋》变成了一部有关小说的小说,亦即元小说。它通过自我暴露揭示了自身的虚构性。而小说作者不确定的身份又更进一步地增加了小说的不可信度。由此,纳博科夫的观念“文学是创作;小说是虚构”得到了证实。  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天赋》不能被看作是一部后现代作品,但它绝对是一部后现代主义作品。它有力地证明了纳博科夫并非一个没有“俄罗斯性”的作家。它是纳博科夫向俄罗斯传统的致敬,同时也是对纳博科夫未来成就的预告。
其他文献
对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翻译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从认知语言学隐喻角度来探讨《红楼梦》隐喻翻译的研究却并不多见。隐喻在这部文学作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曹雪芹
随着我国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与国外合作与日俱增,社会对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正不断扩大。对于这些外语人才而言,在其所涉足的对外事务、商贸、法律、文化、传媒、教育等领域中
词汇水平是衡量外语学习者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阅读是所有学习者走向成功的一项重要技能,阅读中的词汇习得将是二者完美的结合。本文正是针对这个课题而展开的一项具有价值
本文对《水浒传》英译的语言与文化进行了研究。文章采用描写、比较和实证的方法,以中西文化交流为视角,围绕“《水浒传》英译的语言与文化”这个主题,通过诗学、美学和史学价值
A.S.拜厄特是当今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文学理论家,曾获英国小说最高奖布克奖(1990)。拜厄特的文学作品被称作“理念小说”,多探讨关乎人类生存状况的宏大话题,体现她对人类历史的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