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初级阶段日本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日本学生学习汉语表重复义的副词“还、又、再”的学习情况,分析了他们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在中国的日本留学生目前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是《汉语初级强化教程》综合课本工。基于在教学中的所得所感,我们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统计的和分析,我们对日本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表重复义的副词“还、又、再”时产生的问题做出了以下总结:1、比较而言,日本留学生“再”的使用频率最高,但是使用有偏误,有时误加,有时漏用。2、在书面表达中,“还、又、再”三者混用的偏误率很高。3、日本留学生对还、又、再”三个重复义副词在句中的使用顺序有偏误。我们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有原因是:(一)对外汉语教材的影响笔者经过调查发现目前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再”是最先引入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日本留学生在初级阶段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影响,以至于在口语表达或书面表达中更倾向于用“再”。而且从留学生使用的《汉语初级强化教程》来看,该书对“还、又、再”三者的解释是很笼统的,使得处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不能全面地把握三者的区别,从而增加了“还、又、再”的使用偏误率。(二)目的语的影响“还、又、再”三个重复义副词中,“再”是使用最频繁的词,与“再”有关的俗语熟语及一些口头语在汉语中频频出现,由于三者的使用要受时态条件和语用条件的限制,并且在有些情况下,又可以互换,这就使得留学生对三者的辨析更加困难。因此留学生往往在不能全面区别三者的情况下产生偏误。(三)母语的负迁移影响日本留学生受母语日语的影响而往往忽略了汉语句式的特点,常常会按照日语的思维方式决定是否使用“还、又、再”以及它们在不同的句式中的使用顺序。而且汉语中的“还、又、再”和日语中“まだ”(还、又、再)不完全对应。通过对偏误进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从本体的角度阐明“还、又、再”的基本意义,以及三者使用的基本条件。然后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对汉语“还、又、再”加以辨析,总结出一些主要的区别性标志。在汉语语境中,通过利用这些标记性特征,加深对“还、又、再”三者的理解,以帮助日本留学生判断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哪个词是正确的。从汉日语言对比的角度对“还、又、再”的使用加以分析,从而找出区别性规律,帮助日本留学生认识到汉语和日语的区别,以减少偏误的产生。总之,本研究深化了对日本留学生使用“还、又、再”的偏误的认识,据此提出的课堂教学策略对于语言教学具有实践和指导意义。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数据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偏误分析法。论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章主要说明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选题的意义,并对与本论文有关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第二章主要是对日本留学生使用“还、又、再”的偏误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是以问卷的形式进行的,问卷调查采用选择、翻译两种客观题型,从理解运用两个角度考察。客观选择题是依据各词的常用基本结构而设计的,填空题中每词十题,共三十题。翻译题是将日语翻译成汉语,共十五题,目的是为了从母语负迁移的角度进一步了解日本留学生使用“还、又、再”三者时语序的偏误。接下来是对日本留学生使用“还、又、再”的偏误类型的说明,以及原因的探究。结果发现,日本留学生的偏误主要来自于汉语教材和教师的讲解、留学生自己对这几个词的把握不够全面,以及汉语本身特点和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第三章基于对日本留学生的偏误分析,为对外汉语教学建议,以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三个词。第四章全文总结。